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8日的高考刚刚落下了帷幕,高考题再度引起社会热议。作为安阳人,你有没有注意到今年高考题考到了咱们安阳呢?这是不是对咱大安阳最好的宣传?其实你不必吃惊,老嘿查阅了近十年的高考试卷,发现许多高考题中都含有安阳元素!那么,历年高考题中考到的安阳元素都有哪些?这些题背后又蕴含着哪些安阳文化?作为安阳人,这些与安阳有关的高考题你都会做吗?且看老嘿如何挖掘高考题中的安阳元素,记住我们的口号——传播安阳历史文化,我们是认真嘀~
先看2020年两道高考题:
0
1
全国Ⅱ卷语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1899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殷墟甲骨文内容丰富,甲骨刻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但占卜的范围很广,涉及祭祀、征伐、农业,田猎、气象、疾病等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商代的社会生活。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______宁夏都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但它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有“典”“册”“聿(笔)”这样的文字,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是毛笔。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_____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_____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从出土材料看,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商王武丁以后才出现的,而商代早期、中期的青铜器上已有少量铭文。(),甲骨文字体简化较多。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____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
17.依次填入文中機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以及容易尚且然而
B.乃至容易仍然虽然
C.以及易于仍然然而
D.乃至易于尚且虽然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于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
B.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这是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的。
C.由于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比较困难,所以相较于铸造的青铜器铭文。
D.用刀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相较于铸造青铜器铭文而言,比较困难。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
B.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已经说明它是成熟的文字。
C.对于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
D.就文字本身来说,汉代学者总结的“六书”的方法在甲骨文中基本都已出现,说明它已经是成熟的文字。
这是今年语文全国Ⅱ卷的一道高考题,考查的是安阳殷墟甲骨文。众所周知,2019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这是学术界一件盛事。国家领导人习近平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更加坚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命题显然是对这一社会热点的回应。安阳各位亲,这些题你做对了吗?
附参考答案:17-19BCD
2
新课标Ⅲ卷文综
24.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
这是今年新课标文综Ⅲ卷中的一道历史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货币沿革。安阳作为商朝后期都城所在地,贝是当时的货币。贝,称朋;玉称珏。十玉为一珏,十贝为一朋。这都反映出商朝贸易的发展,要不后世怎么会称做生意的人,叫“商人”呢?嘿嘿~
附参考答案:B。亲,做对了吗?
如果各位亲以为高考命题中偶然考到了安阳,那么,老嘿很负责任地告诉你:你错了!老嘿查阅了2011-2020年近十年来各地各科高考试卷,包括全国(或新课标)I卷、II卷、III卷、北京卷......语文卷、文综测试卷(含历史卷、地理卷、政治卷),甚至包括数学试卷......总结了十类高考题中的安阳元素,争取一网打尽,让亲们一览无遗,方便转发、收藏。下面就请诸位跟随老嘿来看下历年高考题中都考到了哪些安阳元素——
壹
安阳旅游文化产业、世界文化遗产考点
2015年北京卷(地理部分)
2014年11月7日至12日APEC北京会议放假期间,河南省针对北京游客实行景区门票减免优惠。据此,回答第6~8题。
7.下述景区组合中旅游资源多样性最丰富的是
A大相国寺、清明上河园、禹王台、铁塔公园
B太行大峡谷、红旗渠、殷墟、马氏庄园
C老君山、鸡冠洞、龙峪湾、抱犊寨
D八里沟、万仙山、秋沟、齐王寨
老嘿点评:
这道题考查到河南旅游资源。安阳既有人文景观,又有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多样性最丰富。“跟着课本游中国”必经一站就是殷墟,就是安阳。殷墟甲骨您要看得头大,不妨到林州红旗渠和太行大峡谷看看,领略红旗渠精神,看壮美太行。
欢迎你~
2019年江苏政治
2.2018年,我国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分别是
A.鼓浪屿二十四节气
B.可可西里甲骨文
C.梵净山藏医药浴法
D.神农架藏戏
本题考查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遗产名录。中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至2019年7月6日,共有55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3处,世界自然遗产14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4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4处。
2006年7月13日15时03分,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传来了安阳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喜讯。
2017年10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消息,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项目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参考答案:C
贰
中国汉字——甲骨文重点考查
圈起来!
