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9日上午,距离拍卖结束还有10分钟,康佳终于如此前业界预料,以4.55亿元出价拍得新飞公司名下三家公司的100%股权。虽然4.55亿元仅比起拍底价高出500万,但已经算是一个不错的结局,使老牌家电品牌新飞不至于走上破产清算的结局。
对大多数00后来说,新飞只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当年,新飞曾与海尔、荣声和美菱并称冰箱界“四朵金花”的新飞冰箱,是改革开放后老百姓第一次“消费升级”的代表,也是众多80后、90后童年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企业家之一,刘炳银和同时代的许多企业家一样,面对所处国有企业的烂摊子,几乎凭借一己之力,用极具个人风格的管理方式带领企业开辟新的战场,盘活国有资产,敢于在还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中冒险取胜,也因决策失误错过重大的发展机遇。
刘炳银撒手人寰后,失去自主权的新飞逐渐走向没落。6月初,新飞名下三家公司启动排名的消息传出,令人唏嘘。最终康佳以4.55亿元拍下新飞。
两个月后,8月28日,新飞电器生产启动仪式于河南新乡正式举行。康佳集团总裁周彬在启动仪式上承诺:“康佳虽然重整了新飞,但我想说的是,新飞依然是新乡的新飞。我们珍惜’新飞’这一民族品牌和宝贵资产,我们会继续将新飞扎根在新乡。”
起飞
1941年3月,刘炳银在河北省武安县一座小村庄的贫苦农民家庭出生,15岁起就参加工作。1981年,40岁的刘炳银出任新乡市无线电设备厂副厂长。这家1964年成立、生产军用通讯车的国有军工企业就是新飞的前身。
当时的无线电设备厂产品积压、濒临倒闭,内部管理混乱。几任领导相继离开后,1983年,刘炳银升任无线电设备厂厂长兼党委副书记,开始对内进行整顿,试图改变以往国企中组织管理松散落后、人浮于事的局面。
新飞转而生产冰箱,一开始也是出于刘炳银想要拯救无线电设备厂的目的。为寻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刘炳银到当时国内开放程度较高的东部沿海地区进行市场调研,他在多个城市看到消费者排长队抢购冰箱的场面,从中看到了新飞的机遇。
李连印在书中回忆,当时刘炳银通过关系找到北京“雪花”冰箱厂的厂长刘继超,“使尽浑身解数,终于搞到点儿‘情报资料’”,从而写出一份32页的转产电冰箱“可行性报告”呈交上级主管部门。为获得领导同意,刘炳银亲自到省政府会议室门口堵住当时的河南省副省长闫济民,向其介绍转产电冰箱的计划。
1984年12月,新乡电冰箱厂投资1800多万的一期工程破土动工,无线电设备厂正式转产电冰箱等家电产品。刘炳银与多个国家的外商谈判后,最终决定引进意大利飞利浦公司的6条电冰箱生产线,生产销售“新飞”品牌冰箱。此外,新飞又与北京“雪花”电冰箱厂联合安装了9条国产生产线。1986年11月10日,年产10万台电冰箱的生产线正式建成投产。
很多人曾多张瑞敏砸冰箱一事津津乐道,刘炳银也曾砸过冰箱。
这天上午,刘炳银当着邀请来的数百位经销商、媒体记者和新飞员工的面,举起大锤砸向现场一字排开的400多台劣质冰箱,表示“如果把这样的产品卖给用户,不要说让消费者来砸我们的饭碗,我们自己就把饭碗敲掉了。”1990年9月,从国外考察回到公司的刘炳银,发现再次出现产品积压现象,展开全员质量整顿。他宣布全厂停产一个月,免除副厂长的一切职务,管理人员的工资一律下调30%,又集中销毁1004台不合格产品。
用段子式的金句向人们介绍自己的管理理念是刘炳银特有的方式。李连印在书中记录下刘炳银常说的一句话:“只有首先改良土壤,造出良田,才能种出好庄稼。板结的土地上是长不出好苗苗的。”
为提高劳动效率,激发员工积极性,刘炳银对新飞原有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干部人事制度进行改革,取消了干部职务“终身制”,改为聘用制。以往在新飞流传着“进了新飞门,成了新飞人,不管干不干,总得管我三顿饭”的顺口溜,而刘炳银说,他要“打碎员工的‘铁饭碗’,拆掉国企‘保险箱’,是为了让员工端上‘金饭碗’。”
