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讨厌国内考试无限刷题自学考上牛津大学
新年伊始,当其他学生都忙于期末考试复习时,上海市浦东复旦附中分校(简称“浦东复旦附中”)的宋系风收到了一份惊喜——来自世界顶级学府牛津大学瓦德汉学院(WadhamCollege)的预录取通知书,这位“95后”女孩子即将于2016年10月开启牛津大学本硕连读的学习之旅。
牛津大学是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之一。最新公布的2016TIMES世界大学排名,牛津大学则位列全球第二、英国第一。
同学眼中的宋系风,并不是一个学霸。她也认为自己是一个粗线条的“懒女孩”:时不时忘交作业;早自习睡觉,“睡醒时以为已经睡到了第二天”。
出国留学路是宋系风自己选的,她父母起初是反对的。“我给她讲了很多关于留学的孤独、困难挫折,让她知道留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还是呆在父母身边比较安逸。”宋系风妈妈对早报记者描述着当时劝女儿的话。
之后,宋系风加入了A-Level业余制课程的行列,周一到周五在浦东复旦附中全日制度正常学习,周末、假期在培诺教育上海中心学习A-level,“两条腿走路,两者都不偏废,而且比起全日制,业余制费用较低,性价比挺高”。
最终,凭借基础数学A*、进阶数学A*、物理A*、化学半科A的优异成绩,宋系风成功被牛津大学化学专业预录取,同时雅思也达到了8.0的成绩。
这个并非勤奋至上的女孩如何敲开牛津的大门?宋系风向早报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求学过程、独特的学习方法以及申请过程中所经历的纠结与迷茫。
宋系风。
【对话宋系风】
牛津面试:主要与教授面对面交流做题
早报记者:先谈一谈牛津大学的面试过程?
宋系风:我喜欢牛津大学的面试,他们让我感觉很轻松。
牛津大学的面试是以教授面对面交流做题为主,这是我很喜欢的形式。在面试中,教授会给一些全新背景的题目,和现有知识有一点关系,但不同于平时学习的题目。教授会一步步引导,如果错了教授会进一步给出提示。从一个不知道这个过程的状态到理解这个过程的状态,主动去解决问题,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一个新的发现,就是我原以为不能解决问题,其实仔细运用所学的知识最终也是可以解决的,这种挑战自我的经历很美好。
早报记者:在申请中有遇到过比较纠结或者迷茫的情况吗?
宋系风:在刚接触A-Level的时候,我已经把自己未来的目标定在了牛津、剑桥两所名校之间。在提交牛津大学的申请前,其实我想要报的专业并不是化学,而是材料科学,因为当时我希望能学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材料就符合我的要求。我本人非常喜欢自然科学,当时觉得如果我只学这一门学科,我会很遗憾,竟然要和另外的学科说再见了。不过后来我发现我还是更愿意学化学,兜兜转转之后,还是回到了化学专业。
还有就是等通知书时,我一直在想,去哪个学校有什么区别呢?其实区别并不大。因为对我来说,无论去哪个学校都有同样的一件事要去做,就是去学习知识。学校在科研层面的差别对我来说影响不大。比方说,我能达到的上限只能是B,即使学校之间有A和A*,都是我无法触及的层次,那么学校是否有A*水平就和我没有关系了。
心态:没有选择时,会劝说自己接受现实
早报记者:周一至周五你学习国内的课程,周末和假期再学习A-Level业余制课程,高中的学业压力并不轻松,你如何同时兼顾两方面?
早报记者:那你应该是一个心态很好的人,你是如何评价自己的?
出国原因:厌倦了无休止的重复刷题
早报记者:你为什么要出国留学,听说父母一开始并不支持你的决定,你是如何说服他们的?