考查:甲骨文字释义
2015年北京试卷(政治部分)
38.(36分)“众”最初的字形是人们在太阳下共同劳作,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共同劳作有了更多的可能。
本题考查到了汉字“众”字的含义与演变。只是笔者认为该高考题出题不严谨。甲骨文是公认的现存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文字。上左图是图画,不能称之为文字,右图是今日“众”字写法,中图本应是现存最初字形——甲骨文为妥,但该字却是小篆写法。其含义也有不同种说法。
参考答案:B
2018北京卷(历史部分)
1.“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本题考查孟子的仁义观而非征伐,其中涉及到甲骨文中“王”字含义。中国人很早就对“王”有了敬畏和崇高的认识,在殷商甲骨文中,曾多次出现“王”字。如图:
2016上海历史试卷
3.周公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人的册典主要指的是
这是《尚书·多士》中记载的周公对商朝遗民的一段话:“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册”和“典”是用于记录文献资料的书籍,“殷”有发扬光大的意思。这句话理解是:要想发扬祖先的光辉事迹,就要靠书籍来记录。当时的书籍即龟甲和兽骨。甲骨文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而殷商以前的王朝的情况,都是靠传说记载,没有文字可考。
考查:文字可考记录
2019江苏历史卷
26.对于邈远的夏朝历史奥秘,需要以多种史料进行探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部中国史的着眼点在社会组织的变迁,思想和文物的创辟,以及伟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本书即以商朝为出发点,然后回顾其前有传说可稽的四五百年……在后人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记中,我们(所)能抽出比较可信的事实。
——张荫麟《中国史纲》(1941年)
材料二我们如果不自满于神话与传说,那只有求助于考古学之地下发掘的证据,现在虽因为材料缺乏、考订困难,还没有明确的论断,可与古代的记载互证……我们今后研究古史,不必龂龂于文字记载的争辩,而只有从事于考古学而努力于地下发掘之一条大道。
——周予同《开明本国史教本》(1931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史纲》不以夏朝作为“出发点”的原因,指出该书探索夏朝历史所依据的史料。
(2)二里头文化的探索有利于减少夏史研究“龂龂于文字记载的争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里头遗址的科学发掘,最早得益于谁主持的什么考古活动,并列举二里头考古发现的政治建筑和生产活动遗址。
(3)据材料二,指出探索夏朝历史奥秘应遵循的最重要路径,并分析其原因。
张荫麟《中国史纲》一书以商朝为出发点,主要以文字记录为据。20世纪初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甲骨,以王国维为代表的一批学者,通过艰辛努力,释读了甲骨文,利用地下出土文物与古代历史文献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证明了殷墟确实属于商代晚期都城,证实了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关于有商一代历史的基本可信。
当然,甲骨文是较早成熟文字,之前有没有中国文字?二里头文化是否确认为夏朝文化等仰仗于考古学新的发展。
参考答案:
(1)原因:该书侧重的项目需要确考的文字记录;夏朝历史缺乏当时的文字记录。
史料:传说;追记。
(2)主持人:徐旭生考古活动:夏墟调查。
遗址:大型宫殿遗址;铸铜、烧陶、制骨等手工作坊遗址。
(3)路径:考古发掘。原因:神话传说、文字记载无法定论。
3
考查:甲骨文的发现
2016年全国I卷语文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自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表述,不正确一项是()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吉凶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到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一项是()
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殷墟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并经考古发掘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郭沫若赋诗:“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此文对殷墟甲骨的发现、发崛与研究作了较为详实的介绍,但须知行合一,只有到了殷墟,我们才能了解到甲骨青铜背后更多显为人知的故事,才能真正感受到汉字文化的魅力,才能体味到中国文字的精深。
