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新闻编辑陈华罗实习生徐熙喆新媒体设计许骁校对李立军
教师情绪失控事件也并非孤例,今年年初,湖南某市一名教师在办公室辅导学生时情绪失控,辱骂并施暴学生。
教师情绪失控并不是小问题,有行业人员表示,教师在家长群里情绪失控,对解决问题是没有帮助的,但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在调查时,不仅要考虑对教师的道德化要求,还应重视教师因工作压力大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
一半教师被焦虑情绪困扰
2022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一项针对全国2万多名教师的调研结果显示,有一半教师被焦虑情绪困扰,但其中四成多教师是轻度焦虑风险,中度、重度焦虑风险的仅7.8%。同时,有超过两成的教师存在工作倦怠,3.5%的教师存在严重倦怠。
近几年来,“教师课外负累重”的话题已经屡见不鲜了,不少教师在网络发声,吐槽当下的环境中,教师承担了太多教学任务之外的额外工作。
在厦门一所公办中学工作了数年的教师向媒体表示,由于工作原因,他打算明年转行,而压垮他的并非是教学任务,而是日常看似琐碎却超负荷的杂务。
压力之下,教师的身心健康容易出现风险,与同龄的不同职业人群对比,教师的亚健康发生率要更高。
根据一项针对经济特区教师的调查,30至49岁教师的亚健康发生率达89.17%,高于同龄的公务员和儿科医生。
中学教师更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与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相比,初高中教师往往承担更多压力。
初高中有明确的升学目标,考试和成绩分析频次远高于小学和大学,而且中学的课程纷繁,深度和广度都更有提升。其次,中学老师还将面对处于成长叛逆期的中学生,教育管理压力也骤增。
长期处于固定的工作环境中,每天重复相似的工作内容,缺乏新鲜感和刺激,也容易引发厌倦和压抑情绪。中学教师这份工作并不像在大学教书那样出类拔萃,晋升空间有限,也不像医生或律师那样高薪。
77.5%教师需要周末加班
但行业薪资刚过平均线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跨学科平台首席专家俞国良经过研究后表示,“我们对老师要求太高,但是社会对老师的回报太少,现实中,一些一线教师的工资比较低,地位也开始变低。这是不公平的。”
在我们的社会环境中,教师承受着较高的社会期待。教育竞争日益激烈,家长对学生以及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2022年发布的全国“双减”成效报告显示,91.2%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取得本科以上学历,其中25%的家长希望孩子读硕士,22.5%的家长期待孩子读到博士。这样的高期望往往容易转化为对教师的高要求。
这与我国人口基数大、教师资源相对不足、教师要承担多项工作任务有关,是典型的亚太模式。
根据2023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教育行业的平均薪资在各行业中仅排名第九,刚达到薪资平均水平。
有研究发现目前由于行业待遇差距、社会地位和职业压力等多种因素,我国目前各地各类师范院校师范生从教意愿只有40%-60%的水平。
如俞国良教授所说,“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的确要讲奉献,但他也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我们好像把教师当成了无所不用的工具,还是应该看到教师作为普通人的基本需求。我们给人家戴帽子:园丁、蜡烛啊……其实使他们混淆了自己角色。教师应该要有边界感的,不是无限公司,是有限公司,只能承担有限的责任。”
在当前环境,教师的健康问题亟须得到重视。要积极应对这一问题,减少老师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让他们可以轻装上阵,不仅教师个人要调试自己的状态,更需要从学校到社会以及国家体系化的支持。
参考资料:
1、张倩,2022,《从资源配置到制度安排—国际比较视域下的教师减负》,《教育研究》第2期。
2、钟云华、张维,2022,《非公费师范生在读期间从教意愿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基于典型个案的扎根理论分析》,《大学教育科学》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