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1)、《规范》规定:高低压线路的下方,不得施工,不得建造临时设施,不得堆放物件及材料。

(2)、在架空线路的一侧作业时,必须与线路保持安全操作距离。

同时给出了最小安全操作距离的数值:4m/1kv以下、6m/1-10kv、8m/35kv等,随线路电压的增高距离要求也越远。

为什么作这样的规定呢?尤其是高压线路(一般可按1kv以下为低压,1kv以上为高压划分),第一,线路本身为裸线,没有绝缘保护,如果接触危险大;第二,高压线不同于低压线,即使没有接触,由于人体与线路过于接近,也会造成高压放电而带来危险。因为高压电可将线路周围的空气电离而成为导体,其电压越高电离空气的范围也越大,所以对于高压线路不但不能接触,同时也不能过于接近,把可能造成线路放电的距离以外称为安全距离。

《规范》规定的是安全操作距离,这是考虑了施工中的动态因素,例如10kv的安全距离一般1m就可以,但安全操作距离规定了6m,主要是考虑到像脚手管杆件等材料的长度而制定的,如果距离较小,工人在搭设脚手架时,钢管本身又是导体,这样就有发生触电事故的危险。

2、安全防护措施

当线路与作业区域过近,达不到《规范》规定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时,必须采取防护遮拦、栅栏及悬挂标志牌等防护措施。

(1)一般采取搭设防护架子,防护架子与线路距离应不小于1m,并停电搭设,防护架子应采用木杆,当采用金属管时,

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

(2)当建筑物距防护架子较近时,应用密目网将防护架子封挂严密,防止发生脚手杆、钢筋等长材料从防护架中穿过,

碰触高压线造成事故。

(3)当起重机的作业半径之内有高压线时,防护架要搭设成门型,其顶部采用厚5cm木板进行防护。

(4)当夜间施工时,防护架应设置36v彩泡,使起重机司机及作业人员能有明显的警示。

(5)防护架子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有专人监护。

二、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

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是施工现场用电的基本安全技术措施,必须按照规定认真作好。

1、TT系统与TN系统

这是电气接地和接零的两种保护系统的专用符号。第一个字母T,表示工作接地,第二个字母T,表示保护接地;第二个字母N,表示保护接零。

当我们施工现场的电网,从外电高压经变压器降到低压供电时,将变压器中性点与大地直接连接作的接地,就叫做工作接地。如果没有这种接地,一旦变压器高压侧或低压侧绝缘发生问题,高压侧将影响到低压侧,使低压侧的电压升高,现场电气将全部被摧毁,不能正常工作。有了这种接地,再发生同样情况时,高压侧大量电流将通过接地体向大地作半圆形扩散,则低压侧的电位升高很小,这样就保障了低压侧电网的运行安全,因为这种接地可以稳定系统的电压,保证电气正常工作,所以叫工作接地,接地的阻值不大于4欧姆。

工作接地的作用是稳定系统的电位,限制系统对地电压不超过某一范围,减少高压窜入低压的危险。但是这种工作接地不能保障人体触电时的

安全,当发生人体触及带电的设备外壳时,还要依靠保护接地,保护接零等措施去解决。

(1)什么是保护接地

为了保护人体触电时的安全,将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与大地连接,这种接地是为了保护人身安全的,所以叫保护接地。保护接地与工作接地阻值都是4欧姆,由于保护接地与触电时的人体之间是并联的,所以电流将同时通过人体和接地体流向大地再回到变压器中性点,而人体阻值1000欧姆远大于保护接地阻值4欧姆,阻值越大通过电流越少,所以大量电流经保护接地,从而使人体得到了保护。但是由于电网中性点已作了接地,与大地之间有了电气连接不是相互绝缘的,所以保护效果就不理想。经过计算,人体触电时故障点电压仍为110v,电流为27.5A,所以虽然较220v有了明显降低,但仍然不是安全电压,27.5A的电流也不能迅速切断容量较大的设备电流,保护效果仍不理想。另外,每台设备都设置保护接地的作法也是不经济的。

(2)什么是保护接零

将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与电网的零线连接就叫保护接零,保护接零必须与保护切断相配合。当三相设备中一相发生碰壳时,该相电流通过设备金属外壳流经零线回到变压器中点,形成该相对零线的单相短路,由于短路电流大,所以迅速将熔断器的保险切断,从而断开电流消除危险。

保护接零实质上是将用电设备的碰壳故障改变成为单相短路故障,从而获得较大的电流,快速的熔断保险,断开电源避免事故。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设备漏电后,外壳上将长期存在危险电压,此危险电压不会自动消除,一旦人体触及就会发生触电事故。

(3)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

TT与TN相比较,TN的安全效果更好更安全,所以《规范》规定:在施工现场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中,必须采用保护接零系统。于