附参考答案:
1—6DBDBCC
叁
殷商时期其他内容考点
考查:商朝的政治
2016年上海历史试卷
4.公元前1046年,武王率兵在牧野打败商军,建立周朝。这一年处在
A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
B公元前10世纪下半叶
C公元前11世纪上半叶
D公元前l1世纪下半叶
考查: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周易·革卦·彖传》:"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是“革命”一词的由来。周武灭商究竟是哪一年向来众说纷纭。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商周分界(武王伐纣)认定为前1046年。
依据出土的西周利簋的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武王伐纣,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西周利簋的铭文,澄清了武王伐纣具体日期,证实了古籍中所载的"战一日而破纣之国"的正确记载。
参考答案:D
2019全国1卷
1.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考查:商朝的政治制度——王位继承制。商朝王位继承有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两种。这说明商代宗法制还没有完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易导致政局不稳。相比较而言,周政治统治稳固多了。
2018全国III卷
这是一道开放型历史题,考查到对商纣王的历史评价。东汉班固把之前古人分为三六九等,商纣等级最低,儒家推崇的古圣先贤及儒家代表人物评价最高,可见班固是受到西汉武帝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影响下作出的历史人物评判。夏桀、商纣,甚至秦始皇都成为暴政、暴君的代名词,故评价很低。如果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史学观评价,秦始皇对国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塑造是有功的,甚至有人评为“千古一帝”,商纣也应一分为二来看待,司马迁都承认其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统治前期拓展疆域,传播文明,也是曾有作为的帝王。但其最终在历史上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商朝子民远去父母之邦成亡国之臣,殷商故地沦为千年废墟,岂不痛哉!
参考答案:略。
考查:殷商青铜器内容
2019天津文综历史部分:
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
这道题考查青铜器出土地。图中明确标注有“安阳”。当然,这两件青铜器代表的是三星堆文化,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但若论代表中国古代青铜器水平的还应首推安阳。仅凭中国国家镇馆之宝——司(后)母戊鼎,便足以奠定安阳文化举足轻重地位。
2016全国III卷
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没事儿琢磨下青铜器上的铭文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来,老嘿给大家上一组安阳出土殷商青铜器铭文,看亲们认识多少?如果您能破解出新的甲骨文字,一个字奖励十万哦~
2017江苏卷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B.礼器
C.食具D.货币
商周时期青铜器大多是礼器,比如鼎就是一种身份与权力的象征。“铸九鼎,像九州”,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
03
考查:殷商时期经济与货币贸易
2013年全国文综I卷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文》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这道题考查中国古代海洋利用与开发,其中提及“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我们不禁要问:三千年前商朝疆域有如此辽阔么?海贝真的来自遥远的南海乃至阿曼湾么?
有观点认为,这是由于商人的贸易活动范围很大,商人将贝壳带到了商都。另外,商朝建立起来的内外服制度确立有一种贡纳制度。胡厚宣认为,商代卜龟主要来自长江流域,殷商王朝与南方的交通十分发达,交流也很频繁。
(1)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以民间交流为主;海洋意识不足。
2018全国II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12分)
本题以大豆为切入点,考查世界物种的交流。但是,这道题最大的问题是: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吗?
