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调查情况:向操作者和故障发生时的在场人员询问情况,包括故障外部表现、大致部位以及发生故障时的环境情况。如有无异常操作、明火、热源等是否靠近电器元器件、有无腐蚀性气体侵入、有无漏水、是否有人修理过以及修理的内容等。
②初步检查:根据调查的情况,查看有关电器元器件外部有无损坏、连线有无断路、松动,绝缘有无烧焦,螺旋熔断器的熔断指示器是束跳出,电器元器件有无进水和油垢,开关位置是否正确等。
③试焊:通过初步检查,确认没有可能使故障进一步扩大和造成人身、设备事故后,可以通电。稳定无异常情况后,可进一步做焊接试验检查,焊机在正常工作中要注意有无严重跳水、异常气味和异常声音等现象,一经发现应立即停止,切断电源。注意检查电器元器件的温升及电器元器件的动作程序是否符合焊接设备原理图的要求,从而发现故障部位。
①观察焊接设备:电器元器件的触点在闭合、分断电路或导线线头松动时会产生火花,因此可以根据火花的有无、大小等现象来检查电器元器件故障。
例如,正常坚固的导线与螺钉间发现有火花或者发热时,说明线头松动或接触不良。电器元器件的触点在闭合、分断电路时有跳火现象,说明电路通,不跳火说明电路不通。
控制电动机的接触器主触点两相有火花、有一相没火花时,表明无火花的那相触点接触不良或电路断路;三相中两相的火花比正常大,另外一相比正常小,可初步判断电动机相间短路或接地;三相火花都比正常大,可能是电动机过载或机械部分卡住。在控制电路中,电路通电后,检查焊接设备的面板指示灯或者检查输出信号,要分清是可能的故障原因。
正常后,可按一下启动按钮,如按钮常开触点闭合位置断开时有轻微的火花,说明电路通路,故障在接触器的机械部分;如触点间无火花,说明是断路。
②焊接设备的动作程序:电气的动作程序应符合焊接设备说明书和图样的要求。如某一电路上的电器元器件动作过早、过晚或没有动作,就说明该电路或电器元器件有故障。
另外,还可以根据电器元器件发出的声音、温度、压力及气味等分析判断故障。运用直观法,不但可以确定简单的故障,还可以把较复杂的故障缩小到较小的范围。
电路中的电器元器件元件属于同样用途性质或多个元件共同控制同一设备时,可以利用其他相似的或同一电源的元件动作和数据情况来判断故障。
运用转换元件法检查时应注意,当把原电器元器件拆下后,要认真检查是否已经损坏,只有肯定是由于该电器元器件本身因素造成损坏时,才能换上新电器元器件,这样可以防止新换元件再次损坏。
(3)逐步开路(或接入)法焊接设备中多支路并联且控制较复杂的电路短路或接地时,一般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冒烟、有烧焦痕迹等。电焊机内部或带有护罩的电路短路、接地时,除熔断器熔断外,不易发现其他外部现象,这种情况可采用逐步开路(或接入)法检查。
①逐步开路法:遇到难以检查的短路或接地故障,可重新更换熔断器熔体,把多支路电路,一路路逐步或重点地从电路中断开,然后通电试验,若熔断器一再熔断,故障就在刚刚断开的这条电路上。
然后再将这条支路分成几段,逐段地接入电路。当接入某段电路时熔断器又熔断,故障就在这段电路及某电器元器件元件上。这种方法简单,但容易把损坏不严重的电器元器件元件彻底烧毁。
对这类故障除用电阻法、电压法检查外,还有一种更为简单可靠的方法,就是短接法。即用一根良好绝缘的导线,将所怀疑的断路部位短路接起来,如短接到某处,电路工作恢复正常,说明该处断路。具体操作可分为局部短接法和长短接法。
对于连续烧坏的元器件应机明原因后再进行更换;电压测量时应考虑到导线的压降;不违反设备性能和电器元器件作用的原则,修复的焊接设备初次试通电工作前,对气体保护焊和点焊、缝焊、凸焊及对焊等设备应该先通气、通水,应该加油的部位还需要加油,清除周围障碍物,通电工作时手不得离开电源开关停止按钮,保险期间应使用等量或略小于额定值的电流;还必须注意测量仪器仪表挡位的选择。
如有不当,请告知删除。
致力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等方面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我们面向以焊接为主要生产手段的制造业,提供智能焊接一体化解决方案。以物联网为基础,统一数据标准,对接各大品牌焊机通讯,采集焊接生产设备数据,监控生产质量,管理生产过程、提供工业大数据决策分析及创新服务。
围绕焊接生产、智能物联、工艺管控、质量管理等领域自主研发并获取了二十七项知识产权,产品在中车、中船、三一重工、中交三航、徐工、振华、中建钢、中鼎集团等众多行业龙头企业展开深度应用,同时与唐山松下、上海和宗、上海沪工、美国林肯等知名焊接主机厂形成深度合作,共同服务焊接生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