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级上册教材疑难问题梳理一、数与代数:(一)数的认识: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1.理解符号:(1)准确应用,表示两数的大小关系。(2)初认识大、小于号,认识不清。(3)对于,的认识太过抽象,学生不易分清和理解,使用起来叫困难。(4)动物乐园中,猴子比兔子多还是少,怎样让学生理解?(5)如果帮助学生分清大于和小于符号?(6)比较大小的方法如何交给学生?(7)如何让学生清楚理解谁比谁多,谁比谁少?(8)部分学生分不清,,易将其混淆。2.数的意义:(1)初步体会几个和第几。(2)小朋友排第几?是从左边数还是从右边数?还是从两边数都可以?(3)用手指比数字的时候是必须按书上的手势比,还是可以学生任意
3、右,从上还是从下的错误以及对序数的理解问题。(12)序数与基数的概念学生容易混淆。0的意义讲到何种程度。3.书写:(1)在写田字格中书写数字的格式是辅助书写还是固定格式。(2)书写数字的时候如何描述?(3)同步练习第7也照样子写一写“二”三种符号是写在田字格左边,和教材中写田字格中间要求不一样两种写法都可以还是以教材为主?(4)通过哪些标准来检查在田字格写数字的对错?(5)一年级的数字是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的左半边还是竖中线的右半边呢?疑惑:主要是两位数以内的书写能够数位对齐,一个田字格个位在右,十位在左。(6)写在田字格的字必须要按书上格式来写吗?大多数娃娃写在田宇格里的字与非田字格的
4、字差别太大。(7)在教材上和练习册上,,二的书写格式不一致,以哪个为准?练习册上“6”“9”的书写应该更改?(8)数字如何规范写效果更好。连线和圈一圈如何更便于操作和美观大方。4.思维:(1)6>()填一个数字还是填出所有的数字?(2)教材第17页第3题:6>()是要求学生知晓可以填0到5所有数还是填正确即可,无需拓展。(3)这个单元反复让学生数图中事物的个数,学生会觉得枯燥,怎样更好地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二)数的运算: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七单元加与减(二)1.意义与算理的理解(1)“小猫吃鱼”的故事情境中,第三、四图所列算式有两种:32=1;33=0和2
6、哪几种?画图时要求学生作图规范到何种程度?(3)进位加法需不需要重点强调某一种方法,比如凑十法?其余方法做补充?(4)加与减中,有没有特定的方式,必须要规定方法吗?如何使一年级孩子更加投入,利用好首学进行互助?(5)第79页的做一做,说一说,这种用计数器计算的方法是不是正确的,我们是不是就不用这种图,而是用上次黄老师介绍的那种画法,即在个位只加一颗珠子,把个位的10个退了,再向十位进一,把剩余没有加的4个在个位上拨上。(6)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前,需要先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吗?(7)第83页,在20以内计算进位加法时,采用凑十法计算时,拆大数还是拆小数更简便?(8)在凑十的过程
7、中,拆分的加数不符合要求或者凑十的策略不对,即使拆分对了,但方法不够优化,计算速度慢。(9)8的加法,用凑十法在毛毛虫背上表示“8+6”学生不容易理解。(10)七单元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用画毛毛虫的办法是不是都一定要掌握呢?感觉这种方法画和看都麻烦,不如直接画数线图方便。3.运算技能的要求与熟练程度:(1)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2)加法表、减法表是否需要学生都背下。(三)常见的量:第八单元认识钟表1、在认识半时时,由于对钟表上的数字顺序和指针走动的方向把握不好,容易读错半时。2.半时、半整,先让学生观察分钟的不同,再观察时针不易出错。二、图形与几何:(一)测量:第二单元比较1
8、.如何比更轻松:(1)比多比少如何让学生轻松理解。(2)在进行高矮、长短比较时,一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容易停留在事物的表面。2.三个量的比较怎样更容易理解:(1)比较三者或三者以上的轻重关系。22)1只螃蟹,2条鱼和3只虾放在托盘上比轻重,由于3种动物数量不统一,学生比较起来有困难。(3)第23页的题最轻与最重的?怎样引导娃娃理解比较?(4)三个物体比较轻重,最多最少应该怎样判断,这种比较渗透了等量代换的思想,对于学生来说有一点难道。(5)比重量,几个等换几个学生困难。3.习题处理:(1)下课啦中如何很好地比较出需要的答案,有无简便方法。(2)第18页的最后一个问题,数学课
9、堂上不好操作,怎么上才能让多数孩子有所收获。(3)课本第20页,比较谁走的路长,数格子还是数脚步更合理?(4)同步练习册第6页第4题:猴子和玉米一样多吗?在正确的框里画勾,两幅图分开选框不一样多,有学生将两幅图合并选框一样多,两种方法都认可吗?(二)图形与位置: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1.优点:第66页,第一个问题用是我说你做觉得非常好,生生间的互动,讨论等在课堂上是非常有必要的,教材里可多一点这样的设定。2.标准的建立:(1)当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和“谁在谁的右边”时,时根据观察者(即我们自己)判断“左”“右”,还是根据“在”字后面的标准物的“左右”来判断。(2)第66页,在确定往哪
10、个方向移动几格时,哪一格应该算第一格?(3)在学习左右相对性时,怎么更容易理解?(4)搞不清楚是谁的左右,同样的位置关系,换个问法就容易思维混乱。(5)教室中,找第一排从右数第3个同学,是从同学的角度还是从教师站在讲台的角度?(6)左右的相对性。特别是当学生面对的观察对象有时是不分左右,有时面对的被观察的对象又要分左右,这时学生很难分辨左和右。(7)理解位置、顺序的相对性,如何根据不同的参照对象来确定。(8)前后、左右、上下、的相对性位置理解容易错。3.解决问题:(1)教材中出现“从左数”,”从右数”的要求,但是学生没有学习左右的概念,会不会太难?在表述“小明排在第几个时”是否要说清楚
11、从左起从右起,从上起,从下起。(第一单元)(2)学生在学习上下时,还不能够用上和下来描述物体的位置,需要给予多次具体的帮助和指导。(3)位置与顺序的相对性。(4)判断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左右可相对性。(5)学生在运用左右,上下描述小猫去小兔子家做客所走的路线时,会有些困难,需多次练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图形的认识:第六单元认识图形1.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教学:(1)认识物体和平面图形这一教学内容,需不需要先从认识平面图形再教立体图形?(2)对于认识立体图形和以前了解的平面图形,学生有点混淆。2.教学的要求:学生在通过两人玩搭积木游戏学习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时,对学生的要求有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