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4月21日报道:整个行业是非常混乱的,所谓久乱必治,这个行业需要”互联网+”与之进一步融合,从商业模式以及从业人员管理上来治理,同时也需要更多的第三方机构介入监督,仅靠12315是不够的,因为它只是投诉平台,是事发以后才投诉的,要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从萌芽状态就制止,防患于未然。伟哥从”互联网+”的角度,与大家探讨这个行业可以实现的”互联网+”融合状况,或者说,”互联网+”如何改造家电维修行业。
家电维修行业现状
当前家电维修行业的四大基本陷阱为:
1、“延保”只是噱头,维修时另一回事。有用户购买家电时选择“延保”服务,3年230元,但是上门维修了还是要收费,上门维修不讲延保,只认花钱维修。
2、上门维修与商场销售脱节。很多消费者拨打票据后面的号码,方知上门人员是“打游击的”,并不是商场配置的售后维修人员,多是不正规的门头小店。
3、头痛医脚。换了配件发现电器根本没毛病,小毛病不修,只给换件。
4、要价随意,干活之前先谈上门费。随便做点什么清理,加个制冷剂之类的就要几百元,不明示价格,不维修也要上门费。
“互联网+”家电维修行业的商业模式探讨
谈到商业模式,不可避免的想到了”互联网+”,这个行业确实过于传统,需要”互联网+”来融合。事实上,”互联网+”一方面反应的是商业模式,另一方面则更应该探讨”互联网+”如何有效结合家电维修行业,为消费者提供更有益、有效同时没有行业黑幕的服务,这即所谓的”互联网+”最终+的是人。伟哥在这里与大家探讨几种“互联网+家电维修”的模式,或者说形式,供朋友们参考。
能够解决用户痛点的应该是什么样的“互联网+”产品
上文说了”互联网+”家电维修可以做到几种模式,那么哪种模式更适合当前的家电维修行业的现状?更能解决当前消费者的痛点呢?或者,我们更应该探讨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机制以及产品来解决与避免家电维修中消费者的各种痛点。显然,家电管家的模式更好一些。更多的解除了家电管家,从这个产品的身上,大概可以看到以下几点:
可视化。整个维修过程全程录像,有效监督工程师,保证用户个人信息不被泄露,防止替换零件的发生,也为日后再次出现故障提供鉴定资料。
服务全。家电管家目前能够多品牌多种机型的智能手机及苹果全系列平板电脑维修等业务。同时,以后也会有大家电的维修、保养服务,涉及品类会包括电视、洗衣机、冰箱等。这意味着只要叫家电管家的维修工程师上门,可以解决家里多种电器的维修问题。
能回收。对于坏掉的手机、PAD以及家电设备,大部分用户都坏便宜卖到垃圾回收站或者直接扔掉,环保等都是问题。家电管家在线下通过直营及合作的方式积累了一大批维修工程师,能为用户提供快捷、安全、可靠的上门维修、设备回收、产品置换等系列服务。这个服务,即便在商场也是没有的,去旧货市场卖二手电器的价格通常都被压的极低。
基本上,有以上4点,就可以解决前文所提消费者投诉中的各种问题。由此,也能看到家电维修这个行业真正需要的,是能够快速上门的、够高效率完成维修工作的、全程可视化的、收费合理的、能够作价回收的商家。
总体来讲,家电维修这个行业真正需要解决的是家电维修的中的潜规则。真正需要做的是打破行业信息不对称的壁垒,戳破收费不合理的行规,同时更需要维修可视化与标准化。家电管家这类产品的诞生,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同时也颠覆了这个行业的行规。家电管家是这个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同时也是新的行业标杆的制定者与倡导者。也是正是因此,家电管家获得了浙江卫视《天生我有才》第9期的具投资潜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