宋系风:在经过了中考以及会考之后,我感到国内的考试环境充满竞争,有些枯燥,有时是无休止的重复刷题,最终的结果也只是去国内的某些知名高校而已。
然而国内的高校水平还是与国外的院校存在较大的差距,巨大的心理落差让我希望能早早地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来自英国的A-Level课程,这种课程可以从76门功课中任选3门适合自己的课程,让我觉得很有趣。
相对于国内的高中课程来说,A-Level课程开启了我全新的学习模式。抛开不断重复的刷题、死记硬背,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出发。
A-Level的3门课程比国内高中的9门课程简便了很多,而且其中的单元测试即便出现一次成绩不理想也完全不用担心,因为可以选择重新测试,成绩取测试成绩最好的一次。以国内高中的知识作为基础,让我在学习A-Level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关于当时和父母的交流,父母担心的是出国在外,我孤身一人会碰到挫折和困难,我就对他们说,挫折和困难以及孤独在哪里都会遇到,并不是走另一条路我就不会遇到孤独和挫折,这是没有办法预知的事情,丰富一下个人经历不也很好吗。
学习要有点“强迫症”
早报记者:学习有时很枯燥,如何把枯燥变有趣,你觉得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我认为,一个人没有权利去讨厌一门学科。我们之所以能看到现在的知识都是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都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学科发展到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形态,凝聚了人类的成就。
有人可能觉得某一科无聊,这不过是因为我们狭窄的视野只能看到一片有灯的地方,但是还有很大一片没有亮光的地方我们是没有看到的,在没有看到之前,我觉得我们没有权利说不喜欢这个整体。
打个比方,如果学习的过程像登山,我不是站在山峰上,也不是站在山脚下,我现在是在山腰上,我可能就是走到一个坡路就觉得这个山已经没有风景了,这是偏颇的评价。
另外,平时认真对待,考试的时候不用复习也是可以的。此外,我觉得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点强迫症,强迫症能帮助一个人自主的去做许多事情。我会觉得我今天要看完这本书的这些部分,那么就一定要看完,这样就能把原定的计划完成。
对化学充满探索的热情
早报记者:为什么选择了牛津大学?有什么非去不可的理由吗?
宋系风:对牛津大学瓦德汉学院的化学专业抱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吧。
瓦德汉学院历史上有一届院长组织了一个无形大学,后来无形大学的学者成为了英国皇家学会的前身。在其中有罗伯特·波义耳,他当时写了一本书《怀疑派化学家》,这本书把过去的炼金术和现代化学划分开来,规范了现代化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因此在后世被人称为“现代化学之父”。对我来说,如果能够和所学学科的开辟者在同一个学院里学习会有一种传承的感觉。
早报记者:现在学生选择专业的趋势都是与商科有关的专业,为什么你会选择化学专业呢?
宋系风:因为我对化学比较感兴趣,这是最简单的原因。而且我觉得,学习基础学科要比划分的过于精细的科目适应性强。加之我本身是非常不喜欢金融。
学习A-LEVEL化学过程中,我觉得它的学习内容和国内化学不大一样,对我来说就像打开了新的大门。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是因为在接触过化学这门学科后,我认为这是一个我愿意学下去的专业。大学的化学学习可能和我现在学的有点不一样,但我对它有正向的期待。
早报记者:能说说你喜欢化学的原因吗?
宋系风:我对有机化学比较感兴趣。我喜欢化学的地方是很多人不喜欢化学的地方。对于一门学科来说,最重要的是它的预测能力,化学在很多时候因为复杂的原因,使得它这个能力不那么显著,这是很多人不喜欢化学的地方。而我喜欢化学,是觉得化学是一门很宽泛的基础学科,因为空间宽广,可能性十足。
早报记者:那你以后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化学家吗?
宋系风:我对科研有兴趣,硕士毕业后我还打算继续深造博士。如果将来能够成为化学家中的一份子,这会是一件很荣幸的事。
化学家试图用一张网把生活中的所有东西都联系起来,试图去找到走向这一点的无数的分叉,这些最原始的比如说量子是怎么影响物质、反应最终态的;不是单纯建立完美的模型,是把完美的情况变的不那么完美。我认为这个工作是很伟大的。
另外,从科研角度,我觉得理论总是超前的。科学家在做的是不满足于现象,而不断探索普罗大众并不那么在意或看好的领域,为未来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这样的工作可能会比较容易有“前路漫漫”的感觉,避免过程枯燥的方法,大概是总是持有热情,努力地去了解这个世界,去探究、去发现、去总结,虽然最后可能得不到什么。
编辑:龙明洁
关键词:宋系风;牛津大学;世界大学排名;A-Level;自学
随着英国社会流动与儿童贫困问题委员会(SocialMobilityandChildPovertyCommission)的年度报告本周发布,牛津与剑桥的录取问题再次成为焦点。报告中还罗列了牛津与剑桥大学中贫困生录取问题最为严重的学院,其中的大部分学院招收的公立学校学生比例不到50%,比例最高的也不到75%。
2015-12-1809:11:10
英国著名大学牛津大学近来性丑闻频传,但校方一直冷淡处理。”奥利瓦里厄斯表示,牛津有数名教授涉嫌性骚扰女学生,年龄大都在50岁左右,性格长相没有什么魅力,涉案的女学生却都年轻貌美。
2015-08-1108:45:00
据新华社电英国名校牛津大学28日宣布,已提名恐怖主义问题专家路易斯·理查森接任副校长,掌管行政工作。牛津大学名誉校长彭定康说,提名委员会“对理查森教授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她坚定承诺维护牛津大学所重视的教育和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