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进步,家电逐渐进入每个家庭。当人们享用着家里自以为洁净的环境时,一个几乎不被人重视的清洁死角—家电,进入大众的视野。家电内部藏污纳垢,繁衍许多细菌,如果不对这些尘垢进行铲除,在家电为人们提供便捷日子的时候,将成为潜伏在人们身边的安全和健康“杀手”。
为了彻底清洗、杀菌消毒,也会经常找人来提供清洗服务,但是在清洗服务的过程中,不少的人会被“套路”,面对复杂且混乱的家电清洗市场,该怎么做,才不会花冤枉钱
陷阱1:低价敲门半途加价
家电清洗市场可谓是鱼龙混杂,一些非正规的清洗队为了抢客源,常抛出低价诱饵。等进了门,就开始在清洗过程中找形形色色的理由加价,上门费、材料费、保养费…眼花缭乱的收费名目让消费者瞠目结舌。消费者若不愿意加钱,清洗人员便以不干活来“威胁”,有的则是耍无赖,呆在用户家不走,不达目的不罢休。
(以上价格仅供参考)
建议在选择清洗团队时应该选择明码标价,收费价格种类清晰的,不被低价所吸引,建议最好是线上下单,无需其他附加费用
陷阱2:偷工减料损坏家电
面对这种情况在清洗前,用户必须让清洗人员试机,确认机器状况。清洗时,用户可适时进行监督,拆机过程、重要部件清洗过程、装机过程都要留心观察,一旦发现有问题,要立即提出。
陷阱3:技术不够嘴皮来凑
家电清洗是门技术活儿,一些非专业的家电清洗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技术参差不齐,更甚者纯靠一张嘴忽悠客户,比如让用户使用高价的清洗剂、润滑油,骗顾客加氟等等.
觉得这么贵的维修费都够再买台二手空调了,于是没答应。“不修,最后也交了50元上门费。”好气啊:“维修这么多‘套路’,真不让人省心。”
那么消费者能否看清“套路”、避免损失呢
“维修乱象背后的核心问题是定价问题,业内没有统一的参考标准。”苏宁空调公司总裁王振伟指出,以空调为例,一方面维修服务本身利润薄,造成一些销售平台不重视售后维修,把这个业务转包给社会机构去做,这就难以做到严格、统一的售后管理,造成服务定价无标准、维修人员欠约束。另一方面,一些小型维修网点会在网上寻求推广,推广费的成本就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部分商家借此抬高维修价格,甚至恶意欺骗消费者多花钱维修。
如何防止“套路”维修,保障服务质量、确保价格公道
根据商务部《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规定,家电维修经营者在提供维修服务前应当向消费者明确告知维修方案及需注意和配合的事项,尊重消费者选择。不得虚列、夸大、伪造维修服务项目或内容,不得虚报故障部件,故意替换性能正常的部件等。情节严重的,商务主管部门可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表示,维修行业主流是合法合规的,协会将针对一些乱象进行调查,找到涉事人、涉事企业,一经核实,立即报送行政主管部门。同时,协会呼吁维修企业开展自查,并已启动行业调查,及时向社会披露全面、真实的维修行业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