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2024年的高考大幕即将开启,考生现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此时,沉稳的心理状态、高效的复习策略尤为重要。学习,虽然没有捷径可走,但最后的复习还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
进入倒计时最后一周,是疯狂刷题,还是回归课本?是无限放松,还是提前调整“生物钟”?本报特别邀请津城多位教学名师,联袂为全市考生送上最后冲刺的助考“锦囊”,为每一个即将走上考场的考生加油打气!
走过风雨,必现彩虹。
本期刊发下篇: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应考心理
数学
不断总结典型问题的典型解法
天津市南开中学数学学科组长林秋莎
高考将近,在冲刺的关键时刻,谁能尽快调整好身心状态,谁就能抢占先机,在最后的高考中超越自我。
一、回归教材系统梳理
要重视回归教材,可先根据教材章节目录逐个知识点进行“串联式”复习,梳理回顾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性质等。遇到不清楚、不确定的问题,立刻查阅课本,及时弥补漏洞。然后将知识序化、类化,即将在必修、选择性必修等不同阶段学到的存在逻辑联系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构建知识网络。如:函数知识是高中数学的一条主线,它贯穿于各章节中,应用极其广泛,是高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应当重点复习。可按照:函数概念→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有界性、连续性、可导性……)→证明方法(如证明单调性可以利用定义、复合函数法、求导等方法)→应用(如函数单调性可用于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比较大小、解不等式、解决参数问题、生活中的最优化问题等)这样一条线索将高中三年学到的关于函数的知识进行总结,深化理解,融会贯通。
关于解题的表达方式,也应以课本为标准,有的复习资料答案中存在省略关键步骤、滥用符号、语言随意等不可取现象,应以教材例题解答为范本进行规范。
二、仿真训练全真模拟
三、错题再现查漏补缺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同学们没有必要再做大量新题,特别是偏、难、怪题。要重温做过的题目,注重整理,熟练掌握知识的整体框架和典型题目的典型解法,尤其要重温曾经做错的题目,剖析错误原因,如:审题会错意、计算粗心、以偏概全、断章取义、忽视约束条件(如忽视函数定义域、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忽视“一正二定三相等”的制约等)、忽视隐含信息等,从错误中找到通向真理的道路,避免在同样问题上重蹈覆辙。
四、头脑冷静从容作答
要高度重视落笔作答前读题、审题、寻找解题思路、确定解题策略的过程。通过读题准确会意,迅速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形变质通”的相互转化,理清解题思路,选取最优策略,明确解题步骤,规范书写表达。
物理
天津市蓟州区第一中学物理学科教研组长付海林
高考临近,为有效复习,提供下面五点建议:
一、应考策略
最后一周,将重点知识的复习与两套模拟练习相结合,平时如考时,“保温”知识、应考状态和答题习惯,每次练习后自我激励,科学补短,静心提升,务实做事。而高考时如平时,少想则心静,正常发挥即可,不寄托于超水平发挥,答完后不轻易修改答案。
二、应试技巧
1.冷静审卷,技巧应答
2.自我认可,去除焦虑
每天尽力复习,考时技巧应答即可。
三、科学规划与实施
1.三线复习,重点突出
(1)知识复习——教材笔记(概念以教材为准,看教材目录以熟悉知识结构,包括课后习题,重点是小章节的温习);
(2)方法复习——各物理模型典例、错题及各次模拟试题(熟悉常规问题常规思路);
2.梳理重点知识,构建知识框架
将力、热、光、电等知识模块结合典型例题再梳理、串联,形成更加综合的应用模式,如光学包括几何光学、物理光学、电磁波谱、光电效应、能级跃迁等。
3.训练技巧,提高准度和速度
(1)选择题:除正向推理法外,还有排除法、赋值法、极限法、逆向思维法等技巧。
(2)实验题:首先明确实验目的,回顾已掌握的基本方案,结合题中信息从原理上寻求突破,重点考查实验原理、操作、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能力,注意括号里面的要求。
(3)计算题:审题时勾出已知信息,推理关键词,画图建立情景,表达时“对谁,从哪到哪”,书写时规范使用已知符号,方程式要写原型,分开列式,注意单位(字母题不写单位)。答完后迅速检查所答与所问是否对应,勿漏答。
四、聚焦热点话题强调应用
五、熟悉真题应试练习
考前一周练习近年高考真题,熟悉试题的综合程度和难度,了解知识与材料的衔接特点,身临其境,精准备考。
生物
复习冲刺做题要追求“准”
天津市第二十中学高级教师白绍静
在临近高考的最后一周,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才能事半功倍呢?
