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顺利通过科目四科目四考试技巧总结

科目四考试是驾照考试的最后一项,说难不难,但是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不合格,那如何顺利通过科目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科目四考试技巧总结。

如何顺利通过科目四

1、行车中需要借道绕过前方障碍物,但对向来车已接近障碍物时,应当降低速度或停车,让对向来车优先通行。

2、驾驶车辆在交叉路口前变更车道时,应在虚线区按导向箭头指示驶入要变更的车道。

3、驾驶车辆汇入主干道车流时,应提前开启转向灯,保持直线行驶,通过后视镜观察左右情况,确认安全后汇入车流。车辆在主干道行驶,驶近主支干道交汇处时,为防止与从支路突然驶入的车辆相撞,应提前减速、观察,谨慎驾驶。

4、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的交叉路口时,应在进入路口前减速或停车瞭望,直行车辆优先通行。在堵车的交叉路口绿灯亮时,车辆不能驶入交叉路口。

5、在一般道路倒车时,应选择在不影响正常交通的地段进行,若发现有过往车辆通过,应主动停车避让。

7、驾驶车辆行至道路急转弯处,应充分减速并靠右侧行驶。山区道路车辆进入弯道前,在对面没有来车的情况下,应“减速、鸣号、靠右行”。车辆转弯时应沿道路右侧行驶,不要侵占对方的车道,做到“左转转大弯,右转转小弯”。

8、驾驶车辆进入环岛时,不用开启转向灯。驶出环岛前,应开启右转向灯。

9、行车中,遇到享有优先通行权的车辆时应主动礼让。遇非机动车抢行时,应主动减速让行。遇羊群横穿道路时,应减速慢行,必要时停车避让。发现牲畜抢道时,应主动减速或停车避让。遇有人在赶牲畜时,应当适当降低车速,保持较大的安全间距。遇人力车时,应减速慢行,留出安全间距。遇畜力车时,应在较远处鸣喇叭,并提前减速。

10、行车中看到注意儿童标志的时候,应谨慎选择行车速度。遇儿童时,应当减速慢行,必要时停车避让。突然有皮球滚到路上,应立即减速,随时准备停车,以防碰撞追逐的儿童。遇列队横过道路的学生时,应当停车让行。

11、车辆通过凹凸路面时,应当低速缓慢平稳通过。

12、车辆在交叉路口有优先通行权,遇有车辆抢行时,应减速避让,必要时停车让行。

13、夜间行车,对面来车没有关闭远光灯时,应当减速或停车让行。雨天行车,遇撑雨伞和穿雨衣的行人在公路上行走时,应当提前鸣喇叭,并适当降低车速。冬天行车中,遇戴棉帽或穿大衣的行人时,应鸣喇叭,提前做好制动准备。行车中遇挑担或扛家具人时,应观察其动态,控制好车速,通过时需要保持较大的安全距离。

14、车辆通过学校和小区应注意观察标志标线,低速行驶,不要鸣喇叭。

15、行车中变更车道,应至少提前3秒钟开启转向灯,提醒后方来车注意。

THE END
1.科目四快速记忆技巧,科目四懒人记忆法科目四快速记忆技巧 (1)判断对错 1、禁止你做的事情都是√的。(不准、严禁、应当、禁止、不能、不得、不应等) 2、有关安全的行为都是√的。(安全通过、保证安全、间断踩踏、确保安全等) 3、提到观察的都是√的。(认真观察、提前观察、仔细观察、瞭望等) https://www.yoojia.com/ask/3-9517108351344554864.html
2.科目四11条考试答题技巧口诀总结科目四11条考试答题技巧口诀总结是驾驶员考试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科目四11条考试答题技巧口诀总结可以帮助您快速通过驾校驾考一点通2025科目一科目四考试。 科目四速记!11条考试答题技巧口诀总结!科四是驾驶证考试中的最后一关,对于科一和科四的考试,题海战术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很多学员都只是死记硬背,有时候就比较容https://jxedt.jsyks.com/di5dba
3.科目四考试过关小窍门科目四考试过关小窍门(共6篇) 篇1:科目四考试过关小窍门 科目四考试时间为45分钟,答题过程中错12分(6道题)即终止本场考试,也就是说考试合格标准90分合格。接下来我们来分享一下科目四考试技巧口诀。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安全行车准备常识口诀: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zhkd30.html
4.驾考科目四速记技巧驾考科目四速记技巧,元贝驾考官网为您准备了驾考科目四速记技巧随机试题模拟考试训练,您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给定的驾考科目四速记技巧答题。要继续进行更多的驾考科目四速记技巧练习,只需在答题结束后点击重新出卷按钮。元贝驾考官方网站助您考试成功早日拿证! https://www.ybjk.com/ks/okipfn.htm
5.最全解析科目四考试技巧和注意事项一次get!考生可以通过复盘考试,总结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3. 过期重考: 如果考生没有通过考试,需要在规定时间内重新报名并参加考试,否则可能会被视为无证驾驶。 总之,科目四考试对于驾驶人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都有重要影响。 考生需要全面掌握考试内容和技巧,并在实际驾驶中不断加强自己的安全意识。 http://www.shituyun.cn/article/info/15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