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人员为居民更换厨房插座首席记者王健摄
只要通过手机下单,就有维修人员上门服务,近两年在西安及全国其他城市,互联网家庭维修平台悄然出现在市场上,改变着入户维修这个传统行当。但互联网家庭维修作为一种新兴行业,目前仍缺乏统一标准,服务质量监管仍处于空白。
家庭维修市场的需求日益强烈
如今,用手机购物、订票、订餐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是日常,但是如果家里的电灯不亮了或是电器不能正常工作了,有些小区物业公司可以提供上门维修服务,但是更多的人只能自己想办法找维修工人处理。
侯女士遇到的困境并非个例,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维修服务的家庭越来越多。当前,中国社会正在进入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阶段,另一方面,智能家居设备的花样越来越多,这些因素导致市民对家庭维修市场的需求日益强烈。
家庭维修服务平台应运而生
面对越来越大的需求市场,目前,已有平台推出“O2O”上门服务模式与家庭维修相结合的服务。
与此前家庭维修服务信息中介网站相比,这些新兴平台宣称致力于服务价格的标准化、定价透明化,以及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除了家电维修,目前中国一线城市已进入老房市场,三年以上的房子也会进入维修期。以小维修切入家装,进军客单价更高的换新和改造,成了不少创业者掘金的新思路。打开多个互联网家修平台,维修安装之外还有住房“翻新”“改装”甚至“软包”业务,这些业务往往客单价高达数千元。例如卫生间和厨房的翻新改造,不少平台的价格都在1平方米200元至300元,短短几天完工让居室“焕然一新”的承诺看起来颇具诱惑力。
互联网家庭维修平台存在监管盲区
记者了解到,目前互联网家庭维修平台的用工模式基本都是维修人员自主入驻和挂靠,入驻维修人员只是简单提交身份证、个人照片、技能证件等就可以“入职”,门槛并不高。张师傅在城南经营了一家家电维修店,去年开始,他为了扩展经营加入了一家互联网家庭维修平台,他告诉记者,平台与维修人员之间采取抽取佣金的方式,很多加入平台的维修人员都是像他一样的个体户,这类人群对平台的忠诚度并不高,甚至有些维修人员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回报存在挑客户的情况。
正如张师傅所说,目前家庭维修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当前主流的“O2O”家政服务企业均为平台模式,把具体业务外包,家庭维修人员都是小工、“游击队”。虽然各平台都宣称自己对维修师傅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核,并开展正规的岗前培训,实施阶段性考核,并从售后等多个环节来保障服务质量。但实际上平台招募维修人员的门槛并不高,甚至也存在个体维修人员挂靠平台招揽生意的现象,整体来看,互联网家庭维修行业目前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制度约束,出现问题也很难追责。
另外,信息不对称导致上门服务价格虽有公示但不透明。同品类不同工人服务价格不统一、多收费乱收费现象难以杜绝,维修人员虚报损坏程度借以推销配件等问题时有发生,面对千变万化的维修项目和维修内容,统一标准依然难以实现。
另外,相当大一部分家庭维修需求属于突发问题,例如马桶堵了、电灯泡不亮了等,往往需要马上解决。当前诸多家庭维修平台均需提前预约,这种服务及时性的缺失会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对于互联网家庭维修行业缺乏标准化以及人员缺乏监管的现状,有专家建议,应从严制定技术服务规范,提升人员准入门槛。业务流程应全面向用户开放,过程可视且支付透明,确保用户不会遭遇乱收费、多收费。建立线下服务站点,实现社区网格化布局,确保突发性维修需求能够及时解决,进而优化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