本题认为,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给的参考答案中有一句: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但本人翻阅了最新版本高中历史教材,却有截然不同的认识:
新教材认为,西亚地区居民最早培育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观点相反,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该信谁呢?这个问题就留给大家考证了嘿~
郭胜强教授认为,豆确实是产自我国,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豆。甲骨文写法上面是米,下面一个容器形。古文中菽为豆。
(1)特点: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豆制品;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
4
考查:商朝文化——玄鸟生商
2013全国II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世纪后期,陕西凤雏村出土了刻有“凤”字的甲骨四片,这些“凤”字的形体大致相同,均为头上带有象征神权或王权的抽象化了的毛角的短尾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鸑鷟,凤属,神鸟也。.……江中有鸑鷟,似凫而大,赤目。”据此,古代传说中鸣于岐山、兆示周王朝兴起的神鸟凤凰,其原型应该是一种形象普通、类似水鸭的短尾水鸟。
那么,普通的短尾鸟“凤”为何在周代变为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了呢我们看到,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只有鸟纹而没有凤纹,弄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可见“凤”是由鸟演变而来的。综观甲骨文和商代青铜器,凤鸟的演变应该是鸟在先,凤在后,贯穿整个商代的不是凤而是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人的历史中鸟始终扮演着图腾始祖的重要角色。
《左传》记载郯子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九扈为九农正。”凤鸟氏成为“历正”之官,是由于它知天时,九扈成为“九农正”,也是由于它们带来了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殷人先祖之所以“鸟师而鸟名”,应该是由于这些随着信风迁徒的鸟,给以少皞为首的商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四季节令的消息。
(摘编自何丹《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
1.下列关于凤的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世纪后期在陕西风雏村出土的甲骨文中,凤都表现为短尾鸟的形象。
B.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风属的鸑鷟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
C.综合甲骨文和上古文献记载看,凤的原型是一种类似水鸭的普通短尾水鸟。
D.在周代文化中,凤已经从短尾水鸟变成一种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中,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还没有出现。
B.从青铜器纹饰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句话看,鸟是殷商人传说中的图腾始祖。
C.凤鸟知天时,九扈带来耕种、耘田和收获的信息,所以殷人先祖“鸟师而鸟名”。
D.周人的凤崇拜是从商人那里沿袭而来的,而周人的崇凤热甚至超过了商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代所见的“凤”并不是自然界的一种鸟。在中国文化史上,凤的形象最为重要的演变开始于殷商晚期,最终完成于周代。
B.周文王、周武王都曾称臣于商纣王。为了表明自己是商朝先王的臣下,周武王在
子日牧野之战结束后,马上就参拜了商人的神庙。
C.《尚书》“周书”是记载周王朝史事之书,在“周书”十二篇中大量宣传天命、“殷革夏命”,实际上就是在宣传“周改殷命,’。
《诗经.商颂.玄鸟》中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玄鸟是商族图腾。商的历史分为先商、早商、晚商三个阶段。成汤灭夏之前为先商,灭夏至盘庚迁殷之前为早商,迁殷之后为晚商,又称殷。商部落与夏部落同时代,商始祖是契。商部落起源地在哪里?肯定是在黄河流域。具体说法不一,有商丘说,山东说,邢台说等。较为肯定的一种说法是在今河北、河南交界漳河两岸,基本就覆盖了今安阳一带了。
1.B2.A3.B
肆
如果文物会说话
2017年北京卷语文
一、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徽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前因为精品不多,所以文物展览观者寥寥
B.要合理利用文物,发掘其内涵,发挥其作用
C.文物热反映大众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
D.奥斯汀从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中得到了启发
2.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甫一开始:“甫”读作pǔ意思是“刚刚”
B.告罄:“罄”读作qìng意思是“尽”
C.乏人问津:“津”读作jīn意思是“路”
D.憨态可掬:“掬”读作jū意思是“令人喜爱”
殷墟妇好墓的发现,是个美丽的意外。妇好是殷王武丁的配偶,死于武丁在世时期,庙号称“辛”。这是目前已发掘的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殷墟举世闻名,但让安阳人尴尬的是,殷墟考古价值、学术价值很高,但旅游产业并不理想,如果没有专业讲解,很多人看不懂。试想:如果文物会说话,效果会怎样?下面我们就请这只神秘的猫头鹰来说话...
