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之细胞中无机物知识点汇总
生物是正确了解身体,学习人和环境(植物,动物,自然界)之间关系的科目。对于生物的学习,最主要的就是知识点的积累,为此,小编准备了这篇最新精编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之细胞中无机物知识点总结,欢迎浏览!
知识点概述
细胞中的糖类、细胞中的脂质、细胞中的水和无机盐
知识点总结
本节包括细胞中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以及水和无机盐的作用几个知识点。知识的特点是容易理解,但需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因此记住这些知识是学好本节的关键。
糖类又称为碳水化合物,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分为单糖、二糖、多糖;单糖中的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核糖和脱氧核糖分别是RNA和DNA的组成成分;二糖中的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且蔗糖不属于还原糖;多糖中的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特有的,糖原是动物特有的,淀粉和糖原分别是植物和动物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且多糖都不具有还原性。
脂质的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脂质组成元素和功能不同。脂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这点和糖类一样),是生物体主要的储能物质等作用;磷脂组成元素为C、H、O、N、P,是构成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种类很多,大部分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如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中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和雄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等功能。
水是细胞和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大部分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少数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并且可以相互转化;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占的比例更大;干燥的种子中几乎没有自由水,因此代谢很弱。
无机盐在细胞中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和其他化合物结合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化合态形式存在的无机盐是细胞和生物体重要的组成成分,离子态形式存在的无机盐对于维持和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见考点考法
在平时考试以及高考中,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糖类和脂质的元素组成和功能等,自由水和结合水与细胞代谢的关系,无机盐的功能等。
常见误区提醒
对于糖类来说,单糖中的葡萄糖、果糖及二糖中的麦芽糖都是还原糖,可以用菲林试剂鉴定,二糖中的蔗糖没有还原性,多糖没有还原性;并非所有的糖类都是能源物质,如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等不参与氧化分解提供能量。脂质的组成元素和脂肪的组成元素是不能同时来阐述的,对于脂质来说,组成元素是这样说,主要有C、H、O三种元素组成,有些脂质还含有N和P。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但细胞器膜上不含胆固醇。
【典型例题】
例1.种子萌发时的需氧量与种子所贮藏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元素比例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消耗相同质量的有机物,油料作物种子(如花生)萌发时的需氧量比含淀粉多的种子(如水稻)萌发时的需氧量()
A.少B.多C.相等D.无规律
解析:油料作物种子含脂肪较多,水稻等谷类种子含淀粉较多.脂肪和淀粉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它们氧化分解都产生CO2和H2O.由于脂肪中H的含量比淀粉中高得多,所以氧化时需氧量就大.因此,油料作物种子(如花生)萌发时的需氧量比含淀粉多的种子(如水稻)萌发时的需氧量多.
答案:B
【总结升华】
本阶段学生只需要记忆脂肪分解需氧多,放能多.深入理解,需要联系后面章节中细胞呼吸的内容高中政治.此处安排习题,希望就此加深学生对于脂肪是主要储能物质的理解.
小结:糖类和脂质,前者是能源物质,后者包含的种类较多,考查较多的是其中的储能物质脂肪——只含C、H、O,细胞膜的成分——磷脂,胆固醇.较大的难点是理解脂肪含有H多,氧化分解放能多,耗氧多.
例2.人的红细胞必须生活在含有0.9%的氯化钠的溶液中,医生常给脱水病人注射0.9%的生理盐水.因为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因吸水过多而涨破;在浓盐水中会因失水过多而皱缩,因而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这说明()
A.水分子容易进出细胞
B.无机盐离子容易进出细胞
C.红细胞的特性造成的
D.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
解析:红细胞的生活环境为浓度相当于0.9%的氯化钠的溶液,当外界环境溶液的浓度发生变化时,细胞的形态和功能都将随之发生变化.这说明红细胞的形态和生理功能都与氯化钠有关,即与无机盐有关.
答案:D
以上就是关于最新精编高中生物易错知识点之细胞中无机物知识点总结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对正处于高中阶段的你有所帮助!
