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目前已经有29个省市全面铺开,2021年8月,教育部发布了2024年全国新高考选科指引目录,新版指引目录,有两个变化,一是表述更加简单,取消了“或”的表述,二是强化了物理和化学的地位。
教育部目录,是对高校设置选科的一个指导性文件,而且是一个最低限制的要求。比如,教育部未做“必选”的科目,各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发展方向,而设置必选科目。教育部对某种专业做了必选某科的要求,高校不能擅自取消该要求。
那么,在实际选科中,12个学科门类,对物理、化学以及其他学科有何要求,报考君今天做一个简单梳理:
什么是“3+1+2”模式?
“3”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科目考试参加统一高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1”指的是:物理和历史,考生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两个科目中选择一科,由各省自主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2”指的是:考生从化学、生物、地理和政治四门科目中选两门,选考由各省命题,通过等级赋分的方式,将赋分后的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即通常所说的“3+1+2”模式。
为增加考生和院校双向选择机会,考生志愿将采取“专业(类)+学校”的组合方式。选择考科目理论上有12种组合,具体组合如下:
单科特性解读
选考科目与学科本身的特性是分不开的,下面大致列举各学科学习难度及选科情况,供考生做选科参考。
生物
生物的整体难度在数理化生中最低,更易学习,性价比较高。他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以及信息的提取能力。就近几年来说,我国生物技术突飞猛进,学科社会价值越来越高,未来前景很好,也是理科能力较弱的考生的首选科目。
物理
物理学科相对来说难度较高,知识之间联系很紧密,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涉及的场景与实际生活比较贴近,对现在和将来的理科学习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地理
地理科目文理兼备,学习难度低于理化生,背诵内容少于历史政治,考题客观但答案明确,相对比较容易拿高分,对于选择物理的偏理科生而言,大部分人会选择偏理科的地理,显然要比政治容易的多。
历史
纯文科的科目,知识面要求广,但相较地理、政治等文科科目更容易理解,拿分比较简单。由于是首选科目之一,很多物理弱的这部分人都会选择这个科目。
化学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难度低于数理,高于生物,要求考生拥有较高的识记能力的同时还要充分理解,这个学科是有助于考生的发散思维,是我们在今后繁杂工作能分析解决问题。
政治
影响等级赋分原则
“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每科原始成绩为100分,转换后赋分成绩满分依然为100分,赋分起点为30分。”
转换时将各科目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
各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依照转换公式,分别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40~30五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赋分成绩。转换基数为实际参加该科目选择考的人数。
具体等级比例和赋分区间为:
学生选科时存在的盲目行为
01.跟风式胡乱选择
这种情况是最多的,为什么很多学生扎堆选择理化生,尤其是物理,一方面选物理确实重要,因为这样大学专业几乎没有限制,但是如果物理成绩很不好呢?也还得选吗?
实际情况就是有些物理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跟风选了,好像不学物理让人感觉不够聪明,属于智商低行列似的。强求的后果就是任人宰割。
02.靠感觉感性选择
也有不少学生完全跟着感觉走,自己感觉哪门学科学的还可以,成绩还不错就选了,其实人家这一门成绩好的更多,大部分都比你强。
也有的同学自己比较自己的各科情况,认为其中某几科成绩相对其它科较好,于是就选了,而不是和别人比较。
03.靠兴趣爱好选择
有的学生是因为喜欢某个学科,或者喜欢某个老师,最终选了这门学科,上课喜欢听这个老师的课,但是就是考不了高分。喜欢老师和你最终能考多少分是两码事,不能感情用事,老师不能最后帮你考大学。
新高考选科难题
如何借助选科规划好未来?
新高考选科直接和考生未来发展挂钩,大学在招生的时候会根据专业或者学科培养方向,要求考生的限选科目,科目可以随便选,但是专业却不能随便挑,想想从高一高二开始就要为未来的发展做规划,只觉得人生好匆忙,选科好迷茫!
什么组合能够在赋分规则下拿到高分?