[中央台《如果文物会说话》系列栏目]
(1)A因果关系错,材料一第一段为“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
(2)BA.“甫”应读作“fǔ”;C.“津”是“渡口”的意思;D.“掬”是“捧取”的意思。
伍
2011年天津卷文综(思想政治部分)
7.“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见图2),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
②绝对同一的观点
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
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2019年全国I卷理科数学
6.我国古代典籍《周易》用“卦”描述万物的变化.每一“重卦”由从下到上排列的6个爻组成,爻分为阳爻“——”和阴爻“——”,如图就是一重卦.在所有重卦中随机取一重卦,则该重卦恰有3个阳爻的概率是
这是考查周易的题,特别是第二道题,居然还出现在了2019年高考理科数学试卷里,你说大胆不大胆,奇怪不奇怪?其实,我们稍作了解,这些年来高考数学中常会考到传统文化。大家知道,周易是五经之首,汤阴是周易文化之都。“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易对中国、对后世影响极大。
我们就来“八卦”一下:卦是什么?这道题中的解释是描述万物的变化。“易”就是变化的意思。直横代表“阳爻”,断横代表了“阴爻”。每一个“重卦”都是由6个爻组成。《周易》共有八八64卦。在64卦中,0个阴爻(或0个阳爻)的重卦1个;1个阳爻(或1个阴爻)的重卦6个;2个阳爻(或2个阴爻)的重卦15个;3个阳爻(等同于3个阴爻)的重卦20个。1*2+6*2+15*2+20=64。因此,答案是20/64,也就是A。
其实,懂周易的人会发现,这位数学老师好有爱心的。因为出题用的卦为升卦:
参考答案:A
陆
2016北京卷
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静女
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柒
汉魏曹操墓考点
2016北京历史卷
40.(18分)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墓和江西南昌刘贺墓都是近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
(1)阅读上表,对比刘贺墓资料,说明西高穴墓墓主身份存在争议的原因。(8分)
(2)海昏侯墓将规划建设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列举该遗址公园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10分)
这是一道历史主观题。以曹操墓与海昏侯墓对比,考查考生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不过,关于出题人动机与事实认知让人表示强烈质疑。其一,该题是2016年北京试卷,而早在2013年,安阳曹操高陵就已入选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安阳曹操高陵及所在的邺城遗址入围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批准的《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该题设计者抛出疑点讨论,明显是以抱有怀疑态度命题,与国家认定相左,不知意欲何为?其二,早在上世纪王国维就已提出“二重证据”法,主张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互印证,以考量古代历史文化,并已得到学术界公认。曹操墓出土正好可与史料记载相互印证,怎能以史料记载不一为推翻曹操墓出土真事的依据?其三,所谓这一时期有三位魏武王之说,是除曹操外,还有姚襄(321年—357年)、冉闵(约322年左右—352年)二人。这个问题需要专业研究人员研究后下结论,放此处作为反驳论据有失恰当,且显然超出考生实际认知能力。
(2)增加旅游资源数量,丰富旅游资源种类,扩展旅游路线,提高旅游目的地知名度;扩大客源市场,增加旅游业收入;促进旅游设施建设和交通条件改善。
捌
北宋韩琦考点
2018全国III卷语文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
这道语文高考试题考的是宋朝范纯礼,但却涉及到相州人(今安阳)韩琦,并且韩琦还在其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这段话给我们什么样的认识呢?范纯礼敢于抗言,受到韩琦赏识。主管官员分配劳赋不当,他有理有据地提出异议,认为永安县负责陵寝日常维护,不应与各县均等,得到陵使韩琦认同。同时我们看到了一个理解下属、头脑冷静、实事求是、乐荐人才的好上司——韩琦。欧阳修对韩琦的评价:"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可谓恰如其分。
10.D11.C12.D
13.(1)正尽力去除先前的苛责,尚且担心做得不够,哪有宽松成为祸患的呢。
(2)愚人粗鲁无知,如果以叛逆定罪,恐怕会辜负陛下爱惜生灵的仁德。
玖
岳飞爱国主义精神考点
2015年语文高考题北京卷
27.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有无数英雄人物: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张自忠、黄继光、邓稼先……,他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有普通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中华英雄令人钦敬,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榜样。
请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一位中华英雄,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单凭高考作文题目,便足以吸引人。文中列举出的第一位英雄人物,便是我们汤阴岳飞。我们70后许多人都是从小收听小喇叭,听刘兰芳《说岳全传》长大的。如果我选择与英雄生活一天,自是第一位要选择岳飞的。我想做岳元帅手下的马前张保、马后王横,跟随元帅征战沙场,收复山河。且看安阳市二中语文高级教师杨林战老师的选择:
小重山抚琴抚到琴断
丹心一片感天动地断人肠
满江红如今已红遍神州路
好想和将军共明月醉一场
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语文试题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将军赋采薇
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他犄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徉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谒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
