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采购方面,2004年12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要求优先采购实施意见中公布的节能产品,逐步淘汰能耗高产品。2009年7月,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进行调整,节能清单中的空调机等九类产品列为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
在财税激励政策方面,2009年3月,“家电下乡”工作在全国开展,对空调等4类产品采用直接补贴方式,由中央财政负担80%,省级财政负担20%。其中规定家电下乡空调产品达到3级能效以上,最高限价:落地式空调4000元,壁挂式空调2500元。2009年6月,《家电以旧换新实施办法》发布,补贴范围包括空调等5类家电产品,补贴额度不超过家电销售价格的10%,空调产品补贴上限为350元/台。2009年5月,“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启动,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空调等能效等级为1级或2级的高效节能产品。补贴采取间接补贴方式,对高效节能产品生产企业给予补助,即由生产企业按承诺推广价格减去财政补助后的价格销售高效节能产品给消费者和用户。6月,发布高效节能房间空调器推广目录(第一批)及推广实施细则,对能效等级为1级或2级房间空调器按制冷量分四档给予补助。2010年6月1日起调整了补助的标准。各企业在政府补贴的基础上以企业补贴的方式对产品给予进一步让利;部分地方政府在国家补贴基础上,制定配套补贴政策。
亟须突破三大障碍
首先是技术障碍,根据国内外现有能效标准对比分析,我国空调能效比还有待提高。
其次是市场障碍,高效节能空调市场份额有限。长期以来,受价格因素影响,高效节能空调普及率较低。国内市场上达到能效标准二级以上的高效节能空调销售份额不足5%。据2008年对7家主要中资房间空调器企业的调查显示,在全国市场上,7家企业节能产品的销售比例仅占4.09%。
截至2009年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共推广一、二级高效节能空调420万台,是2008年全年销售量的3倍,高效节能空调市场占有率从以前的大约5%上升到50%以上。但对于整个空调市场而言,高效节能空调市场份额仍存在很大空间。
最后是政策障碍,空调能效标准需要不断更新强化。与日本能效标准对比,对于整体式空调,我国所制定的能效比1级和2级空调产品与日本相当,并略有提高,其余级别均低于日本标准。对于制冷量大于4.5KW的房间空调器,新的能效标准2级与日本相当。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空调器能效水平较低,我国制冷空调行业空调能效标准需要不断更新强化。这对于促进我国空调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高空调整体能效水平、推动空调的节能技术进步将发挥重要作用。
要不断强化空调能效标准
原有国标分为五级能效制,其中,1级能效空调能效比最高,为最好的空调,5级能效为入门门槛。而在新公布的国标中,入门门槛——3级能效相当于现行的2级(能效比3.2);而现行的1级能效(能效比3.4)则将成为新标准中的2级;新标准中的1级能效则是一个全新的标准,能效比为3.6。
去年年初,国家有关部门发文淘汰4级5级能效空调;上周新出的政策显示,三级能效空调也面临淘汰。上周,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新国标显示,空调能效级别由以前的5个级别调整为3个,提高了房间空调器产品的能效准入门槛。在新国际体系中,现行的2级能效将成为空调的入门级别能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