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新时代的精神指引。今年的“青岛大工匠”已经评出,他们是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生产一线的优秀产业工人。今天,在首个“青岛工匠日”来临之际,青岛日报刊发这15名工匠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的事迹。希望广大产业工人以他们为榜样,在岗位上诠释“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兢兢业业、执着奋斗,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充分彰显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贡献。
郭凯:
以匠心铸初心的海港“铁臂侠”
郭凯是港口内燃装卸机械特级技师,他首创用装载机一分钟开启30瓶啤酒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先后获得全国“最美青工”、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感动交通年度人物”等60多项荣誉。
郭凯首创的“区域分离、线路固定、扇形取料、两点堆码”清舱作业法、装载机清舱“柔性操作法”,将清舱壁厚度从30厘米降到3厘米,降低工人清舱劳动强度近90%,每年为港口节约燃油、人工等成本200余万元。他还带领团队19次刷新铁矿石接卸世界纪录,为建设交通强国、贸易强国贡献了青春力量。
他瞄准干散货智慧绿色码头建设前沿,带领团队自立自强,完成装载机、挖掘机等机械设备自动化改造,赋予港口9大机种、20多台老旧设备全新的“中国芯”,打造了美丽中国的港口样板,展现了我国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榜样形象。
于作甜:
勇做全国氯碱行业卓越电解的“攀登者”
于作甜,青岛海湾化学氯碱厂电解工段长、高级技师,先后荣获“青岛市工人先锋”“五一劳动奖章”“青岛工匠”等称号。“追求卓越、勇争第一”既是他的座右铭,更是他践行“工匠精神”的真实画像。2016年,青岛海湾化学氯碱厂搬迁至董家口园区的新项目建成投产,当时他便提出“精益电解、追求卓越”的目标,并抓住企业开展精益班组建设的有利契机,率先推出班组员工轮岗、午间小课堂、导师带徒等品牌活动,带领班组成员精益操作、勇争第一,数十次夺得企业班组第一名,在班组中形成了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文化。电解工段也先后荣获青岛市、山东省乃至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在他的主导和推动下,电解装置已连续高效运行7个年头,阴极效率仍高达97%,几近突破理论值,创下离子膜使用寿命最长、吨碱电耗最低等记录,为海湾化学连续三年荣获工信部、石化行业“能效领跑标杆企业”做出突出贡献。
王永昆:
守护铁塔的飞行“医生”
王志泉:
汽轮机控制保护系统的“活字典”
王志泉,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热工机控班班长,高级技师。他精通热控系统检修与维护技术,擅长自动控制调节和关口表网络通讯,对保护系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被称为汽轮机控制保护系统的“活字典”。他将零散分布在4台机组上的上万台热控设备,接线走向、薄弱环节和关联测点牢记心中,利用32年的检修经验练就了“远控消缺”的本领。王志泉善于钻研、探索,针对机组大修后的RB试验“卡脖子”技术难题,亲自校编试验措施200余条,制定优化方案10余项,首次自主完成机组RB试验,每年为公司节省检修费用20万元。而在设备的日常维护中,他更是常出巧思,带领团队加装、改造控制设备500项,攻克了汽轮机TSI系统改造、高背压供热改造等6项重大技改项目,研发了辅机设备保护一键投切等10余项创新技术,大幅提高了发电机组运行自动检测与报警、自动保护等性能,确保机组连续13年零非停、供热零事故。
王宝柱:
聚脲行业的“旗手”
王晓昌:
让每一杯啤酒“再新鲜一点”
王晓昌是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啤酒三厂糖化工段长,曾先后获得两届市技能大赛冠军,荣获“青岛工匠”“青岛市工人先锋”等荣誉。2022年获全国高科技企业班组长管理技能大赛一等奖,同年被聘为青岛市第一批特级技师。他勇于创新,荣获全国六西格玛项目二等奖。在工作中,他苦练技能,成为全国最大智能化啤酒生产基地的技能王。他自创多个以本人名字命名的操作法,如“晓昌麦汁过滤法”改进了德国设备自控技术,大幅降低麦汁浊度,保障了啤酒新鲜;“晓昌糖化耗粮控制法”持续降低粮耗。他主导的《降低麦糟可洗浸出物含量》项目获全国二等奖。王晓昌倾力传承匠心,培养了百余名技术骨干,为把青岛建设成全球啤酒产量最大的城市做出了贡献。目前,借助公开授课和名师带徒计划,他已先后培养100多名技术骨干,徒弟董宝华获青岛市第十四届技能大赛啤酒酿造工亚军。
王继强:
“艺”者匠心的地铁医生