高一生物教案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是人教版教材必修本第五章第1节第一课时内容。上一章,们已经的是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这节开始我们细胞的能量流动,而本节课的内容是整章的基础,生命活动离不开酶。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后面还将学习到酶的特性,所以学好本节的内容可以为学好以后的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本内容包含的一些单一变量控制科学,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细胞代谢概念、活化能概念、酶在细胞中的作用
理解
2、目标:学会控制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变化,以及设置对照实验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酶在细胞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难点的依据:单一变量控制方法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教材中活化能概念的文字叙述很抽象,虽然加入了卡通式插图和图解,但仍然是平面的、静止的,很难实现知识迁移。而Flash动画是立体的、直观的、动静结合的,并且能够展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情况,有利于在比较和归纳中得到正确的知识。
2、实验探究教学法——从反应物、反应条件、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现象记录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并尝试改良实验设计,从具体到抽象、从实践到理论来深化科学探究思想,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以设问和疑问层层引导,激发学生动机,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逐步从常识走向科学,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
由于本节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生产实践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酶的作用(佳美洗衣粉)现象,在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高中生物。
五、说学法
生具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生物和化学基础,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学习方法指导:
1、跟随老师的问题,积极思考,将原有的知识应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完成知识的迁移。
2、小组内合理分工,协调实验操作、记录和汇报,培养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3、结合书本的文字叙述、图片和老师展示的动画,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5分钟)
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开动思考,活跃课堂
斯帕兰札尼研究鹰的消化作用实验激发学生好奇心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生物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30分钟)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针对“斯帕兰札尼研究鹰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提出问题:
⑴这个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
⑵为什么要将肉块放入金属笼内
⑶肉块为什么会消失
⑷从这个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思考回答问题
㈠细胞代谢回顾在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中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引导学生理解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很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细胞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运用已有知识,集体回答问题,体会细胞代谢这一概念的含义。
㈡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讲述:细胞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过氧化氢,这是一种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幸而细胞内含有生物催化剂----过氧化氢酶,能将过氧化氢分解。但它们之间的一样吗
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提醒实验安全和注意事项。思考回答问题
分组完成实验,汇报实验现象。
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步骤表格,以问题串形式带领学生从本实验实例中总结出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体会什么是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以及对照实验。
3.酶的作用原理通过分析对照实验,详细比较四种条件下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引出活化能的概念,并总结出各条件使反应加快的本质。积极思考,讨论,分析归纳出加热、无机催化剂、酶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本质。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解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一、酶的作用和本质
㈠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1.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自变量
变量因变量单一变量原则
无关变量
对照组
对照实验对照原则
实验组
3、酶的作用原理:显著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5、布置作业。
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课堂作业:完成师范课堂练习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高中生物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知识点归纳
名词:
