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滑、爆胎题不能选“急”“猛”“迅速”
2、在选择题出现“确认安全”的都对。出现:“不属于”则错。
3、在判断题中,带有“迅速”“紧急制动”“急转”“行政诉讼”的都错。
4、在选择题中,带有“减速让行”“停车让行”“承担民事责任”“减速避让”“停车避让”“双手紧握方向盘”“利用发动机制动减速”“抢挡”“回收企业”的都对。
5、车辆行经立交桥左,右转弯的,只有在题中出现“匝道”这个词是对的。
6、夜间行驶车速低于30公里用近光灯,高于30公里用远光灯。
7、罚款题不是选20-200元,(可以和警告同时处罚)就是选200-2000元(可以和扣车同时处罚)
解释:车有问题指:伪造,变造与车有关的一切证件、牌号以及未放置保险证。
人有问题指:伪造,变造与驾驶有关的一切证件、严重违返交规(如饮酒等)驾驶拼改装、报废车辆,未携带驾驶证件
解释:驾照被吊销后二年内不得重新申请驾驶证,驾照被依法撤销等三年,醉酒被吊销等五年,逃逸终生不得再申请。
10、未如得驾照驾驶车辆,处200-2000元罚款,15日以下拘留。车主处200--2000元罚款,吊销驾照
没有道路——————————城市公路最高限速为40公里
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说明有道路中心线)的城市道路最高限速50公里
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说明有道路中心线)的城市公路最高限速70公里
12、危险报警闪光灯使用范围:临时停车、紧急停车、能见度低的恶劣天气(雨、雾、)下行车、被牵引。
13、先行原则:转弯车让直行车先行,无交通信号叉路口让右方来车先行,右转弯让左转弯先行。
14、禁止停车地点禁停距离归纳:站3口5;驶下高速应提前500米做准备。
解释:在站点(公交车站、救护、消防、加油)都是30米以内禁停,在易发事故路段(如叉路口、隧道口、转弯、陡坡前)都是50米以内。
15、交通事故逃逸导致他人死亡:7年以上15年以下
交通事故逃逸但未导致他人死亡:3年以上7年以下
违反交规导致重大伤亡(未逃逸):3年以下
16、红灯:禁止通行绿灯:准许通行黄灯:警示通行
警告标志:警告车辆与行人注意
禁令标志:禁止和限制车辆与行人
指示标志:指示车辆与行人行进
指路标志:传递方向与道路信息
18、自动档汽车档位:停车和启动选P档;缓坡选2档。陡坡选L档平路选D档
19、限速题:题目中未说明在高速公路上,限速都是选30公里。在高速公路,则能见度小于200米选60公里,能见度小于100米选40公里,能见度于小50米选20公里
解释:不在高速路上是指:汽车驶入非机动车道、驶出非机动车道、通过铁道口、急弯路、窄桥、狭窄路面、下陡坡、掉头、转弯、牵引故障车,车速都不准超过30公里
20、高速公路最低车速60公里,最高不超过120公里,如同方向有二车道,右道车速范围60-100公里,左侧道车速范围100-120公里。如同方向有三个车道,最右侧速度范围60-90公里,中间90-110公里,最左为110-120公里。超车一律从左侧超。
科目一理论考试复习技巧
所以,老题库里的原题不能死记硬背,要读懂了,不管它怎么变换花样,原理是不会改变的,因此也应该能回答上来。对新交规里出现的新变化内容一定要牢记,例如,闯红灯、遮挡号牌、酒驾等扣多少分之类的问题。另外,网上有一些新交规的题库,那些虽然不是交管局公布的统一题库,但有可能是参考新试题收集整理出来的,具体我没有去验证过,不过大家不妨可以去这些网站练习一下,多做题总是没错的。但是,这些题可能不如之前老交规考试时那些网上题库那么保证了,所以还是那句话,要弄懂!
科目一:交规
考试内容:
1.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
2.地方性法规
3.交通信号
4.安全行车、文明驾驶基础知识
复习技巧:
首先我们要知道,改革之后的科目一考试,学员必须至少参加两次驾校组织的科目一理论课程学习,复习时可参考众悦交规题库进行练习,考试内容涉及到交通法律法规、交通标志、驾驶安全知识等,下面总结了一下几个交规理论考试答题技巧:
第一,快速浏览。就是先快速把资料上的全部题目和答案浏览一遍,选择题只需看答案,其他选项不必看,因为第一印象很重要,把答案记住了,以后做题就有个初步印象。
第二,缩小范围。在题库里有许多简单题是你确定不会答错的,将这些简单题删除,不需要再看第二遍。这样,余下的题大概就只剩二分之一左右了(因人而异)。
第三,再次筛选。将余下的题按顺序从头到尾练习一遍。每做完一部分题之后,把自己做错的题和吃不准的题用红色字体突出标记(或单独保存在一个新建的word文档里,打印出来更好),单独对这些题加强记忆,特别是临考前重点突击一下。
第四,总结规律。对一些只能死记硬背的题(如*米、*元、*公里等),总结一下规律,找到便于自己记忆的方式。
考试技巧:
温馨提醒:
科目一考试虽然有1000多道题目,但是里面大部分都是常规题,其实只要大概过一遍,把不知道的答案记住,就可以顺利通过考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