选科之后,各科之间学习的难度不同,如果以卷面分数计入总分,那难学的科目估计就没人选了。所以为了平衡科目之间的难度,赋分制应运而生,不比分数比排名,按照排名档次赋分就更显公平,可是什么样的组合能够被赋予高分?同样也让无数家长和考生头疼?
擅长科目和专业要求不同,如何选择?
喜欢政史地但是专业选择有限,想要报考理工类院校和专业但是物理成绩又不是很突出,喜欢的组合赋分低,赋分高的组合又不符合专业要求,想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组合,太难了!
那到底应该如何报考呢?来看看参考吧~
各选科组可报专业
01
物理+化学+政治
物+化+政组合是最新选科指引下的王牌组合,专业覆盖率最高,专业选择面最广,共有737个专业可选。
02
物理+化学+生物
物+化+生组合是传统的“理科组合”,学科关联度大,理科优势显著,在新高考模式下依然保持热度,但该组合优生较多,竞争较大。
03
物理+化学+地理
04
物理+政治+生物
物+政+生组合专业覆盖面有所下降,但经济类、管理类、农学类、医学等专业仍选择之列。
05
物理+生物+地理
物+生+地的组合三个科目之间关联度较高,整体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化学成绩不佳的同学可以重点考虑。
06
物理+政治+地理
物+政+地组合最具学科思维挑战,从往年情况来看,学习难度大,选择人数较少,相对的竞争也没那么大。
07
历史+化学+政治
08
历史+化学+地理
历史+化学+地理与历史+生物+地理,两个选科组合在专业选择上差别不大,分数是王道,建议考生从自身成绩做考量。
09
历史+生物+政治
化学、生物作为传统理科,优势还在,成绩尚且不错的考生建议选择。如果考生有意报考农学的园林专业,生物是必选。
10
历史+化学+生物
化学与生物的结合,从学科思维角度来说跨度不大,思维转换较小,但失去了政治的优势,尤其在提前批报考中没有太大的选择权。
11
历史+生物+地理
历史-化学-地理与历史+生物+地理,两个选科组合在专业选择上差别不大,分数是王道,建议考生从自身成绩做考量。
12
历史+地理+政治
地理虽然是传统文科属性的学科,但号称是文科中的理科,学生可以根据现阶段的成绩及提升空间在地理、化学、生物之间进行选择。
根据2023年7月应发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来看,2024年新高考对考生的选考科目做出了更为严格的限制,专业选科要求相比往年有了不少变化,2024新高考政策如下:
1、物理化学地位同样重要
全国大学92个专业门类中,有65个学科门类要求必选物理,占比为70.65%;56个学科门类要求必选化学,占比60.87%;55个学科门类要求必选物理+化学,占比59.78%;
简单来说,从2024年开始物理和化学已经绑定在一起了,新高考中只选物理不选化学可报考的专业数量将大幅下降。
2、选科要求更加细致
要求必选物理的专业有:
①经济学门类下经济学类中经济统计学、经济工程、数字经济专业;金融学类中金融工程、金融数学、精算学、金融科技专业
②教育学门类下教育学类中教育技术学专业
③医学门类下中医学类专业、中西医结合类专业
④管理学门类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业工程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中的物流工程专业
要求必选化学的专业有:历史学门类下历史学类中的文物保护技术专业
要求必选生物的专业有:农学门类下林学类中的园林专业
要求必选政治的专业有:法学门类下的政治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公安学类专业
要求必选历史的专业有:法学门类下的民族学类专业
从大学选科专业整体来看,纯文科所能报考的专业数量比理科要少很多,但下列的学科门类,纯文科考生均可报考:
每所大学开设的专业不同,2024年选科对应报考的专业也不同。小编以北京大学为例整理了最新的选科对应专业表供大家参考。
根据下表可以看到,北京大学开设专业(类)有92个,其中54个专业(类)要求物理和化学两科必选,31个专业(类)不提科目要求。国际政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求政治科目必选,护理学要求化学科目必选,经济学类专业不提选科要求,其余理工农医类专业均需要选择物理+化学。
新高考“3+1+2”中的“赋分制”解读(附:各省市等级赋分制计算详解)
近日,四川、陕西、河南、宁夏、青海、内蒙古等第五批8省启动新高考改革,将从2022年秋季入学高一年级开始实行,2025年首次按新方案进行高考,采用“3+1+2”考试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高考改革此轮已是第五批。方案和模式与此前第三、第四批省市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总的方案基本没有变化。也就是说目前高考改革方案基本完善,也稳定下来了,实施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了。截止目前,仅有新疆、西藏因故仍然保留老高考,全国其他省市全部进入新高考周期。这也意味着以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为主要方向的新高考体系基本形成。
究竟什么是“3+1+2”?12种选择的利弊风险如何?如何赋分?