1、遗传病是指因遗传物质不正常引起的先天性疾病,通常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类。
2、单基因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属于单基因遗传病。
3、多基因遗传病: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常表现出家族性聚集现象,且比较容易受环境影响。
4、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例如遗传病是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
5、优生学:运用遗传学原理改善人类的遗传素质。让每个家庭生育出健康的孩子。
6、直系血亲”指由父母子女关系形成的亲属。如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孙子女等。
7、“旁系血亲”指由兄弟姐妹关系形成的亲属高中历史。
8、“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包括有共同父母的亲兄弟姐妹、有共同祖父母的`堂兄弟姐妹、有共同外祖父母的表兄弟姐妹。
语句:
1、单基因遗传病:
a、常染色体隐性:白化病、苯丙酮尿症。
b、伴X隐性遗传: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白眼、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c、常染色体显性:多指、并指、短指、多指、软骨发育不全
d、伴X显性遗传:抗VD性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青少年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唇裂、无脑儿。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常染色体病:21三体综合征(发病的根本原因是患者体细胞内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b、性染色体遗传病。
4、优生及优生措施:a、禁止近亲结婚: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b、遗传咨询:遗传咨询是预防遗传病发生最简便有效的方法。C、提倡“适龄生育”:女子生育的最适年龄为24到29岁。d、产前诊断。
5、禁止近亲结婚的理论依据是:使隐性致病基因纯合的几率增大。
6、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先天性心脏病),遗传病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
如何打好高中生物的基础
一、落实说明要求正确处理好说明与课本之间的关系
考试说明(下称“说明”)是命题的基本依据,也是指导的纲领性文件。每年的“说明”都清楚地阐明了当年考试性质、内容、形式及结构和题型示例。因此,考生必须认真,深入研究。以说明中要求的层次为依据,以考试说明所列出的点条目为线索,对照课本中的有关点和内容逐条,以明确考试目的、要求和考查内容。根据近几年高考的特点,命题的思路是:“遵纲不循本”,即点的考查一般遵循说明不超越课本,但要求不一定是课本涉及的,可能会超越课本。也就是要求考生在时对知识点的处理应源于课本,但对能力的要求应高于课本。
力求抓住五点:①知识点,②考试点,③能力点,④应用点(联系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日常生活、环保知识的实际),⑤结合点(各章节的结合),要正确处理好“说明”与“课本”的关系。
二、重视课本,夯实双基、突出主干知识,抓好学科内综合
纵向着重在“理解”,应有层次、有序,横向着重的是“渗透”,应有意识、有机。对课本中的知识点要进行提炼、梳理、归类、对比,将隐藏在纷繁内容中的最重要的要领、规律、原理、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使知识系统化,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同时对以往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或未掌握的知识进行补缺强化。
立足课本,可以用专题形式进行复习,抓好学科内综合,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特别是那些反映生物学科主干知识内容、反映学科思想的内容和能够与高等相衔接的内容,要稳扎稳打、脚踏实地。要理清知识的发生和本原,在帮助及自己的努力下通过分类、整理、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有了牢固的基础,就可以从容应对高考,以不变应万变。
三、掌握,提升能力
①复习时要突出主干知识、重点内容
主干知识内容不仅包括学习的重点,同时是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内容。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内的物质代谢、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的基本定律、伴性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遗传育种、生态系统、免疫、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生态工程等等。对这些主干知识内容的理解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才能以此去分析和解决新情景的问题。要力求做到知识点、能力点、薄弱点、应用点和考查点心中有数高中生物,那种不分主次泛泛复习以及题海战术,无疑都是有害的。
②重视实验能力培养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培养目标与学生学习方式、能力、技能和态度有着紧密的联系,与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和学习方式是相辅相成、交互作用的。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重视实验知识的产生过程,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掌握好与生物实验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③要讲究科学的方法
思维方法指导着,是思维方法在学习中的具体表现。现阶段是掌握方法、提升能力的关键性复习阶段,讲究科学的思维方法很有必要。正确的思维方法,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运用,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分类、系统化、具体化、归纳、演绎推理等基本思维方法,一定要掌握好,并且牢牢抓住。
④强化训练、多思善问
能力考查是近年来高考的“主旋律”,现阶段能力提高可以通过强化训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达到及时检查复习的。现阶段强化能力的训练,认为应该以做中等难度题为主,在保证准确的情况下,力求提高解题速度。应当检查自己是否具备适应高考的题型和题量,还有适应高考的审题、题意分析等各种能力。
考生应当接触新情景的习题,加强识读图表能力的训练,善于从图、表提供数据的处理过程中理解试题,作出正确结论,以提高解题质量。善于归纳总结,想一想该题运用了哪些概念、原理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属于哪一类,彼此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经过比较,以少胜多,抓住了代表性,就可以以一当十。这就要求考生找出题目原型,摸索解题规律,以后再做类似习题就可以运用规律性方法解题。
