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传达了徐文光常务副省长批示精神。徐文光对2022年全省林业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在新的一年,全省林业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两个先行”奋斗目标,积极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继续推动全省林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贡献林业力量。会上还通报了浙江省2022年度林业重点工作表现突出单位,观看了专题片。
充分肯定2022年全省林业工作取得的成效
2022年,全省林业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锐意进取、持续发力,不断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步伐,全面推进高质量森林浙江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在了全国前列。
取得了走在前列的重大成果。全省林业系统创新创优、先行先试,打造了一批引领性、标志性成果,用林保障、林业碳汇、湿地保护、装备园建设、数字森防等工作得到国家林草局和省领导的批示肯定。全省森林覆盖率从61.17%提高到61.24%,跃升至全国第三。长兴县入围2022年度国务院督查激励林长制工作成效明显拟激励名单。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2年林草重点工作表现突出单位通报中,全省林草资源保护管理,林草有害生物防控,油茶等林草产业发展,林草法治建设,林草科技、林业工作站和信息化建设,稳经济大盘用林用草要素保障这六项工作被表扬,表扬总数蝉联全国第一。
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重要突破。全省林业系统着力破难点、抓亮点,在出经验、树品牌上有了新的突破。实施林长制工作考核,发布第1号、第2号省总林长令,推动各级林长履职尽责,县级以上林长开展巡林活动3000多人次。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五年任务三年完成,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持续推进。浙林碳汇项目减排量开发交易率先启动。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设立准备工作全面完成。湿地保护修复面积突破2万亩,新增省级重要湿地12个。珍稀濒危物种抢救保护基地建设率先开展,朱鹮、百山祖冷杉等35个濒危物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有效应对持续高温干旱极端气候,森林火灾受害率持续保持历史低位水平。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面积、成灾率和病死树、疫区、疫点、疫情小班数量首次实现“六下降”。林业数字化改革不断深化,11个省级重大应用场景上线运行。国家林草装备科技创新园全面推进。第15届森博会线上线下一体化举办,林业五大千亿主导产业持续壮大,全年林业总产值预计达6680亿元。
营造了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全省各地争当标杆、探路示范,形成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永康市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较2020年下降59%,枯死松树下降90%,被列为全国唯一的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市。常山、天台、文成创新开展防火巡护道与农村公路共同建设试点,探索建立立项、审批、建设、养护等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建德、婺城、开化等3个野猪危害防控国家试点工作得到国家林草局的充分认可。龙泉“益林共富”、开化“共富林业”应用纳入“全省数字化改革‘一地创新、全省共享’一本账”。安吉、新昌以股份合作为核心的林地经营权规模化流转经营,走出了林业强村富民改革的新路子。瑞安、安吉等4县(市)被列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首批林业固碳增汇试点县。
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对林业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体务林人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林业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离不开林业的现代化。当前,全省林业正走在建设高质量森林浙江,打造林业现代化先行省的新征程上,更要对标对表、狠抓落实,保持定力、持续用力。
全面推进林业现代化,要准确把握生态建设这一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生态建设是全体务林人的基本职责。全体务林人要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加快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持续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守护好每一座青山,建设好每一片森林,保护好每一个物种,不断夯实美丽浙江生态底色。
全面推进林业现代化,要准确把握绿色发展这一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全面发展绿色富民产业是实现经济与生态共赢、发展与民生同步的必然选择,是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换通道的必由之路。全体务林人要充分发挥山的特色和林的优势,继续向林业挖潜力,向林地要效益,向森林要食物,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提升林业富民能力,切实推进乡村振兴、山区共富。
全面推进林业现代化,要准确把握生态文化这一重要法宝。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生态文化有着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多种功能,在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中发挥重要作用。全体务林人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加强科普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
全力推动林业现代化先行省建设迈上新台阶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在2023年省委新春第一会上,省委书记易炼红提出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全体务林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的大逻辑,以打造林业现代化先行省为主线,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坚持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生态林业、富民林业、人文林业一体推进,巩固成果、放大优势,加快建设高质量森林浙江,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先行的林业篇章。
要着力构建创新深化新体系。把创新深化作为全面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决定性因素,创新林业发展载体,激发林业创新活力,聚焦以数字经济为重点的林业现代化建设,聚力林业关键领域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大林业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全力打造全国林业科技创新高地。
要着力塑造改革攻坚新优势。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聚焦全省林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林业数字化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重塑林业制度体系,提升林业治理能力,提高现代林业管理科学化、精准化水平,推动林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全力打造全国林业整体智治示范者。
要着力打造开放提升新格局。把开放提升作为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坚持高水平走出去与高质量引进来有机统一,主动对接国内外资源,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支持中林集团等国企在全省投资兴业,突破行业壁垒,强化多跨协同,深化交流合作,加快资源共享,推动林业工作提档升级,全力打造全国林业对外开放重要窗口。
具体来说,要重点抓好以下六大工程:
(一)围绕生态提质,大力推进科学绿化美化工程。
(二)围绕保护提效,大力推进林业资源保护工程。
(三)围绕防治提标,大力推进森林灾害防控工程。
(四)围绕发展提速,大力推进绿色富民增收工程。
(五)围绕变革提能,大力推进林业整体智治工程。
(六)围绕文明提品,大力推进生态文化弘扬工程。
加强林业现代化建设的组织保障
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林业工作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林业领域落地生根。要积极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坚决筑牢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深入开展林业“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纵深推进清廉林业建设,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加强队伍建设。各地要优化干部队伍结构,配强干部队伍资源,充分发挥干部队伍使用效益,为完成中心任务提供有力支撑。要完善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定向培养机制,逐步解决基层林业队伍年龄老化、业务不精等问题。要扩宽培训途径,整合培训资源,针对性开展基层林业干部培训,提高基层林业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要完善基层林业队伍激励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激励基层林业干部爱岗敬业、释放潜能,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林业干部队伍。
规范项目运行。近年来,在资金稽查、项目评估等检查中,发现了部分地区存在着项目资金投入不够大、资金使用不够规范、项目推进不够及时等问题。针对这些短板问题,各地要锚定国家和省重大规划,认真做好项目储备管理,强化政策保障,加大资金投入,集中财力办好林业大事要事。要抓好项目运行全过程监督,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行为,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提升项目建设质量,确保项目资金规范安全。
强化法治保障。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加快出台《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条例》《浙江省自然公园条例》《浙江省野生动物条例》等。大力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合执法职责,优化配置执法资源,健全执法协同机制,形成职责清晰、机制健全、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林业行政执法新格局。
新征程催人奋进,新使命重任在肩。全体务林人要坚定不移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以干在实处的姿态、走在前列的冲劲、勇立潮头的担当,全力推动建设高质量森林浙江,打造林业现代化先行省,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贡献林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