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个宣传材料中,“派学车”被称之为“互联网驾校”,是驾校这个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产物,网上的“智能约车系统”“教练管理系统”是其特色。暑假通常是学车高峰,但互联网技术并未带来预期中的飞跃。仅8月份以来,“12345”就收到了百余个市民投诉:一方面,许多市民反映平台上约不到教练;另一方面,“派学车”陆续推出的“AI教学”“VR教学”等替代教学手段遭到了部分学员的抵制,产生了更多的投诉。
“互联网驾校”究竟靠不靠谱?能不能成为驾校行业的未来趋势?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进行了调查。
为什么教练一直约不上?
按照正常流程,陈女士考过科目一后,就可以在“派学车”小程序或者公众号上预约教练上车实操,学习科目二的课程。但她告诉记者,8月初考过科目一后,她不管怎么尝试,始终无法成功预约教练。她给记者发来了几张预约界面的截图,截图中,她选择的“七莘校区”一周内均显示为“已约满”,超过一周则“未开放”。据称“派学车”平台系统每周三下午2点会集中释放课程,陈女士也曾尝试掐着点抢课,但结果发现,“不到一分钟就约光了”。期间,她曾反复向客服求助,但被告知“客服没有预约的权利”,只能“9月1日以后再尝试”。无奈之下,8月21日,陈女士前往“派学车”位于灵石路695号的总部讨个说法,但依然未果。
在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不少市民反映了同样的遭遇。今年5月,市民周女士也在“派学车”平台,为孩子报名了4480元的驾培课程。之所以价格便宜,她解释一是享受了“暑期特惠”,二是限制只能预约周一至周五的学车课程。7月初,周女士的孩子通过科目一考试,并顺利预约上了“安亭校区”科目二的课程。岂料,8月10日科目二考试通过后,科目三的课程就再也没约到过。“一到周三下午2点,要么直接显示已约满,要么系统卡死进不去”……
电脑“AI教学”效果遭质疑
为了解决教练少、课难约的问题,“派学车”提供了替代方案。
市民李女士今年5月在“派学车”位于川桥路180号的“金桥校区”支付了5100元,报名了“一人一车一教练”的驾培课程。8月29日,她按照约定,前往校区首次上车学习科目二课程。她告诉记者,与教练碰上头后,她被带上一辆教练车。教练告知她,他要同时带4辆车,因此只能为她提供“智能教学”。车上,副驾驶位置前方有一块竖着的液晶屏,教练点开了屏幕,先让她观看了多段车辆基础操作视频,再实车讲解演示了具体操作,全程不过10余分钟,随后便将车辆交给了她。交车前,教练又点开了屏幕上的“自主学习”,称须按照屏幕发出的“AI提示”来操作车辆,并嘱咐她“别担心,遇到障碍物车会自己停的”“这有个摄像头,我能看到你的操作,看到不对会通过喇叭喊话”……
没有教练在旁,坐在车上的李女士有些不知所措。考虑再三后,她自忖无法接受电子设备教学,熄火下了车。自己明明选的是“一对一”套餐,凭什么变成了AI教学?李女士认为“派学车”存在违约,向客服提出退款。
8月31日,记者前往川桥路180号“派学车”金桥校区,体验所谓的AI教学。这是一处科目二的训练场地,门口简单挂着一块“自训场”的标牌。场地内,一眼望去足有20余辆“荣安驾校”的教练车,据称是“派学车”与“荣安驾校”合作的校区。和一般教练车不一样的是,这些车顶部都有一块写有“云智能”字样的大顶灯。绕着场地走一圈数了数,共有13辆教练车正在练车,但场内只有3名教练,教练车上都只有学员。
记者找到一名教练,提出希望体验下“AI教学”。他将记者领上一辆教练车,扫码激活了右侧的屏幕,点开了“自主练习”模块。屏幕上显示了全车探头拍摄画面,左侧列有了倒车入库、侧方停车等一个个科目二的项目。教练将车驶到一处直角白线拐弯处,电脑自动激活“直角转弯”项目辅导,并逐一报出“开右转灯”“右转打满”等指令,并最终反馈项目是否完成。“科目二都是死项目,电脑教一样的,和电脑学更放松”“我们一个教练可以管10辆车,肯定靠谱的”,见记者质疑AI教学的效果,教练连忙游说起来。
在训练场内,记者询问了多名学员对于AI教学的接受度。几名学员均告知是由教练手把手教会后,再由电脑辅助自己练习,“完全电脑来教可不行!”在场地里侧,一名教练正站在一旁指导学员倒车入库,他也认同:“电脑只会提示动作,但不会说明做动作的关键点位,这些细节只能我们教练来教。教会了,再在电脑辅助下自己琢磨琢磨。”
再互联网化,也要尊重消费者
无法接受AI教学的李女士提出退款后,“派学车”告知要扣除45%的费用。而就在双方尚未就退款达成一致时,李女士又发现,她的“派学车”小程序界面上教练预约模块已被锁定,只能选择新出现的20个学时的“VR训练舱预约”。即必须先在VR模拟器上完成训练,才能预约实车。
8月31日,记者在“派学车”灵石路的一处VR室内教学点看到,VR教学设备有些像模拟驾驶的游戏机,训练者需按照屏幕的提示完成各种动作。工作人员告知,VR训练设备是按照真车1:1制作,效果很好。新学员都必须先在VR训练设备上熟悉车辆和操作,通过模拟考后,才能预约实车训练。但对于强制大家接受VR教学、AI教学,李女士则十分抵触,她认为这都是教练不够时的“缓兵之计”,是不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我付了那么多钱,不是为了上‘网课’的。这样能学好车吗?”
“互联网驾校”作为新事物,产生如此多投诉是否说明模式存在不妥?记者也就此咨询了多名业内人士。他们认为,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理应提升效率、让服务更人性化。在驾培行业,AI教学、机器人带教等新手段确实在逐步调试推广中,但就目前来说,这些还只能是辅助手段,需要一个逐步改进完善,进而让大家接受的过程。业内人士指出,一些平台或驾校“打价格战”拉客户,再强推机器人带教等技术手段来弥补教练不足,这恐怕有违互联网技术运用的初衷。
另一方面,驾培行业作为服务行业,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在无法提供基本服务的情况下退款,都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原则。再怎么互联网化,这些原则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