另外,现阶段的训练试题涉及的知识面广,有时要用到整本书,甚至跨课本。解这类试题,必须站在知识的全局和整体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对一些一时想不通的问题,一定要问,问老师、问同学,千万不要轻易放过。
四、分析失误、查漏补缺
现阶段还应该把复习重点放在分析失误、查漏补缺上。查漏补缺的目的是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方法是,对照自己平时练习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自己在知识、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练习,进行查漏补缺。特别要重视在“双基”知识方面存在的缺漏,增加知识的覆盖面。
还应该把自己做过的各类试卷中错误的部分装订成差错本,复习时仔细看看,边看边思考,找出易错知识和易错原因;检查是否能够活用知识,有无临场应变的能力。检查自己对前期所犯的错误有没有真正弄懂,错误有没有重犯。只有这样做,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生物材料分析题解题要点
(1)认真阅读材料,充分联系教材:所给材料大多是第一次见到,因此应认真加以阅读,并分析其中的关键语句,中心思想,然后得出一个总体概念;紧接着必须尽量与教材内容挂钩,所谓“题在书外,意在书中”,所供必定要运用教材理论去解释,理解,因此,一定要找到与教材的衔接点。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解题方向和思路。
(2)给合各题要求,规范答题要求:各个题目所做要求不同,在分析了所供材料并找到教材衔接点后,就可以根据各题的要求来解答了。在解答时不要就题论题,而应认真分析,挖掘其延伸义,并尽可能用教材语言,规范答题高考。对于联系教材的有关原理、概念等,一般要求在答题时复述作为论点或论据。
题型千变万化,各类题目的解法自有各自的特点,但也不能死搬硬套而应该结合具体题目展开分析,逐步总结各种题型的解题规律。
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力拓展
一、选择题
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中,最主要最有效的保护层次是保护()。
A.基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
C.生物群落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2.埃及的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尽管改善了电力和灌溉条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巨大的水库沿岸水草丛生,使血吸虫发病率高达80%~100%,尼罗河下游农田失去了肥源。这说明该工程()。
A.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
B.维持原来的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C.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D.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得复杂
3.我国西部因历史和气候的原因,生态环境较差。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考虑()。
A.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以保护和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
B.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减轻人类对环境的压力
C.治理严重的水污染,从而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D.发展乡镇企业,增加收入,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4.据统计,截至1994年,仅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的湖泊被围垦的面积就达到1132.2km2。到1997年,我国某地退化草原的面积占可利用面积的50%左右。这些事实说明()。
A.我国物种的多样性面临威胁B.我国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了
C.我国生态系统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D.我国物种的遗传多样性面临威胁
5.酸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通常所说的酸雨是指()。
A.酸性降水B.pH在6~7之间的降水
C.含有一定量硫酸成分的降水D.pH小于5.6的降水
6.下图表示随生活污水的流入,对流向湖泊的某一河流的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进行调查的结果。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①I地和II地的有机物浓度相似②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没有影响③湖水中将有很多藻类等浮游植物④在I地和III地间,若除去水生植物,则水质可能变得更差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环境污染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从生物圈的功能上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A.人类排放废物的增加B.物质循环回路被阻断
C.自净化能力被阻断D.物质循环回路一定程度上被阻断
8.在一个冬季以燃煤供暖为主的城市周围没有地衣生长,原因是该地()。
A.雨水稀少,高温干旱B.常年低温,雨雪过多
C.空气中含有SO2过多,形成酸雨D.盐碱地,地衣无法生长
9.人类对环境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A.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
B.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C.减少对环境物质和能量的索取
D.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
10.自然保护区具有的功能是()。
A.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B.保护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
C.保护生态系统D.上述三项的总和
11.在某个生态系统中,因污染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池塘中首先减少的物质是()。
A.CO2B.O2C.硝酸盐D.磷酸盐
12.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高二)。
A.自然选择
B.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C.物种退化
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环境的破坏和改变
