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出形象地描写了……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鉴赏古代诗词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七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各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注:记叙文中贯穿全文的表达方式是记叙,中间段多出现描写,结尾段多为议论抒情。说明基本不出现。抒情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二、修辞方法:
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拟人:生动形象,富有人格化的写出了排比:增强语势
注:初中阶段涉及到的修辞方法不少,而这里只列出了考试中会考的几种,要注意这并不是全部。修辞方法不会单独出一道题比如在考试中问你某一句话的修辞方法是什么作用,不会这么考的,而是渗透在各种各样的题中,作为某题的一部分。在答题的时候注意要先答上这段运用了的修辞方法,然后再把作用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