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給宗祺仁修改并題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曰作战,当命令到达时,已升任第200师师长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讲诸葛亮远征的事迹,以“鞠躬尽粹,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官兵,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二首以明志。其一云:“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桊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戴安澜立下誓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成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这时,英军突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他宣布:“本师长立遣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面对日军发动步兵、炮兵和空军联合进攻,狂轰滥炸,施放毒气,戴安澜率部同仇敌忾,顽任战斗,抗击四倍于己的曰军长达十余曰,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威表示:“近代立功异域,扬中华声成者,以戴将军为第一人。”日本人战后回忆时也承认:“该部队自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虽是敌军,但令人佩服!自司令官饭田中将以下各将官无不赞叹其勇气。
东瓜保卫战虽然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但因盟军失利,缅北战局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远征军被迫突围。这时,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戴安澜发誓:“我戴某人宁愿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偷生。于是率部进入缅北野人山,向祖国方向艰难跋涉.就在部队到达离祖国最近的一条公路时,突遭日军伏击,他立即命令分散突围,激战中,戴安澜胸腹中弹。时值缅甸雨季,大雨滂沱,部队既要突破日军堵击,还需忍饥挨饿,穿越荒山密林。1942年5月26日,它们行至缅北茅邦村,戴安澜伤势恶化,以身殉国,年仅38岁,弥留之际,参谋长问他下一步的行动路线,这时他已不能说话,手指地图,示意部队从莫洛过瑞丽江北向回国,又让人扶着他面向祖国注视许久,安然而逝。
戴安澜牺牲后,遗体由官兵抬回国内。度过瑞丽江后,仍将遗体火化,骨灰装入小木箱,以马驮载。这一情形感动了沿途民众,一位老华侨痛心地说:“寿材这么小,怎能配得上将军的英名与地位?”随即捐出自备的楠木寿材。腾冲县长率全县父老乡亲20万人,沿街跪迎将军灵车。随后,国民政府追赠安澜为陆军中将,美国总统罗斯福追授戴安澜懋绩勋章。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举行安葬仪式,中共领袖毛泽东派人送来挽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寡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朱德等也敬献挽词、挽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并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向遗属颁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摘编自茅海建主编《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等)
①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則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則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俱,则无往而非乐垅,而生气盎然矣。(戴安澜赠部属各官长题词)
②军人一般以彪悍为荣,但是戴安阑与众不同,他多才多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如果不是因为战乱和外敌入侵,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儒雅名士,但国家危难却把他的命运引上另外一条路(戴复东等《我们的父亲戴安澜》).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样的《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常常手自笔录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国热忱。
B.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是军人的极大光荣,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要子儿女日后的生活。
C面对形势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困境,戴安澜坚决不同意耍他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的提议,奋而率部突围,与曰寇死战。
D.戴安澜从缅甸“马革裹尸还”的情景,感动了沿途无数民众,有人献出楠木寿材抚慰英灵,也曾出现万人空巷跪迎灵车的盛况。
E.戴安澜临危受命,率第200师官兵驰援插甸,固守东瓜,收复棠吉,以浴血沙场、为国捐躯的壮举,谱写了抗日救国的新《采羝》。
英雄的力量是无穷的。岳飞,作为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每当我们这个民族遇到危难的时候,总会有人以之为榜样,挺身而出,不惜一死以保家卫国。岳飞精神是安阳的,更是属于我中华民族亿万儿女的。岳飞爱国主义精神,世代弘扬!
参考答案:AD
拾
红旗渠考点
2019天津地理卷
5.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在太行山的陡坡上修建了坡度很小、蜿蜒曲折的跨流城调水工程---红旗渠(如下图)。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A.减轻渠水对渠堤的侵蚀
B.增加输水渠的输水流量
C.减少输水渠中泥沙沉积
D.降低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
林州红旗渠出现在高考题中并不意外,毕竟在现行初中部编历史教材中也出现了红旗渠的身影。意外的是,这是一道地理题,没考查红旗渠精神,而是考到了一个修渠的技术问题,即干渠的坡度设计问题。
编后语
原标题:《网络文化丨高考题中有这么多安阳元素!你绝对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