何为“3+1+2”?
纵观新高考改革的实施过程,第一批和第二批采用“3+3”高考模式,即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实施省份包括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
第三批和第四批皆为“3+1+2”模式,包括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
第五批8省区公布的新高考方案,依然沿用“3+1+2”模式。
目前已知的首选物理或历史,加自选的组合就有以下12种组合:
新高考后,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按物理科目组合和历史科目组合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考生志愿由“专业(类)+院校”组成,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实现“多元录取”。
也就意味着,某些专业会在科目上进行限制,如果选科没有选好,志愿填报时很可能会出现无法挑选的局面。
“3+1+2”中的赋分制
是什么意思?
“3”:语文、数学、外语3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1”:物理或历史必选一科,满分为10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2”: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任选2科,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也就是说,涉及到“等级转换赋分”的科目,是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这4门要以等级赋分后的成绩计入总成绩。
以福建省新高考方案为例,将每科考生的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15%、35%、35%、13%和2%。
将A至E等5个等级内的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转换原则,分别转换到100-86分、85-71分、70-56分、55-41分和40-30分五个分数区间,得出考生的等级转换分。
每科计算等级转换的考生人数即转换基数,具体为实际参加该科目考试的人数,不含因违纪作弊被取消该科成绩的考生。
这也将意味着,你选择科目的人数将决定你的换算成绩,在选科时,这也是值得考虑的因素之一。
这一做法,让选择同一科的同学进行对比,然后赋分,有利于解决因试题难度不同而导致的不公平。
大家首先注意两点:
1.等级赋分制不是按照考生的卷面分数来计算成绩。遵循“原始分数——百分比例——等级——转化分数”的等级赋分路径。
具体换算过程:
1.固定的比例及对应的等级、赋分区间。
以实际参加该科选考人数的成绩为基数,将各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
以上的5个等级及各等级对应的比例及赋分区间是事先设定的固定规则,转换后赋分成绩满分为100分,赋分起点为30分。
例1、某学科原始分前15%的考生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95分,则该学科A等级的原始分区间为【100~95】。
已知A等级赋分区间为【100~86】分(固定不变),
也就是说,原始分【100~95】的考生为A等级,赋分后最终成绩为【100~86】分。
例2、某学科考试成绩最后2%的考生最高分为20分,最低分为5分,则该科目E等级的原始分区间为【20~5】。
已知E等级赋分区间为【40~30】分(固定不变),
也就是说,原始分【20~5】的考生为E等级,赋分后最终成绩为【40~30】分。
极端地讲,假设这个区间某考生原始分为5分,赋分后也能拿到30分。
2.等级转换的具体公式:
其中:
Y1、Y2分别表示原始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T1、T2分别表示转换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Y表示原始分;
T表示转换分。
考虑到高考分数都以整数呈现,故上述公式的计算结果需要进行“四舍五入”处理。
例1、假设小淘同学政治学科原始分为75分,再假设政治学科B等级原始分区间为【82~61】,则小淘同学政治学科为B等级;
下面进行赋分换算:B等级的赋分区间【85~71】(固定不变),那么小淘同学赋分后分数为:
解得,T≈80.33;四舍五入后小淘同学政治学科最终赋分成绩为80。
下面进行赋分换算:B等级的赋分区间【85~71】(固定不变),小淘同学考了B等级原始分区间的最低分,
所以小淘同学地理学科最终赋分成绩为71。
新高考
等级赋分制
各省市等级赋分制计算详解!