1997年古叶的女儿毕业后寻找工作,家人本想找刘炳银帮忙安排一份工作,但没想到刘炳银直接拒绝,表示自己没有这个义务。古叶哥哥的女儿想进入新飞工作,刘炳银的回答也十分不近人情,他说“参加招工考试,考上了就来,考不上拉倒。”
当时新飞内部一位副总,因为从自己孩子开办的公司进货从中谋利,被刘炳银撤销职务,下放到仓库当工人。古叶因此写道,“我想这是他不给亲友办事的重要原因吧?否则何以在企业立足和发号施令。”
但同时刘炳银却深受员工尊重和爱戴。新飞公司每年春节后第一天上班,刘炳银都会带领领导层在公司门口给职工拜年,直到他逝世前的最后一个春节。据李连印的描述,刘炳银也很喜欢在职工餐厅与员工一同就餐,其平民形象赢得了员工们的好感。
新飞在刘炳银强硬而雷厉风行的管理下,开始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为日后的腾飞奠定基础。
腾飞
1989年,新乡电冰箱厂实现工业总产值1.92亿元,销售收入达到2.14亿元,分别比前一年增长30.1%和6.4%;实现利润2109万元,利润合计2879万元,完成对国家承包合同的170.1%。
1991年12月,新飞电冰箱厂联合省内外数十家电冰箱配套件生产厂家、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组建成立新飞电器集团,由新乡市人民政府管理。公司仍属于国有企业性质,刘炳银任新飞电器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兼党委书记。
据澎湃新闻报道,一位新飞老员工说,“1991年至1994年,新飞以平均每年40%的速度高速增长,”曾一度进入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前十位。
1994年起,新飞电器集团开始实行股份制改造,通过内部定向募集资金的方式组建河南新飞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员工内部持股比例占17.04%,国有资产股权比例占82.96%。
1994年10月,股份制改造后的新飞与新加坡丰隆集团和新加坡豫新电器合资成立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其中丰隆集团和豫新电器各占股45%和6%。高嘉琳以丰隆集团委派董事会董事身份进入新飞电器的决策领导层。
一位新飞的退休高官曾告诉媒体,刘炳银当时在与丰隆的合资中十分强势,不同意丰隆实现控股。当地政府承诺刘炳银为新飞的永久董事长,对公司重大事项拥有一票否决权,并通过河南省政府驻新加坡代表处在新加坡设立了豫新电器。“这样豫新电器加上新飞集团的股份就是55%,这才说服刘炳银同意。”
合资后的新飞继续前进。
1990年至2000年期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吴邦国、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李长春,以及当时在河南工作的李克强都曾到新飞视察。
折翼
2001年10月1日,河南报业网发布消息,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著名企业家、河南新飞电器集团公司董事长刘炳银因患胃癌,于9月15日在广州南方医院不幸去世,享年61岁。追悼会已在9月19日举行。此后,新飞集团的工作由当时的副总经理李根主持。
而在刘炳银去世前,新飞已经危机渐露。
李连印则在书中提到,新飞在早期取得成功后,因为合资后中外管理层对公司发展战略存在意见分歧,未能及时迈出“多元化”的第二步。
而在2000年,丰隆全盘收购豫新,获得了新飞集团控股权。
新飞的增长乏力从刘炳银去世前就已显现。李连印在书中披露的数据显示,1996年至2000年间,新飞冰箱的销售量从120万台增加到160万台,销售额却始终在30亿左右挣扎,利润率从16%跌到6%以下。而同时期的家电品牌格力和格兰仕在2000年的销售额已经达到60亿元,是新飞的两倍。
李连印在书中记述了一个细节,当时已经病危的刘炳银向副总经理李根嘱咐,希望新飞完成“多元化”转型。他双手合十向李根说:“看来我是指望不了了,新飞现在动作还不迟,你们就抓紧行动吧,拜托了!”