一、知识掌握精准化
生物知识点繁多且琐碎,这就要求我们一定建立好知识网络,才便于理解和记忆。生物学术语、核心概念也比较多,而且有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学习时一定要注意比较和区分,比如能量传递效率和能量利用率、抗生素合成基因和抗生素抗性基因……这些概念看上去相似度很高,但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含义,很容易在答题时弄混而丢分。
二、总结反思频繁化
三、审题答题稳准化
知识储备充足后,考场发挥和答题技巧也十分重要。考试中最遗憾的莫过于心里明白,可表达不精准而丢分。大家不要以为答题技巧只是在考试现场的临时发挥,其实,临场的出色发挥绝对是平时不断训练的结果。
建议同学们在做生物题时至少要有两遍读题。首先是粗读,也叫快速阅读,一边读一边用笔标注出你认为的重点和有意义的词汇语句,领悟题目的主旨和考查方向;第二遍读题是在答题时,这时要根据题目的每一空、每一问仔细挖掘题干,在题干中寻找相应的信息和“暗示”,且不可妄自揣测。特别提醒同学们一定不要忽略题目配图中的信息,图片往往是文字的解释或补充,也许晦涩的文字用图表示则可一目了然,图片中也许还会有关键有用的信息。如果是实验数据表格,要找清自变量因变量。如果是坐标图,一定要先看清横纵轴含义,避免理解的偏差和表达的歧义。答填空题时还要注意前后文的引导和铺垫,注意词语搭配合理,前后文语句通顺,逻辑关系顺畅,因果关系严谨。
同学们在复习冲刺做题时千万不要图快,要追求“准”。审题时找关键词、标关键句,答题时想得分点,去“迎合”命题人的思维方式,其实本质上就是去领悟题目本身所影射的知识点。其实答案无非两种:背过的基础知识和现场获得的新信息的再利用。
化学
冲刺复习做到“会的保证对、错的不再错”
天津市第七中学高级教师于文静
在高考冲刺阶段,化学复习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复习要在全面中瞄重点,在规范中谋策略,在强化中提时效。
一、以“本”为本以“纲”为据
“本”是指课本,“纲”是指《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试题源于课本,是课本中知识点、能力考查点的再现。以“纲”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和评价体系标准为命题依据,了解命题原则,明确复习要点,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知错能改查漏补缺
对于非知识性的错误,要反思过程是否合理,答题书写是否规范。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错”的怪圈,在复习的过程中努力做到“会的题保证对、错的题不再错”。
三、全真模拟科学备考
应考心理
高考考场中的心理调适小妙招
天津市阳光心理热线负责人刘曼
经过了考前的心理调适,相信大多数考生的心理状态已经调整至一个较好的应考状态,能够以良好的心态来面对考试。考前还有些小建议:
一、开始考试调整状态
1.直视焦虑勇敢面对
焦虑是一种正常的反应,适度的焦虑,可以促使人集中注意力,有利于提高专注度。当发现自己在考场上“紧张”的时候,可以做做深呼吸或者采用抬头挺胸的身体姿势,这个姿势不仅有助于深呼吸,还能让我们体会到积极的力量感,把焦虑转化为兴奋,从而改善我们的情绪。
2.表情促进消除紧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情与人内心体验是相互促进的。笑与自信的体验是一致的、相互促进的,充满信心使人微笑,微笑使人增强信心。考前与考中微笑,内心就会自然滋长自信的体验。考场遇到同学面带微笑,打打招呼就会相互鼓励,这样在不经意间对考场的陌生感、紧张感就消失了,获得了心理上的安全感。
3.制订计划科学应考
二、考试过程科学应对
1.积极暗示我定可以
在临场时我们要做到:整体把握,先易后难,合理取舍。对于难题,做到“你难我难大家难,我不畏难”,在心理上占上风;对于简单题,做到“你易我易大家易,我不大意!”如果怯场,尝试积极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行!”
2.调整动机提高效率
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与效率的关系是一个倒U型曲线。也就是说,并非动机越强,效率越高,反而是中等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认知效率。最佳动机水平与任务难度有关,对于容易的任务,所需的最佳动机水平相对较高;对于复杂的任务,所需的最佳动机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在考试过程中,需要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及时调整自己的动机水平。如果题目相对容易,要提高重视程度,“志在必得”;如果题目相对较难,则要放松心态,“尝试”解答。
3.记忆卡壳莫要慌张
有时我们明明知道试题的答案,由于紧张,一时想不起来,可事后不假思索,正确答案也会“油然而生”,这种现象我们称为“舌尖现象”。遇到“舌尖现象”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不妨换个思路,把卡壳的问题暂时搁置,放松自己,深呼吸,让自己从“想不起来”的慌乱中挣脱出来,一道题目做不出来并不意味着整场考试的“失败”,当情绪稳定了,思维自然会畅通。转移一下注意力,反而有助于信息的提取,等抑制状态过去后,需要的知识经验往往会自然出现。
三、考完一科放下一科
不管考好还是没有考好,都难免会给考生的心理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走出考场后,要遵循“考完一科放下一科”的原则,不要再多去想刚才的考试,不要互相询问自己没有把握的题目,以免影响后面的考试。无论上一科目的考试发挥如何,都暂时不要去回顾和反思。这样才能更专心地投入到下一场科目的考试中。
以上小妙招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以最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面对高考,同时也预祝考生们取得优异成绩。(津云新闻编辑孙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