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坐商思维带来的三个致命问题!
村长这些年一直在做平台、社群电商,和实体店打交道只有两次。
一次是刚毕业在方太的时候经常出差去全国各地的门店,另一次就是最近这半年,我们自己线下开店包括招募开店的商家一起玩。
所以这半年,我对线下实体店的销售经营有了很多感触。
01
对互联网期待很高
因为我们有一部分的业务涉及到和线下的商家合作,需要他们来代理我们的产品进行销售。
前期我们就派了业务员,在目标城市扫街式的进行上门邀约,然后统一进行开会宣讲即订货会。
在我们沟通的过程中,发现线下许多商家的想法是很单纯和功利的,主要是两个方面:
1、能不能给我带来流量
只要你是线上平台,当你邀请商家入驻,商家就会问你你能不能给他带去流量。
2、能不能让我快速赚钱
我们做的是分销模式,需要商家把一部分利润让给平台分销者,就有一些商家无法转化这种思维。
比如平常卖一件产品他能赚150元,你让他把50元给分销者,他无法理解,他认为这个用户本来就会到他这里来消费的。
3、不愿意接受一个新品
70%以上的商家,内心对于新品的推销有着天然的抵触心理。
他并不认为有时候没有客流或者回头客可能是商品的问题,当然这对于销售能力来说也是一种考验。
02
开店等客的被动模式
为什么我们在招募商家的时候,自己还要开店卖货呢?
因为我们就是想测试一下,自己的营销模式是否可行,就是要想办法打造一个样板出来给代理商看。
因为传统的门店老板,就是典型的坐商模式,开店等着客户来上门,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店铺生意做不好的原因。
1、限时宣传
大家听得最多的是限时福利,很少听过限时宣传。
然后夫妻二人或者几个店员,从此以后就开启了守店模式。
大家换个思路,如果一个店铺里面有两三位员工,每天轮流到门店附近三五公里的小区进行宣传,用户被告知的概率是不是会更高了?
2、就近经营
在没有外卖之前,许多老板认为自己的生意,就是做门店附近几百米的区域。
如门店附近的小区、写字楼,要么还是等着流动的客户来。
但其实一家店的覆盖范围或者营销范围远不止于此,说的近点可能是片区,远点可能是同城,再远点其实可以做到快递配送。
比如我们在开门店的时候,发传单的范围可不止在城区的街道,还包括了附近的村镇。
我们只要开车30分钟左右的车程,都做到上门服务,所以最高峰我们一天3个业务员,可以做到3万多的销售额,1万多的纯利润,这是传统门店一个月的单量。
3、看天吃饭
我们发现许多门店都是看天吃饭的,尤其是到了雨雪天气,可能一个客户都不会上门。
因为我们自己做的业务比较特殊,哪怕是下雨天气,我们还在门店周边的小区进行地推宣传。
对于一个新品来说,你出现在用户面前的次数越多,用户对你的信任感也就越强,用户对你的印象也会越深。
03
坐商思维带来
三个致命问题
正是这种坐商思维,给实体店带来了三个致命的问题,也是实体店业绩一直无法取得突破的原因。
1、新客找不到
由于一直幻想着新平台、新玩法能为自己带来客户,自己又从不出去主动获客,自然就陷入了新客少的危机局面。
而我问老板为什么不出去宣传一下,老板的答复是周边都宣传过了,有需要的肯定自己回来,你看看这种想法多危险啊!
2、老客留不住
而我在线下观察,尤其是二三线的城市门店老板,还完全没有这种意识。
最重要的是,哪怕是自己提供的产品服务很重,老板与客户的交集也仅停留在付款那一刻。
比如我去买个小家电,就是我付完钱,把小家电取走就已经结束了。
从此后,老板再也不知道某个客户什么时候买过他的小家电,什么时候需要清洗,什么时候需要维修、换新,都不清楚了。
3、老客没价值
但其实在线下店铺的营销中,老客户分销是极其欠缺的。
其一是刚才提到的,许多曾经购买过的客户根本就没有联系的方式。
其二是根本没有意识让老客户帮忙宣传,所以老客户的价值完全没有发挥出来
所以对于线下实体店来说,有时候你缺的不是流量,而是缺少获取流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