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撬动古城文旅消费“流量密码”
700米,正常步行仅需10分钟,可在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却需要半小时甚至1小时才能“走完”。
是什么让游客“挪不动脚步”?买一块“扬州井盖”冰箱贴、盖一幅“五亭桥”套色章、收藏一座“文昌阁”微缩模型、定制一只“扬州园林”咖啡杯……今年以来,广陵区汶河街道持续激发仁丰里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先后推出一批集文化与艺术的碰撞、传统与现代交融于一体的文创产品,带动了古城文旅消费热,成为旅游消费的新增长点。
据了解,今年以来,仁丰里各类文创产品实现营收约300万元,吸引客流109万人次。
小小冰箱贴线上线下卖脱货
昨天一早,仁丰里游客中心工作人员胡蓉一上班,就投入到紧张的打包发货中。“天津吴先生下单‘扬州井盖’”“杭州李女士下单‘AR流沙’”……一张张冰箱贴订单堆成小山,一块块极具扬州元素的文创产品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记者看到,“AR流沙”冰箱贴外观精美,流沙效果像星星一样,融入虚拟现实技术,让冰箱贴玩出新花样。通过手机扫描便可看到扬州城美景的动态展现,从中国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到文昌阁,再到瘦西湖,足不出户就能感受扬州之美。
“每次走进厨房,看到这些冰箱贴,就像看到了地图上那些亮着灯的地方,那是我走过的路。”正在选购冰箱贴的南京游客何洁说,冰箱贴的意义不仅在于纪念旅行,更像是架起了一条回忆的桥梁。“朋友看到冰箱贴,会问是在哪里买的,聊着聊着就打开了关于那次旅行的回忆。”上海游客吴先生也有同感,吴先生认为,冰箱贴是旅行时最好的伴手礼。对于那些还未曾到过的地方,一块精心挑选的冰箱贴会觉得离那座城市更近了一点。
“大部分冰箱贴都是自主设计,由我们公司的设计团队每月上新。”胡蓉说,在“销冠”冰箱贴的助力下,仁丰里游客中心月均营收5万元,相比去年出现了大幅增长。
掀起“盖章热”家家店铺“有章盖”
走在仁丰里,一股“盖章热”扑面而来,沿街店铺几乎家家门前悬挂着“有章盖”的招牌。为了展现各家的印章独具特色、精美绝伦,店主还会将盖好的印章作品一同附在招牌旁。对于游客来说,仁丰里仿佛在举办一场“印章展”,不进店门,就能欣赏到各类有新意、有创意的印章作品。
作为仁丰里乃至全市印章种类及数量最多的服务点之一,恬菡小筑民宿每天都挤满了集章发烧友。“我这里有600多枚印章,最流行的是套色章。”返乡创业人士袁荔说,经过她与设计团队一年半的不间断研发,“架势”“莱斯”“刮刮叫”等扬州方言印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南柯一梦”等扬州典故印章、“朱自清”“汪曾祺”等扬州历史名人印章、“大明寺”“小金山”等扬州景点印章先后上架,供游客市民选用。
“哇,太神奇了!”在袁荔指导下,淮安游客仇实体验了一回“套色章”带来的乐趣。他先是摆放好卡尺,连续盖下七次不同印章后,一幅色彩分明、栩栩如生的“仁丰里古巷图”呈现在眼前。“有的印章操作比较简单,盖套色章,要多次才能完成一幅‘作品’,很有参与感和成就感。”仇实说,一枚枚印章让他把“扬州”带回了家。
“印章是一款文创产品,盖章服务不管是免费还是收费,都是‘引流’的一种渠道,为商户创收增加新卖点。”袁荔说,在她的“盖章民宿”,消费30元可盖100多枚单色章和2枚套色章、消费199元可盖200多个单色章和30多个套色章。一枚小印章,让她把兴趣做成了事业,今年实现营收约10万元。
3D打印把“文昌阁”打包带回家
记者走访发现,如今的仁丰里正兴起一股“文创热”,几乎每家商铺都在推陈出新,或是结合非遗推出通草花胸花和昆曲帆布包、或是尽显国风古韵推出拼装模型和老照片日历、或是融入DIY推出定制茶杯和精细木作,让这条千年古街成为了扬州文创产品集聚区。
昨天上午,在一家名为“者者居”的商铺里,店主丁家菲正向一群游客讲解新品的创作过程。面对眼前这座特殊的“文昌阁”,大家连连拍手叫好,称赞声、快门声此起彼伏。据介绍,这座黑灰色调、高14厘米的“文昌阁”拼装模型,是采用3D打印技术“打出来”的,不仅拥有满满的细节,内部还精心嵌入了灯光光源,同时还可以自己动手像拼搭乐高一样让古老的建筑复原,可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城市伴手礼。
“打印一个模型需要6小时至7小时,一天只能做2个。”丁家菲说,新品即爆品,一上架就成了抢手货,购买需要提前预约。作为扬州绳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丁家菲经营的商铺还销售手工编绳,加上常态化开展编绳培训,让她一年的营收稳定在20多万元。
走进仁丰里74号“同法艺术空间”,青年艺术家李同法正忙着制作陶瓷杯。“今年5月,我们开启了定制瓷器的业务。”李同法说,随着消费者“私人定制”意愿的愈发强烈,他采购了一台陶瓷电窑,将油画创作的IP转移到瓷器制作上,不仅能增加营收,还能更好地推广自己的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