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电视产业遭遇寒冬,出货量持续下降
自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视机诞生起,行业已有超过半个世纪的产业鏖战,从最初的黑白电视、走向彩色电视、数字化与高清电视,如今进入智能化与互联网电视时代。而目前,我国电视产业却遭遇寒冬。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电视整体出货量仅3656万台,创下了十年来新低;2024年1-8月,国内电视机累计出货量是2131.5万台,与去年同期的224万台相比仍然下降4%左右。
与此同时,电视开机率已从2016年的70%下降到2022年的不足30%。换句话说,现阶段,全国家庭电视机只有不到三成还在开机使用,剩余的70%基本上处于死机状态,逐渐变成装饰品。究其原因是手机短视频、平板电脑等移动娱乐的兴起、房地产寒冬等因素导致电视被冷落。
2、多个电视台处于严重亏损的状态,并且陆续关闭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电视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随着电视销量下降以及电视开机率持续下降,整个电视行业日子也越来越难过。从2023年开始,很多地方电视台电视频道相继被关闭,进入2024年之后,全国至少有22个电视频道关闭或者即将关闭。
我国主要电视频道关闭或者即将关闭
电视频道
乌兰察布生活频道
2024年1月30日停播
湘潭公共频道
2024年2月1日停播
安阳公共频道
2024年2月8日停播
哈尔滨娱乐频道
2024年3月1日停播
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4个频道
2024年3月14日停播
长沙女性频道
2024年3月18日停播
株洲公共频道
2024年3月19日停播
江城县广播电视台标清频道
2024年3月25日停播
深圳电视台7个地面标清频道
2024年3月26日停播
淮安区综艺频道
2024年3月29日停播
芜湖公共频道
2024年3月31日停播
置业频道
2024年4月16日停播
许昌公共频道
2024年4月19日停播
无线财经体育资讯台
2024年4月22日停播
嘉善善文化频道
2024年5月1日停播
泉州生活频道
2024年8月1日停播
深圳公共频道
2024年8月10日停播
深圳娱乐频道
上海4电视4个频道
2024/9/27宣布停播公告
3、AI技术成为各大厂商竞相追逐的新风口
在种种市场低迷的情况下,AI技术成为各大厂商竞相追逐的新风口。自2023年AI大爆发,但大部分停留在抽象的概念,直到2024年,国内外应用厂商内卷之下,生成式AI在落地上的作用才真正体现出来,电视厂商们也纷纷跟上脚步。
例如,海信发布星海AI大模型,围绕的是“AI+显示”“AI+体验”“AI+场景”三大能力迭代,以提高电视在画质、音质以及交互的能力;小米、华为等互联网品牌早已具备强大的语音交互功能,能够通过语音指令实现频道切换、搜索节目等操作;TCL的TSR独立画质芯片搭配自研全识AI大模型的组合已经上机,长虹电视集成的云帆AI平台;三星电视上搭载的新一代AI芯片NQ8AIGen3,创维也在其主打的壁画电视上加入大语言模型加持的AI助手功能。
从实际体验上来看,这些厂商的技术通过AI芯片,对传统低清资源的画面进行优化还原,或是对画面的色彩、对比度进行实时矫正;接入自研语言大模型,使人机交互更加顺畅,通过一个简单的指令,让电视主动实现后续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基于大模型打造的智能体,为用户带来更细致的体验。
4、电视厂商试图开辟增长新曲线,但遇困
不过,无论是哪些场景,电视的综合性能和使用体验才是用户对于电视最基本的需求,所以依靠场景化来吸引用户是远远不够的,行业产品快速迭代之下,尚未有人占据市场绝对优势。
5、电视行业转型升级关键期,厂商们该如何增强自身实力?
