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短板,制定计划。对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制定精准的复习计划。
二、回归基础,巩固知识。考生要对语文基础知识做好二次筛查整理。完全理解背诵篇目;准确记忆成语意思;梳理文言文实词义项;归纳文学常识。
三、总结规律,规范答题。考生要进一步体会命题有规律、答题有章法的特点,回顾解题经验,深化认知,使生题化熟题。
四、提升能力,精准答题。考生要不断提升学科的关键能力和素养,加强实践,使活题变稳题。
数学
一、回归基础,查漏补缺。以《考试大纲》为纲,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为标准,构建知识体系,查漏补缺是现阶段的关键。
二、注重基础知识应用,提升推理分析能力。重视推理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主要体现在立体几何的证明中,以及在函数、导数等方面的推理论证中。
三、加强解题实践,锻炼解题能力。通过一定量的数学模拟题的训练,强化考生的解题实践,锻炼考生的解题能力。
英语
一、回归基础。基础词汇、基本句型要扎扎实实的掌握。高考的难度是3比5比2,也就是说,中档题占80%。最后阶段要避免高难度试题。
政治
一、回归课本,构建体系。对于课本上的要点,要反复地复习,精确背诵。现阶段需要考生把书“念薄”,背诵目录,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历史
一、构建个人知识网络。掌握各时期的阶段特征。精准记忆古今中外大事年表,回归教材,高考之前三本必修课本要再看两遍;
地理
一、首先掌握区域定位知识。准确的区域定位知识对考生解答地理题特别重要,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强化回顾。做题时遇到遗忘的区域或不太熟悉的地方,可以把地图册翻出来反复加深记忆。
二、强化记忆答题模板训练,明确答题方向。注意书写的逻辑性。答题时不能只有原因没有结果,或者只有结果没有原因,必须表述完整。此外,要注重书写的规范性。
物理
一、注意规范答题。考场上书写要规范、工整、清晰;字母的大小写、角标的规范及正负号要写清楚;文字叙述要准确。
化学
一、重视基础知识和真题训练。考生应针对自身情况,围绕学科考查重点加以练习。在此基础上,对历年的真题进行反复训练。
生物
一、注重核心素养考查。高考生物命题中的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引领生物高考新方向。
二、重点仍在主干知识。高考命题的“四大主干”:代谢、调节、遗传、生态,其命题形式尽管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
三、注重实验考查。实验设计与分析历来是体现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考查重点,也是学生失分的集中点。
考生更要统筹复习全局
保持良好的复习节奏
这些复习要点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
1.避免非智力因素失误
2.在模拟中找对考试感觉
三.对知识的熟练掌握最重要
四.反复温习记忆性的内容
每晚睡觉前,闭上眼睛,回忆各科某一单元内容,尽量能够完整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应该有部分知识点回忆不准确或没有回忆上来,带着问题先睡觉,第二天早读加强对没有回忆上来的知识点的记忆。
五.调整好心态比刷题更重要
在高考赛道上,心态永远是最重要的。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要学会宽容,都要有平和的心态。现阶段,考生一味想着还有多少题没做,还有多少内容没记,不仅效果不佳,反而会增加考前焦虑。
六.保持好状态坚持五个字
考生如何保持一个良好的复习状态,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五个字——
静:心态一定要放平和,发现不足并及时补救;
稳:保持复习节奏,步步为营,稳中求胜;
进:就是上进,渴望进步,没有求进的心,一切都是空谈;
动:动力加上行动,一定要有一个支撑你坚持到最后的不懈动力:不管是理想的大学,还是未来的人生目标;
恒:坚持就是胜利,持之以恒方能实现理想。
父母都在默默陪伴
他们的心情其实和考生一样
期待着,紧张着
你的陪伴,对孩子很重要
最后阶段
考生家长如何做好后勤工作呢?
1.家里气氛要和平时一样
家长应该同平常一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淡化高考气氛,让孩子自由复习,如果过分地关心,会让孩子产生“考不好对不起父母”的想法,增加孩子的思想负担。
2.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
高考最后冲刺阶段,家长必须帮助考生调整好心理状态,引导考生适当的放松自己,多和家长沟通,说出自己的担忧和顾虑,这样才会有更好的状态。
3.不要贸然给孩子添加营养品
临近大考,有些家长会给孩子找来“特别食物”给孩子补身体,其实这样根本没有必要,并且还潜藏着吃坏肚子的隐患。
当下考生的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就好,市场上各种标榜着提神醒脑的产品,家长务必要慎重选择。
4.正确对待孩子的模考成绩
在高考冲刺阶段,学校通常会组织多次考试,以便考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考生难免会出现成绩波动。这时,家长就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成绩,不要因孩子成绩波动而情绪失控,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5.把脉孩子心理沟通化解焦虑
孩子在这一阶段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退缩逃避的心理,从而自暴自弃。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帮助孩子调节情绪,解决心理问题,极有可能影响孩子成绩。
因此,家长要经常和孩子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避免孩子出现巨大的心理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