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4793.12007对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要求微信文章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作为衡量电气绝缘能力的重要指标,其测量数值的真实性对于电气产品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GB4793.1-2007标准要求,概述其内容,然后从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标准要求、测试方法及实验仪器的角度出发,结合日常检测工作中遇到的具有代表性的技术问题,详细分析产品在设计和结构、检测实验条件等方面存在的严重干扰检验结论的因素,进一步对电气安全风险点进行总结,提出解决方案和技术建议。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是衡量电气绝缘能力的重要指标。随着科技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电气产品的便携性,小体积、易携带的电气产品越来越受到用户青睐,但是产品越小,集成化程度越高,其内部设计越复杂,结构布局越紧凑,测量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难度越来越高。如何正确测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值,是当前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

一、标准要求和限值的选取

根据国家标准GB4793.1-2007《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中规定可知,空气中,2个任意导电部件最短距离的测量值可以作为电气间隙值。最小电气间隙应该可以承受电路中由于外因(例如雷击)导致的,或者由于设备工作运行时引起的最大瞬态过电压,如果瞬态过电压不可能发生,则电气间隙按最大工作电压来规定。因此,电气间隙防范的是瞬态过电压或峰值电压产生的危害,其值取决于电路的绝缘类型、耐受电压(工作电压)、海拔高度和电气间隙的微环境污染等级,一般情况下,污染等级2的最小电气间隙为0.2mm,污染等级3的最小电气间隙为0.8mm[1]。

爬电距离是2个导电零部件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要能承受施加在2个电路之间绝缘上的实际工作电压,因此爬电距离考核了绝缘在给定的工作电压和环境污染等级下的耐受能力,其值取决于电路的工作电压、绝缘类型、CTI值和绝缘材料的污染等级。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当满足图1中的规定值,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同样应当满足图1中的规定值,加强绝缘的数值是基本绝缘数值的2倍。

图1电网电源电路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规定值

图2海拔5000m以内的电气间隙倍增系数

二、测量仪器

测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常见仪器为数显卡尺、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精度一般为0.01mm、0.02mm和0.001mm。随着产品不断小型化,依靠游标卡尺和千分尺等常规测量工具已无法满足测量要求,需要借助具有更高精度的测量设备。

目前,国内外的部分实验室已经开始采用影像测量仪和光学测量显微镜等高精度测量仪器[2],其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5μm,与常规测量仪器相比,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注意事项

3.1产品结构和设计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在实际测量时,需要注意观察印刷电路板的焊接点是否存在毛刺,危险带电部件和低压电路之间是否存在固定金属螺栓,为避免形成非预期的爬电路径,需采用试验指或试验针排查出可触及的金属部件,降低产品电气安全存在的潜在风险。

同时,在实际测量时要特别注意设备内部导线的连接方式。如果导线连接采用钩焊的方式,常常会因导线发热引起焊锡松动甚至开焊脱落,导致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减小。对于Ⅰ类设备来说,由于外壳接地,不会造成危险,但Ⅱ类设备不具备这样的保护,因此Ⅱ类设备存在钩焊导线的情况时,必须在导线连接处附加其他措施,如采用紧固装置固定导线,以达到加强安全防护、避免发生危险的目的。

目前,有国内Ⅱ类的医用电气产品连接网电源时,采用将电源软线一端直接焊到电路板上的情况,这样做看似可以减少工序、节约成本,其实是将产品设计成为只有专业人员才能更换电源软电线的Y连接设备,反而增加了用户后期维护的成本,因此,不推荐在Ⅱ类设备中采用钩焊的方式进行导线连接。

3.2选取最短路径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提高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测量值准确性的关键点是正确选取最短路径。GB4793.1-2007作为基础性的标准,在附录C中对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路径做了充分的说明,本研究不再一一详述,仅对附录C中易混淆的部分进行解释和分析。

图3沟槽角度<80°的跨接示意图意图

3.4常见安全标准中对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要求

由表1可知,各类产品对应的国家标准中对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定义基本相同,因为各标准在实验中依据的标准是一致的,即GB/T16935.1-2008《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一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等同采用IEC60664-1:2007Insulationcoordinationforequipmentwithinlow-voltagesystems-Part1:Principlesrequirementsandtests)[3]。

此外,各类产品对应的国家标准中对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方法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工作电压值的选取上(见表1)。以开关电源为例,当污染等级为2、工作电压为220V时,GB4943.1-2011规定的基本绝缘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要求值分别为2.0mm和2.5mm,而GB4706.1-2007规定的要求值分别为1.5mm和3.0mm,因此,通过GB4943.1-2011认证的元器件,其爬电距离值不一定符合GB4793.1-2007的要求,在认可各类元器件证书时,要注意各个标准要求值的差异,避免采用不符合GB4793.1-2007要求的元器件。