是有人便认为不管什么情况,必须采用保护接零。

但是《规范》还规定:当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同用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应根据当地要求作保护接零或保护接地。就是说,不是什么情况施工现场都一律采用保护接零。

当施工现场自己设置变压器形成一个独立供电系统时,应中性点接地并采用保护接零措施;当施工现场没设置变压器,直接用当地电业部门低压侧供电时(此时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为一个供电系统),应根据当地电业部门的规定采用适当的保护措施。例如天津电业局规定,凡直接用电业局低压侧电源供电的必须采用保护接地,不准用保护接零。因为电业部门线路的零线带电,只能用于工作零线不能作保护零线,否则会带来危险。另外,当分包单位采用总包单位电源供电时,分包单位应视总包单位的保护措施情况,与总包单位相一致,不允许在同一供电系统中,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零,别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地。

(4)什么是重复接地

2、TN-S系统

在TN系统中有TN-C、TN-S和TN-C-S三种形式。

(1)TN-C是三相四线制中,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合一的系统,它有以下缺陷:

①零线发生断线时,单相设备会将相线电流,经工作零线

到保护零线再到设备外壳,使现场设备外壳自行带电造成事故。

THE END
1.第二十八中更换入户电缆及男宿舍电线路维修招标变更受业主委托,中国采招网于2016年08月05日发布大庆市第二十八中更换入户电缆及男宿舍电线路维修项目变更通知;项目简介:变更通知DZC20160573项目各供应商:将原公告中的项目需求及原竞争性谈判文件中第二部分项目需求变更为:工程名称:男宿舍楼内电线路维修 序号项目编码https://m.bidcenter.com.cn/news-6-29849129.html
2.配电箱到入户电线由谁负责维修配电箱到入户电线通常由电力公司负责维修。配电箱是供电网络与用户之间的连接点,电力公司负责确保配电箱的正常运行,并负责处理配电箱内部的电力问题。户电线是从配电箱经过室外走向建筑物内部的电线,包括主线和分支线。通常情况下,入户电线的维修责任一并属于电力公司。 法律依据: 《电力法》 第六条 国务院电力管理部https://mip.findlaw.cn/ask/question_jx_906996.html
3.ID.4(2021款)Volkswagen(大众)原厂汽车维修及诊断手册ID.4(2021款)Volkswagen(大众)原厂维修资料手册、电路图、线路图、维修诊断信息: 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等维修资料,此外您还可以在畅易汽车维修资料库(技术支持平台)中查看上千车型的汽车维修信息。欢迎立刻免费下载体验!https://www.car388.com/cars/4224.html
4.消防维修时如何检查消防主机检测电路的接地?返回线路的断开主要考虑测量的准确性,充电量不准确。这种连接方法比较简单,可以判断电路是否接地,直接从电路卡上断开回线,测量单根线路是否接地就足够了。 分段检查接收地点是无能为力的,因为没有好办法,只有这样。但是也有一些技巧。例如,首先检查主配电箱,因为所有的配电线路都与配电箱分开,断开配电箱处的所有连接线http://www.bjxfqx.com/article/14_155.html
5.电气线路故障诊断12篇(全文)在这种间歇性故障出现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细心的检查好原因,并且还应该对症下药,进行及时的维护。从而促进配电线路的安全。如果在检查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别的问题,也一定要镇静,耐心的对配电线路进行检查和修护。 如果一旦维修不好,势必会影响到配电线路的安稳发展,这样的不安全因素也会一直伴随,也会一直存在的,最终会影https://www.99xueshu.com/w/ikeyi2rc08vc.html
6.图太原小店区电工上门维修电路,检修线路空开插座太原市水电工上门修电安装灯具浴霸热水器更换开关插座电闸 漏电跳闸维修,开关跳闸维修,零线带电维修,解决各类疑难杂症 家庭线路更换,电路维修安装,配电箱增容,线路检修,线路老化维修,线路改造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得易搜分类信息网看到的,谢谢! 评论内容: 登录帐号: 密码: 注册帐号 ? 验证码: 您http://www.deyiso.com/ty/zhuangxiu/274609.html
7.上海浦东区川沙水电安装公司50869327浦东川沙电路维修电路布线|电路改造|网络布线|灯具安装|灯具维修。家庭照明线路维修。照明线路维修,漏电开关跳闸,漏电开关合不上,零线 带电等,网络插座安装,维修。配电箱量身定做,配电箱安装。 交流接触器安装,维修 四,各种公司,店铺玻璃门安装,维修,更换地弹簧,地锁,门锁,门夹,门把手等。办公家具维修,家庭家具维修,写字台,老板桌https://product.11467.com/info/956344.htm
8.太原市电工师傅上门维修线路家庭线路故障电话多少漏电开关检修及更换、电线路断路检测及维修、改装、换灯管、筒灯、吸顶灯 、插座、排气扇、网线插座、https://zhidao.baixing.com/question/5272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