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人在炼丹过程中,了解到一些矿物学和化学知识,对我国古代化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抱朴子》一书对此有过记载。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A.许逊
B.魏伯阳
C.葛洪
D.陶弘景
2.“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它出自于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这部著作是()。
A.《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3.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反映气候、物候的变化,用以指导农事。下列节气中,白昼最长的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4.以下哪一诗句描写了弦月的景象()
A.游遍琼楼霜欲晓,却将玉镜挂青天
B.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D.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小学科目二(5-9)
5.小琴认识到可以看视频的物体叫做电视机,后来她看到一位姐姐拿着手机放视频,她就指着手机说“好小的电视机呀”。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琴的认知图式发生了()。
A.平衡化
B.迁移
C.顺应
D.同化
6.妈妈、青青和云云要喝牛奶泡燕麦,于是妈妈给他们分别找到一个杯子和一个碗,并将两小盒容量相同的牛奶分别倒在杯子和碗里面,然后分别拿给青青和云云让他们去加燕麦。云云看到青青的奶比自己的高就不满地说“为什么青青的奶比我多”,青青解释说:它们都是从同样大的奶盒里倒出来的,所以是一样多的。根据其表现判断知道青青和云云分别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
7.个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
B.学校教育
C.环境
D.家庭教育
8.有的儿童在8岁时,抽象思维已有很好的发展,能够接受中学教育,有的儿童的抽象思维到14、15岁时,才有显著的发展。对于早熟者,教育的措施要跟上成熟的发展,莫要耽误了他们。对于晚熟者,也不能丧失信心和急于求成,放弃教育的职责。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9.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其发展的过程与结果也有差异,这说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的特征是()。
A.顺序性与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个体差异性
D整体性
10.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夏尊先生在《爱的教育》一书“译者序言”里写道:把办学校比作挖池塘,有人说方的好,有人说圆的好,不断地改来改去,而池塘要成为池塘必须有水,这个关键问题反而没有人注意,他认为办好学校的关键是必须有感情,必须有爱;而当时的学校所短缺的正是感情和爱,因此都成了没有水的池塘,任凭是方的还是圆的,总免不了空虚之感。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题目自拟。
要求:观点深刻,主题突出,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