实行“3+1+2”新高考的省份统一采用五等级赋分制。等级分是按统一规则,由原始分进行等级划定后,再由等级转换而来的分数。对于某一再选科目(化学、生物、政治、地理),考生该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达到合格后,转换时赋分起点为30分,满分为100分。具体转换规则和步骤如下:
第一步,按照考生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定A、B、C、D、E共五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每省各不同。
第二步,将A至E五个等级内的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对应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和40~30五个分数段,从而将考生的等级转换成了等级分。
关于赋分制的其他问题
Q:为什么要采取等级赋分制
等级赋分能够较好解决学科之间分数不等值、学生选考科目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参加高校招生录取的问题。如果以原始分呈现考试成绩,会带来学科间不公平问题;等级呈现方式则使得不同学科考生因等级划分而保持了成绩相对均衡,学科间试题难易差异等不公平因素可以被较好消除,使得不同科目之间成绩可以相加。
Q:高考选考科目可以知道卷面的原始分数吗
高考公布的分数为赋分之后的分数。
Q:赋分和选考人数有关吗选考人数越多越容易被赋分
考虑赋分因素要重点注意以下几类情况︰学霸选考越集中,成为炮灰的可能性越大;试题难易程度:试题难度越简单,学霸区的炮灰就会越多。试题越难,学霸越容易和其他人拉开差距,考上名校。赋分模式下,选择人数越多,赋分结果就越趋于合理,选择人数越少,偶然性就会越大。总而言之,赋分制度下不仅要求考生考虑自身的成绩,还要考虑本省其他竞争者的成绩。
Q:赋分制下,如果某一门选考人数特别少怎么办
这一现象在首批试点的浙江省有出现,采取的措施为设置最低保障基数,当选考人数少于“基数”时,则按照基数人数进行赋分。
Q:新高考改革下,考生交白卷也有60分的成绩?
新高考改革采取赋分制,最高100分,最低30分,如果考生交白卷,实际卷面成绩0分,选科目成绩被排到E等级。那么在等级赋分后,任选科目每科最少也有30分会被计入总成绩,两门任选科目即60分。
Q:新高考改革,选择纯文组合,除了专业选择受限,赋分会吃亏吗?
纯文组合的专业覆盖率偏低,但是赋分的高低主要跟排名有关系,考生如果文科排名很靠前,也有被赋予高分的可能。
Q:新高考有赋分,大学录取的分数线会提高很多吗?
不一定,决定大学录取分数线的因素是考生的投档人数,招生计划等因素,新高考中虽然实行了赋分,但是是所有学生都参与赋分,形成的高考总成绩是不影响录取分数线的。
Q:考生考多少分才能被赋满分?
新高考改革选择等级赋分制,赋分主要看排名,考生排名在前1%,基本上都可以被赋予满分。
Q:新高考实施赋分制,赋分制的合理之处体现在哪
一是解决了选考科目之间分数不可比的问题;
二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考生的成绩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满足高校人才选拔的需求。
Q:历史类考985、211的分数,会比物理类的高吗?
不一定,具体的要看每个学校的专业实力,投档人数,招生计划等因素。
Q:影响考生赋分成绩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考生赋分成绩的因素包括学生排名、选考学生层次、学科及试卷的难易程度、选考人数等。
Q:为什么新高考后很多文科生考高分?
以往文科因此题目较主观的原因,很难得高分或满分,但赋分之后,将成绩分布在各个区间,成绩整体比以前高。
Q:选择冷门学科,在赋分上是不是更占优势?
赋分的高低主要受考生排名的影响,选考人数越多,赋分结果就越趋于合理,选择人数越少,偶然性就会越大,冷门学科选考的人数可能较少,但是能不能被赋予高分还是看考生的实际排名,是否有优势无法准确衡量。
更注重全面发展,
不能紧盯死分数
新高考实施后,高校录取也有了新的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根据考生的全国统一考试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成绩,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即:“两依据一参考”),择优录取考生。
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毕业生认定的主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作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合格性考试为覆盖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除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外的所有科目,共14门,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普通高中在校生均参加合格性考试,考试科目成绩全部合格者,颁发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也就是说,合格性考试不仅是颁发毕业证的依据,也是作为高校招生录取时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