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初会,一定要精准抓取必考点,才能在考试中高效精准提分!今天,学霸君为大家带来初会《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的科目必看高频考点!由我们初会教研老师梳理,都是满满的备考干货!重点标红,一眼就能看到记忆点。
资产的税务处理: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存货、投资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无形资产。
1.固定资产
(1)不得计算折旧扣除的固定资产
①“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抵扣;
②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出租方扣折旧)
③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承租方扣折旧)
④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⑤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
⑥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⑦其他不得计提折旧扣除的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重点)
4.盘盈的固定资产,以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为计税基础。(重点)
6.改建的固定资产,除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和租入的固定资产以外的其他固定资产,以改建过程中发生的改建支出增加计税基础。
(3)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
①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
②企业应当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提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从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2.生产性生物资产
(1)生产性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2)计税基础
(3)折旧方法
生产性生物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企业应当自生产性生物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与“固定资产”一致)
(4)最低折旧年限
生物性资产折旧计算年限,依据不同的生产性生物资产而定。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10年,畜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3年。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四条规定,生产性生物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10年;畜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3年。
3.无形资产
(1)下列无形资产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
①自行开发的支出已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无形资产;
②自创商誉;
③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无形资产;
④其他不得计算摊销费用扣除的无形资产。
【解释】外购商誉的支出,在企业整体转让或者清算时,准予扣除。
(3)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
4.长期待摊费用
(1)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2)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按照合同约定的“剩余租赁期限”分期摊销。
(3)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4)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3年。
【解析】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支出:
①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
②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
5.投资资产
(1)企业对外投资期间,投资资产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
(2)企业在转让或者处置投资资产时,投资资产的成本,准予扣除。
6.存货
(1)企业使用或者销售存货,按照规定计算的存货成本,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2)企业使用或者销售的存货的成本计算方法,可以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中选用一种;计价方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变更。
#考点速记部分清单:
②初级会计实务分录20个下
③初级会计实务10个必看公式
④初级会计实务20个必备考点
⑤经济法基础25个记忆口诀
⑥经济法基础25个必备法条
1、关键词记忆法——适用于难记忆的知识点
建议大家准备好纸笔,并按照下列步骤来进行操作:
(1)先通读一遍需要记忆的内容,然后再读一遍。在第二次阅读时,应一边读一边摘抄其中的关键词。
(2)把刚才读过和写过的内容尽可能默写或复述出来,但不需要过分追求完整性。
(3)对照着教材找出刚才没记住的内容,针对这些内容进行重点回顾和记忆。
2、对比记忆法——适用于易混淆知识点
为了实现对比记忆,推荐大家把那些比较相似、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做成表格,并标注清楚里面各个内容之间的异同,时不时地拿出来复习一下,这样逐步就能避免混淆了。建议大家可以加入初级会计备考群一起探讨学习记忆方法。
初级会计小白考试易紧张缺乏动力做题没思路、备考无重点
内部备考指导考试资讯速递超全正版备考资料浓厚学习氛围
3、数字归纳记忆法——适用于带数字的知识点
4、睡前回顾记忆法——适用于新学的知识点
大脑是有记忆曲线的,在记忆初期,如果不及时进行复习,就会很容易形成遗忘。而通过睡前回顾来加深印象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5、思维导图记忆法——适用于章节性、复杂性知识点
初级会计知识点较为零散琐碎,如果只是把它们杂乱无章地放在一起死记硬背,很容易出现记住了这个又忘了那个的情况。为此,大家应当找寻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发现它们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串联起来,就能够更扎实地掌握。而达到这一目的的一个常规操作就是画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