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本次总理表扬的是我们成都的地摊呢?因为地摊经济在成都曾经是非常火爆的,年轻的朋友们肯定不知道,我还是亲身经历了其尾声阶段的。
1998年我来到成都工作,当时交通条件有限,二环路外都全是农村,一到下雨天整个二环路都是“水泥路”,出行不便怎么办?买个自行车。新的比较贵,和同事一起晚上去九眼桥二手市场,30块钱就买了一辆,九成新,性能还真不错。当然大家都知道,那可能是被盗的自行车,作为刚工作的学生,我们也就不讲究了,只能将就用了。后来被盗了又去买过几次,我们还开玩笑说,运气好可能把被偷的又买回来呢。
九眼桥二手市场当然不光卖自行车,要等到天黑下来,特别是夏天的晚上,整个桥的两边和桥下全是卖东西的,衣服、鞋袜、小电器、发夹等等几乎什么日用小商品都卖,新的旧的都有,价格那是相当的优惠。当然没过多远就少不了有小贩摆着我们四川人喜欢的各种吃的,那个时候大棚种植还没有推开,吃的东西要随季节变化,有时是烤红苕,有时是煮玉米,也有爆米花、蛋卷之类的,但没得现在的奶茶。
商品当然是良莠不齐的,我们笑称晚上卖才看不出来有啥问题。虽然好多人买了便宜,回去就不想要了,但是再次从那里过的时候还是要东瞧西看的,拣点便宜货回去。二手自行车市场在现在万源大厦对面那一片非机动车道上,灯光更暗,外地人可能还不知道那是旧货市场。小商品等摊位主要集中在桥上两边和桥下滨江东路上。
滨江东路上还逐步形成了农务市场(大家笑称“人市”),打工的人好多优先选择在九眼桥找工作,当然主要是保姆、建筑工人和装修工人以及其他一些相对低端的工作。旁边还有了几家职业介绍所,就在现在景观桥下来后的两边,当然找工作一般还是在白天进行的。
如果你有兴趣再走走,就在九眼桥西头往里,当时川大刚和成都科大合并不久,还要分东西区,当中就隔着“文化路”。文化路上白天两边的餐馆大多关门闭户,一到晚上,近百家的串串店全部灯火通明,摊位摆到了自行车道,人流就到了机动车道。过路的车辆都绕着走,没法绕的公交车可就惨了,要在人流中龟速前进。后来望江公园那边向郭家桥方向的路通了以后,公交车都改道了。
随着城市的发展,特别是“文化路”的封闭,九眼桥步行街和景观桥等景点的打造,城市管理者认为自发的地摊已经严重影响城市的形象,市场被强行关闭了。
回忆九眼桥的地摊经济,不舍的其实是我们这一代人已经逝去的青春。我还认为下一代可能不会再有这种记忆了,现在好像机会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