王继强,青岛大工匠、山东交通工匠、青岛市岛城开路先锋,他深耕铁道机车车辆检修29年,研究钻研地铁车辆疑难技术问题,先后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6项,软件著作权2篇,发表20篇科技论文。他心系乘客,以技术推动服务提升。由他主导开发的《电客车客室温度差异供冷项目》,通过设置“冷暖”车厢,并根据实时数据自动调整温度,在满足乘客不同需要的同时实现列车节能降耗。他守正创新,以科技助力智慧运维,带队参与《永磁牵引传动系统短路故障诊断及故障后续运维能力研究》项目研发,将列车故障后运行速度提升至60千米/小时以上,突破制约永磁牵引运行的关键技术环节,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他传道解惑,以人才驱动行业进步,相继开发了《电气故障处理三板斧》等多项技能提升课程。他带的徒弟先后获省赛一等奖、“青岛市首席技师”“青岛市技术能手”等称号。他坚信把技能变成艺术就是“技艺”,这也是一名地铁车辆“医生”的朴素追求。
冯兆启:
精一针专一线的纺织“百事通”
孙丽伟:
调精品、奔四方,高铁调试带头人
孙丽伟,参与上千列高铁的调试,累计解决900余项调试重大故障,先后获得“中车集团劳动模范”“青岛市技术能手”和“齐鲁首席技师”等荣誉。孙丽伟拥有高超的调试技能,独创VCB短接法、免退针三通故障查找法等绝招绝技5项,解决复兴号风机高低速试验难确认、线路干扰网络系统等技术难题19项,负责牵引控制试验台、MVB故障攻关等30余项攻关项目,对有效提升公司经济效益起到了重大作用。他负责和谐号和复兴号的20余种新车型调试工作,主导搭建的调试故障数据库和故障模型平台,提升了现车故障排查效率,缩短了整车调试周期,为数字化调试工作的落地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他深入研究高铁各系统子部件原理和结构,开展旅服系统故障件的深度修,每年可节约成本300万元。正是凭着日复一日的努力和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孙丽伟成长为公司内“高铁调试带头人”。
李宁:
绿水青山的忠诚卫士
李宁,国电银河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主任、高级工程师。他深耕污水处理行业十多年,累计负责污水处理量20亿立方,具有丰富的水务设计研发及节能降耗方面经验。李宁一直致力于做“碳达峰”“碳中和”的践行者。他提出,通过调节污泥龄、用电避峰就谷等一系列节能降耗措施,可以实现月节约电费约5万元。李宁还不断钻研印染废水处理技术,引进含硫酸亚铁废酸,使吨水成本下降约0.2元,年节约生产成本200万元。2021年,他引进复合碳源替代原有传统的葡萄碳源,黄岛、滕州项目每年节约碳源费用1000余万元。2022年,他发明了诸城项目AAO节能降耗操作法,通过对进水点、回流量、碳源药剂投加、溶解氧等参数的综合调整,月均节约成本30余万元。他还主持完成镰湾河、诸城、曹县、单县、济宁、德州、滕州污水厂出水类五类、准四类提标改造方案设计,进一步提高出水标准,为当地的节能减排和水环境改善做出较大贡献,成为“绿水青山”的忠实守护者。
李志伟:
扎根一线的海信匠王
张山卫:
钢铁森林中的工业医生
陈峰:
一把焊枪绘出的青春匠心
陈峰,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电焊工,高级技师。从业16年,他扎根生产一线,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中国海油‘海油工匠’”等称号;累计考取32项国际焊接资质,并获“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金奖第一名。他主导的“加拿大项目焊工培训试件破断工艺革新”及“浮拖项目DSU支撑拉筋快速脱离连接装置”获建造事业部技术革新一等奖。
他首创了盲板焊接法,成功解决北极极寒地区亚马尔LNG及巴油P7035万吨FPSO项目上千道主次梁狭小空间无法目视焊接的难题,焊接合格率达到100%;参与研发S420高强铸钢修复工艺,通过高超技艺成功解决阿美马赞项目超大壁厚立柱焊接以及流花项目FPSO项目吸力锚S420高强铸钢焊接一次合格率过低的难题;参与建造的“深海1号”能源站荣获“2021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项目。
徐伟:
家电行业的维修服务专家
徐传洲:
海尔冰箱生产一线上的工匠标兵
徐传洲,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冰箱中一工厂首席技师,扎根生产一线近10年,在工作岗位上,他兢兢业业、精于钻研,以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在自己负责的冰箱生产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先后获得“青岛市技术能手”“青岛市工人先锋”“青岛市青年岗位能手”“青岛市电冰箱装配状元”“崂山拔尖人才”“青岛工匠”“青岛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获得发明专利2项。他主导首创“冰箱管路焊接智能化管控”项目,解决焊接焊点多和人机料法环测过程难管控的难题。通过研究,他从硬件、软件和人员上进行全流程智能化升级,共输出改善项目56项,消除焊接焊点多个难题,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用户满意度。日常工作中,徐传洲发挥工匠传承精神,累计带徒78人,校企联合进行工匠精神进校园宣讲2400余人次。徐传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责任和担当,引导生产一线员工用初心砥砺前行,赋能海尔品牌高质量发展。(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