对于健康人而言,一呼一吸之间是生命的涌动,是美好的享受;对于呼吸疾病患者来说,一呼一吸带来的却是病痛。
作为安医系统呼吸领域的权威专家,他急病人之所急,凭借精湛的医术,更快速、更准确地进行病情评估,然后给予更科学、更精准的用药,尽最大可能为病人解除病痛。从医近三十年,无论角色如何变化,从未改变他悬壶济世的赤子情怀。
他就是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赵磊。
“火眼金睛”识别病灶辨良恶
从咳嗽到咯血,从气喘到呼吸困难,从迁延不愈到急危重症,从发热待查到肺结核、新冠肺炎等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呼吸内科医生要面对的疾病复杂且危险,对医生的能力要求非常高。
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到第四附属医院,再到附属阜阳医院,一路走来,赵磊历经严格、系统性的专业训练,在临床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学术、科研领域也投入了大量精力,如今已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硕导。还担任安徽省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防控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感染组委员等等,在国内外核心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
基于多年大量的临床诊治经验和严谨科学的研究分析,面对呼吸内科领域众多疑难杂症,赵磊凭借一双“火眼金睛”,可以很快明确诊断,再对症诊治。
张先生自从去年以来,老是咳嗽。为此,他曾多次各大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被诊断为咽喉炎、支气管炎,只能靠静滴及口服抗生素、止咳、化痰等多种药物来缓解症状。各种药吃了一大堆后,张先生的咳嗽还是没有治好。
经过赵磊仔细检查后,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推断张先生反复咳嗽的原因很可能是咳嗽变异性哮喘导致的。随后的肺功能测试证实了赵磊的推断。张先生的胸片正常,但肺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结合他的临床症状,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找出病因,调整了治疗方案,张先生再无出现咳嗽症状。
其实,类似这种疑难病症的诊断,赵磊经常会遇到,很多患者都是慕名而来。赵磊说,病人找到他,是基于对他的信任,而作为医生,无论如何都要对得起他们这份信任。“我会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和家属,想方设法帮他们找到病因,不会稀里糊涂地给出模糊诊断,绝不会让病人带着疑惑离开。”
重症诊治,迎难而上、迎接挑战
在呼吸科临床工作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常见。由于慢阻肺病情会进行性发展,致残率、致死率较高,且常并发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令许多呼吸科医生感到棘手、头疼。
遇到困难,有的人选择逃避、放弃,而赵磊一贯的选择是迎难而上、迎接挑战。基于多年大量的临床诊治经验和严谨科学的研究分析,赵磊在重症慢阻肺患者的处理上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方式,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首先确诊后,要往前看,全面分析探查病因,再往后推,预判患者可能出现哪些问题,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赵磊说。
说到呼吸科的疾病,最变幻莫测的当属“发热待查”:它可以很简单,无药自愈,也可以很复杂,危及生命;可以是急性的,来去匆匆,也可以是慢性的,迁延数月,甚至数年;可能病因很简单,实习医师、住院医师也觉得一目了然,也可能病因复杂,主任医师、教授专家都难以定论……
医者仁心,不让患者浪费一分钱
每周二上午,赵磊都在安医大附属阜阳医院呼吸内科专家门诊坐诊。不到8:00,赵磊已经来到诊室,为早早在外等候的患者看病。
“您好,请问那不舒服?”简单问询后,赵磊已经大致了解患者的病情,如果需要进一步检查,他会迅速开好检查单,如果能确定病情,他则会明确告知患者,让他们吃下定心丸。
“医生,麻烦再给开个CT检查一下吧。”“医生,这是刚拍的片子,还是再检查一下吧!”对于诊断明确,无需再做过度检查的患者,赵磊会果断拒绝,并会耐心细致、条理清晰地将原因分析清楚。
“不过度检查,诊疗,科学规范化诊疗一直是我的原则。”赵磊说,虽然现在医学都在提倡要运用现代技术对疾病进行早发现筛查,但有些“大海捞针”的做法产生的效益与实际耗费并不对等。以肺结节为例,就有“过度检查、治疗”的趋势。日常门诊中,经常有患者不到期复查,甚至强烈要求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赵磊都会明确拒绝:“既没有这个必要,也不能让患者浪费一分钱。”
一呼一吸间,是患者生命的延续;一分一秒外,是呼吸科医生与患者“同呼吸、共命运”的仁术仁心。“医生不仅仅是一个职业,它更是一门生命科学,只有秉承对患者负责的原则,工作上认真细致,精益求精,才更让更多患者摆脱了病魔带来的困扰。”多年来,赵磊一直坚持行走在呼吸之间,对生命力作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