13.为除去有害于农作物的某种害虫I而引进蜘蛛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下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蜘蛛引入前,害虫I没有危害农作物
B.在A期间后期,蜘蛛数量将增加得更快
C.在B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D.在C期间的平衡状态与A期间和B期间中发生的两个种群间的相互作用没有关系
14.1970年,美国的玉米由于受到一种叶菌病的危害而严重减产。后来在墨西哥发现了对这种病菌有抗性的植株,从而为改良玉米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这一事实说明了野生生物基因库所表现的()越来越显著。
A.经济效益B.生态效益
C.社会效益D.资源效益
15.轮作就是在同一块田地里,按预定的计划,轮换种植不同作物,这样做可以提高作物产量。下列各项中,对其解释不够恰当的是()。
A.可以充分利用光能
B.能够改变原有的食物链,防治病虫害
C.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中的矿质元素
D.能防止土壤肥力的枯竭
二、非选择题
16.1982年6月18日,重庆市下了一场酸雨,市郊2万亩(亩为非法定计量单位。1亩=666.66平方米。)水稻叶片突然枯黄,好像火烤过一样,几天后局部水稻枯死。为此,xxxxxx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止酸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酸雨导致水稻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2)请提出两条防治酸雨的措施: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回答下列有关环境污染的问题。
(1)环境污染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个方面对生物造成的危害。
(2)富集作用是指_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被生物体吸收以后,会在生物体内不断_____________,致使这类物质在的_____________含量远远超过在______________的含量的现象。
(3)大气的化学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很大,这种危害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
(4)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丢弃的固体物质,如__________。固体废弃物又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处理时,一方面利用____________等方法,除去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中个体比较大的固体污染物;另一方面利用_______________,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以及含氮的、含磷的无机盐等,使污水得到净化。
18.某一河流中生活着多种生物,但自从其上游地段中开办了一个采矿场后,将采矿中的混浊黏土水排放到河流中,使河流生态系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下图是有关人员根据采矿场下游河流中多个不同距离的氧浓度以及pH绘制而成(均在中午取样统计)的。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统计发现,该河流与矿场最近的1000m范围内,溶解氧量突然下降,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在1000~4000m的范围内溶解氧的含量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3)从对不同河段河水测定的pH所得的β曲线来看,由矿场开始的1000m范围内pH升高正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之,在1000~4000m的范围内pH出现下降并趋于稳定,同样表示了水生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所有测量为何都要在中午进行读取?
参考答案
1.D2.C3.A4.C5.D6.D7.D8.C9.D10.D11.B12.D13.C14.D15.A
16.(1)工业生产、民用生活中燃烧煤和汽油等产生了大量的SO2和氮氧化物,它们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并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硫酸(和硝酸),最终降落在地面上,形成酸雨。
(2)①控制SO2和氮氧化物的排放②植树造林,净化空气
17.(1)酸雨有害化学药品重金属水体富营养化(2)不易分解积累生物体内外界环境(3)慢性中毒急性中毒致癌作用(4)垃圾“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5)过滤、沉淀污水中的多种需氧微生物
18.(1)浑浊的河水妨碍了河流里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氧气的释放量减少。
(2)随着河水矿物质颗粒的沉淀,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又逐渐恢复原有水平,氧气释放量增加。
(3)河水被污染,使水中二氧化碳的溶解量减少,导致pH升高光合作用又逐渐恢复到原有水平。
高考生物知识点全解:遗传定律
一、基本概念
1.交配类:自交、杂交、测交、正交、反交、自花或异花传粉、闭花受粉
杂交:指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个体间的相互交配,一般用×表示。
自交:指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个体间的相互交配,一般用表示。自交是获得纯种系的有效方法,也是鉴别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常用方法之一高中数学,尤其是植物。
自由交配:群体中的个体随机地进行交配,包含自交和杂交。
测交:让需要确定基因型的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用于遗传规律理论假设的验证实验,也用于纯合子与杂合子的鉴定。
特别提醒:自交和测交都可用来鉴别一个个体是否是纯合子,自交较简便,测交较科学。
正交与反交:正交与反交是相对而言的,正交中的父本与母本恰好是反交中的母本和父本。常用来检验某一性状的遗传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遗传。
自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交配方式为自交。
异花传粉:指不同花朵之间的传粉过程,分同株自花传粉(属自交)和异株异花传粉(属杂交)。
闭花受粉:某些植物在花未开时已经完成了受粉,这样的受粉方式为闭花受粉。
2.性状类:性状、相对性状、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
性状是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如豌豆的一些性状:种子形状、子叶颜色、茎的高度、种皮的颜色(有些种皮颜色为子叶透过种皮的表现)。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豌豆的高茎与矮茎,狗的直毛与卷毛。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