四、小结

参考文献

[1]邓振进,GB4793.1-2007标准中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J].医疗装备,2011,24(1):9-12。

[2]曹琛,曹寒梅.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测量方法实用解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9(1):83。

[3]刘婷,金悦,史庆飞.EN62368-1(音视频、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设备:安全要求)的绝缘距离要求[J],电子质量,2019,3(5):69-72,77。

本文转载自《医疗装备》杂志2020年第5期

作者:李妍达,刘培

作者单位: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广东科鉴检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广州:广州开发区科学城玉树创新园J栋103房

北京: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15号院南门208室

长沙:长沙市雨花区保利东郡8栋1803房

深圳:深圳市南山区西丽深圳大学城学苑大道1068号(深圳先进院内)

THE END
1.揭秘高压应用安规中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3. 揭秘高压应用安规中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下) 时长: 23:42下载电子研习社观看完整章节 在遵循安全性和设计指南的同时,要实现尽可能高的功率密度,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高压印刷电路板间距和集成电路封装。本主题将会总结常见终端设备的注意事项并提供了速查表,这些终端设备包括:电信、服务器和无线基础设施;电机https://www.eeyxs.com/livebroadcast/index/playback.html?tid=942&cid=6771
2.灯具GB7000.1第10章标题改为“绝缘电阻和电气强度、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 增加了过电压保护器在试验时的处置规定(10.2); 对附加绝缘、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降低了电气强度的试验电压、修改了接触电流的要求(10.3)。 11)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表11.1中的部分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规定值降低; https://95701577.b2b.11467.com/news/591227.asp
3.电磁炉质量不容乐观该项目是检查电磁炉初、次级电路之间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是否过小,是否对使用者直接造成电击危险。本次测试20批次样品全部通过此项目测试。 5. 能效等级(热效率和待机功率) 该项目是检查电磁炉具体能源消耗是否符合标称的能效水平和是否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本次测试20批次样品全部通过此项目测试。 http://www.gxzp.gov.cn/zwgk/xxgkml/zpxzfzcbm/zpxscjdglj/qtxxgksx_70760/t4141530.shtml
4.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电气安全距离的区别和标准安全工程师电气安全距离是指电气设备上的带电部分与人体或其他物体之间的最小距离,以确保人体或其他物体不会受到电击或电弧的危害。标准方面,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通常遵循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标准,而电气安全距离的要求通常遵循国家或地区的安全标准和规定。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https://www.bkw.cn/angcs/ask/1720386.html
5.第1部分:基本要求电工电子设备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发布单位或类别:中国-国家标准(CN-GB) 发布日期:2015-12-31 实施日期:2016-07-01 废止日期: CCS分类: S04 铁路 - 铁路综合 -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ICS分类: 45.060 铁路工程 - 铁路车辆 适用范围/摘要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https://www.cssn.net.cn/cssn/productDetail/dae082962a99c04846fe7aa52b4b0ba6
6.什么是电气间隙,电气间隙的知识介绍电气间隙指的是两个电介质界面之间的距离。在高压电场下,电器件内部会形成电晕放电区域,而电晕放电常常是由于电器件内存在不良的电气间隙造成的。 1.电气间隙指的是什么 电气间隙在电工中常用来描述两个电极之间的最短距离,使电场能够承受给定电压而不发生局部放电或击穿。电气间隙的大小取决于电极的几何形状和表面材质https://m.eefocus.com/baike/509888.html
7.GB4793112007标准中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PDFGB479311-2007标准中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PDF 4页内容提供方:ldj215322 大小:326 KB 字数:约1.33万字 发布时间:2017-05-10发布于江苏 浏览人气:7654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1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GB479311-2007标准中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509/105516747.shtm
8.不超过2mm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方法国家标准(GB)本标准有现货可当天发货一线城市最快隔天可到! 如何购买?问客服 标准简介 GB/T 16935的本部分规定了印制线路板和类似结构件中不超过2mm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尺寸确定方法,在这些结构中,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相同且均沿着固体绝缘的表面,如第1部分2)中6.2所描述的路径。 http://www.csres.com/detail/195352.html
9.GB/T17215.701——封面增加了 CCS(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代替 GB/T 17215.701-2011”内容; ——更改了中英文名称; ——术语增加了工作标准表、参考标准表、被试设备、仪表试验装置、标称电压、标称电流、标 称频率; ——增加了机械强度、表面温度限值、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供电电源、脉冲试验、平顶波影响、尖顶波影响和高次https://www.163.com/dy/article/I4I8T6NP0553XSBQ.html
10.安规标准确定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在布局PCB时遇到了强弱电的距离问题,搜索后简单总结下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概念,梳理一下我们平时的项目中可能用得到的安规标准。 简单地讲,爬电距离是: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的现象。此带电区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电气间隙是指: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https://blog.csdn.net/qq_41919352/article/details/8107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