最终在2000年12月,新飞电器的总经理李根宣布新飞将进军空调市场。年产100万台空调器生产线在2001年11月12日建成投产。
2002年,在李根主持下,国有企业新飞集团与子公司新飞电器分离经营,独立运作,目前新飞集团占新飞公司10%股份。
新飞公司继续前行:2001年推出智能冰箱;2003年推出的“欧洲能效A++”冰箱获得联合国节能进步奖;2004年推出拥有7项国家专利的“双冠王”冰箱。天眼查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7年期间,新飞公司申请专利达47项,2005年产品出口量和出口额同比增长42%和58%,还在2007年参与制定了首个杀菌冰箱的中国标协标准。
2005年9月,新乡市政府以5.1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将所持39%的国有股份转让给新加坡丰隆集团,后者因此获得新飞90%的绝对控股权。
2006年,新加坡人张冬贵接管新飞电器,试图引入外企管理方法,空降百名新加坡高管,但因为与新飞以往企业文化“水土不服”,据李连印书中的描述,张冬贵的做法反而造成行政决策部门冗余、效率低下。
有新飞的退休高管曾说,丰隆接管公司后,春节后上班夹道欢迎员工的传统也不再继续。
2011年7月,新飞集团整体划转中航工业,成为中航工业机电系统有限公司直属管理的全资子公司,主营冷藏车、房车、豪华车改装等业务。
新飞电器出现亏损从2011年就已开始。据澎湃新闻的报道,2011年至2016年间,按新加坡汇率计算,新飞电器的亏损金额分别是5166万元新币、1.17亿元新币、3763万元新币、6064万元新币、1.1亿元新币和1.3亿元新币,6年总计5.07亿元新币,约合人民币24.83亿元。而此前新飞没有出现亏损,主要得益于2007年12月开始河南省成为财政补贴家电下乡试点省份,当时整个冰箱行业都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
2017年11月1日,新飞公司发布的一份重整说明称,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和下滑,在过去几年出现持续亏损。迫于资金链压力停止生产活动。据悉,在新飞电器的危急时刻,新乡市政府也与国内大型家电企业进行接洽,希望尽快找到投资人,防止新飞的品牌价值缩水。
对于新飞没落原因,舆论各有解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曹新明曾表示,新飞的衰落还源于其自身产品创新研发和升级不力。
新生
2018年2月,丰隆集团决定作为重整投资人对新飞公司进行5000万注资。2月8日,新飞电器举行“开工仪式”恢复生产,当时新飞电器管理人、丰隆亚洲投资人代表、新飞电器代总经理郭站,新飞电器首席重整官李钆濬,以及新飞的员工、供应商、经销商代表等均出席仪式。
郭站当时接受大河报记者采访时曾称,丰隆亚洲计划向新飞电器注资10-20亿元,用于既有生产线改造、产品研发、市场营销推广等。但事实上丰隆集团承诺的资金并未如期注入,新飞公司很快再次停产。
丰隆集团认为,撤资成功可以使丰隆减少因中国电器市场竞争导致的亏损,对于今后的财务表现会有积极作用。
郭站曾向大河记者解释称,因丰隆集团对新飞公司注资规模已达到外商投资“投注差”要求上限,丰隆集团无法及时向新飞公司提供现金流支持。但另有律师认为外商投资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修改境内子公司注册资金规模,放大外商投资总规模。郭站也承认,外部管理层脱离实际,中层人员流失严重是导致新飞衰落的原因之一。
2018年6月,新飞公司在阿里司法拍卖网站上挂出2条信息,将于6月28日10:00起拍卖河南新飞电器/家电/制冷器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飞公司”)100%股权,起拍价为4.5亿元;于7月5日10:00起拍卖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名下位于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北干道370号、胜利路南段309号等地块的部分土地、房产及建筑,起拍价为1.15亿元。
拍卖页面附有的《关于批准新飞公司重整计划的裁定书及重整计划》显示,新飞公司已于2018年5月18日提出合并重整申请,债权人与出资人分别对重整计划进行表决并通过。
而新飞公司也于6月11日在其官方微博账号“新飞电器”发帖,称公司并没有破产清算,正在推进重整程序,将通过股权公开拍卖的方式招募重整投资人。“重整成功后,新飞公司将获得重生,新飞雄鹰将再次展翅翱翔”。
但是“雄鹰再次翱翔”的价格并不便宜。根据《新飞电器、新飞家电、新飞制冷器重整计划(草案)》,新飞在拍卖前已处于资不抵债状态。经新乡中院审查并确认,新飞公司的大额债权人共有408家,债权总额为22.68亿元;小额债权人430家,债权总额为2048.24万元元;税款债权人2家,债权总额为782.05万元。也就是说,除了要承担拍卖款,参与竞拍者还要承担高达二十多亿元的资产负债和欠款。
2018年6月28日上午10时,新飞名下三家公司的100%股权在阿里司法拍卖官网上启动竞拍。6月29日上午9时50分,距离拍卖结束还有10分钟,竞买号F8731的安徽康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佳”)以仅高出底价500万的4.55亿元出价,新飞电器也得以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