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李桂生马苏龙张怡邹俭叶洪波徐宛容唐伟杰朱嵘王昭君陈启昉
图1: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PAS55/ISO55000)建设标准工作程序
国网上海电力参照国网公司资产管理体系规范,分析专业资产管理现状,确定资产管理体系建设方向。参照顶层设计和国际标准的解读,全面诊断差距101项,制定了88项重点工作。结合关键业务试点工作,按照“职责、流程、制度、标准、考核的五位一体”工作要求,按照年度完成体系评价验收的节点,制定详细的体系建设计划。在体系建设准备阶段建立资产管理组织体系,高质量推进资产管理工作;在体系建设攻坚阶段,进行资产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编写;在体系运转阶段落实规范要求并开展基层单位摸底检查,对本部各部门及基层单位进行模拟评价。国网上海电力按照体系建设实施计划和要求,遵循体系建设核心流程,稳步推进体系建设和试运行工作,并定期与基层单位交流沟通。通过建立体系建设周例会制度,定期回顾总结体系建设计划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并落实改进。同时,组织对供电公司、专业公司资产管理体系运转情况进行模拟评价,针对不符合项提出完善建议,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反馈与检查。
图2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核心流程
图3资产管理策略框架
图4资产管理组织架构
7)能力结合公司发展需求及人力资源管理需求,依据岗位工作标准中对岗位任职资格的要求,确定员工能力评估要素,构建员工能力评估模型。员工能力评估模型由隐性能力和显性能力两部分组成,显性部分由资产管理理论知识能力和资产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组成,通过资产管理理论考试成绩、上岗条件(学历、职称)、任职资格考试、技能等级考试、专业调考、管理培训考核等方式对能力进行评价。隐性部分由资产管理核心素质能力和五项通用素质能力组成,于每年年初通过绩效系统由员工的直接主管对其能力素质的每项要素进行评价、打分。公司每年年初根据上一年的评价结果对各层级的员工能力进行分析,提出能力提升需求,作为培训需求的输入,实现能力评价工作的闭环,实现员工能力的持续改进。国网上海电力已开展9853人的能力评价,并就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能力提升工作方案。
图5员工能力提升体系
图6资产管理协同框架
根据资产管理要求,在业务流程中固化协同方案,完善522个流程衔接点,实现了实物流、信息流、价值流“三流合一”,加强了跨部门业务协同。
图7资产管理二级端到端实物流
图8技改大修决策系统示意
首先是开展项目级评估,对各类设备设定重要等级,通过对项目涉及到的改造对象进行评估,综合计算项目建设必要性得分,为项目立项提供辅助决策依据;对设备评分时,从生产管理系统等外围业务系统获取设备的关键属性(例如:故障缺陷情况、资产寿命信息等),保证项目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其次是建立专家知识库;专家知识库建立在技术改造项目管理规范和生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是对各类标准、文件的规格化总结,将可以量化的指标尽可能的量化;技术改造原则文件将各专业设备分为若干大类:架空线路、电缆线路、变电一次设备、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直流电源、防误装置、在线监测装置、自动化设备、通信设备、公用设施以及其它类;在各大专业类别中分别对各种改造情况加以总结归纳,称为条款;在条款之下,分解出具体的业务规则,每条业务规则又由若干条判据组成。
图9技改大修决策专家知识库逻辑示意
图10实施计划统筹工作示意
图11故障抢修系统实施主要做法
图12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覆盖图
通过退役资产管理流程优化与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如下目标:通过废旧物资的拆除清单功能,实现废旧物资交接与保管工作的系统管理,加强拆除现场、仓储环节的管理力度,保证信息流和物流的一致;实现装运、出入库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拓展废旧物资处置系统流程;实现固定资产类废旧物资精益化管理,建立资产编码级别的库存台帐和出入库管理;实现废旧物资网上拍卖竞价功能,满足在线通知、看货、竞价、评标的要求,使投标/评标过程更加规范,评标结果更加客观;通过ERP系统与废旧物资招标管理系统的集成,实现废旧资产处置回收残值的反馈;固定资产报废后的废旧物资出售金额能够针对资产编号自动分摊;资产报废管理流程和电网设备再利用流程将根据新的组织模式和工作流程进行改造,使系统流程密切符合业务流程,保证系统对业务的有效支撑;在ERP系统中建立资产调拨流程实现资产的跨成本中心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