可以从以下三个大方向进展:一是继续对ULED技术进行升级和改进,场景、内容、生态也尤为重要。目前,在MiniLed普及后,对于用户的显示效果、画质要求已经冗余,大尺寸谁都有,4K、8K谁都拿得出,平面、曲面也都能做,很难取得质的突破。不过,为了卖电视,电视品牌厂商也将继续对ULED技术进行升级和改进,并且将逐步挑战到拼场景、拼内容、拼生态层面。
二是,是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尤其是芯片和屏幕厂商。但目前屏幕基本以华星以及京东方为主,其中华星与TCL的关系也使得TCL可以获取更多的技术资源和市场机会,从而加速其显示技术的升级和迭代。
各企业在电视上游领域的拓展情况
名称
公司
显示面板
TCL科技
子公司华星光电已经建立了t1/t2/t3/t4/t5/t6/t7/t9/t10共9条显示面板产线,在LCD、OLED上均有布局。
惠科
拥有四条技术特点各有侧重的G8.6TFT-LCD高世代产线和四座显示终端生产基地,已实现电视、手机、车载等多种应用场景显示面板的量产出货,正不断拓展电子纸、医疗、户外显示屏等新应用领域。
芯片
海信视像
子公司信芯微拥有显示产品线、画质产品线、IoT产品线及扩展SoC芯片产品线四大产品线;2023年,取得乾照光电控制权并成为控股股东,乾照光电专注于半导体光电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涵盖全色系LED外延片和芯片以及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外延片和芯片。
海尔集团
子公司北京海尔IC负责音视频、通信、网络等领域芯片和整机的研发、设计与销售,拥有信道解调、信源解码、电视SOC、HINOCSOC、CDRSOC芯片等系列产品,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电视、高端画质显示等领域。
新型显示技术
子公司华星光电聚焦LCD、OLED/QLED、MLED以及微显示技术的开发和商业化应用,显示产品主要聚焦显示体验、视觉健康和绿色低碳三方面。
三安光电
子公司湖北三安已建成首条Mini/MicroLED外延与芯片生产线,主要生产Mini/MicroLED氮化镓芯片、Mini/MicroLED砷化镓芯片、4K显示屏用封装三大产品系列。
兆驰股份
目前已搭建完整的MiniLED垂直产业链,MiniLED垂直一体化布局进入收获期;子公司南昌晶显主要从事Mini/MicroLED(MLED)新一代显示产品的生产与研发。
创维
2021年初展开MiniLED研发生产布局,创维MiniLED显示科技产业园目前已建成投产,主要从事MiniLED背光模组、MiniLED显示终端的研发、制造及销售。
京东方
2022年,斥资21亿元控股华灿光电,布局Mini/Micro-LED产业;2024年初,华灿光电MicroLED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基地项目封顶,标志全球首条MicroLED产业线取得阶段性成果,预计2024年12月实现量产。
三是,电视行业出口量持续上升,国产生产厂商布局海外市场。出海寻找增量市场已成为国内整个家电行业的共识,更何况作为全球最大的电视生产国,我国拥有成熟的产业链和丰富的生产经验,通过中国本土直接出口,国产电视生产商可以充分利用国内产业链优势,实现规模化生产,优化综合成本。从数据来看,2023年1-12月,我国电视出口量同比增长7.3%,出口人民币金额同比增长16.3%。
从企业来看,我国电视品牌及代工厂也在不断海外开拓新的产业基地,并不断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强化海外本土发展策略。其中,TCL、海信在海外的产能基础较强,TCL扩建越南工厂、新建墨西哥第二工厂,并且不断调整海外产业链布局。电视代工企业(冠捷、惠科、兆驰等)也在海外有生产基地,其合作品牌包括飞利浦、AOC、Bestbuy和Vizio(以上为冠捷客户)、三星、LG(以上为惠科客户)、沃尔玛ONN(以上为兆驰客户)等,通过为贴近销售市场建厂,也能为电视代工厂规避经营风险,提升经营效率。
电视企业外海产业不完全统计
泰国
越南
马来西亚
墨西哥
波兰
巴西
日系:索尼、松下;韩系:三星、LG
韩系:三星;日系:夏普、索尼;中国:TCL、兆驰、惠科、视讯(BOEVT)、富士康、MOKA
韩系:三星
中国:海信、TCL、冠捷;日系:夏普、索尼;韩系:三星、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