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股价翻倍,海信家电距离第四大白电巨头还有多远?界面新闻·JMedia

海信家电能否成为继美的、格力、海尔之后的第四大白电巨头?

界面新闻|范剑磊

文|读懂财经

作为对比,在2022年度,海信家电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35亿元。也就是说,海信家电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已经接近了去年全年利润规模。

目前来看,海信家电营收规模是格力电器的四成,是美的集团的二成左右。随着业绩的高增长,资本市场开始期待,海信家电能否成为继美的、格力、海尔之后的第四大白电巨头?

本文对海信家电有着以下几个观点:

1,今年以来,海信家电领涨白电板块,核心原因是其业绩的高增长。在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海信家电净利润增速远超格力、美的等其他三大白电巨头。考虑到目前海信家电营收和净利润规模已经远超其他二线白电企业,市场开始期待海信家电成为第四大白电行业巨头企业。

2,纵览白电企业发展历史,格力、美的的崛起有着相似的特点:这些巨头都有着自身稳固的基本盘,也选择了具有长足发展空间的赛道。格力聚焦于空调,有着稳固的线下经销商渠道体系;美的发力多品类家用电器,成长性十足。

3,对于目前家电企业来说,发展空间只剩下存量博弈。以空调市场为例,三巨头占据了约75%的份额,其他家电企业只剩下25%左右的空间。尽管坐拥着品牌优势和巨头高端化的空隙,但海信家电想要拿到四分之一的份额并不容易。

从股价表现上看,今年以来海信家电正在领涨白电板块。

具体来看,在今年上半年A股海信家电股价涨幅高达104.63%,H股海信家电涨幅高达133.45%。而在这半年间,白电巨头美的集团、格力电器股价涨幅分别为19.45%、16.14%。此外,其他二线白电品牌涨幅也十分惊人,长虹美菱、奥马电器上半年股价涨幅分别为83.70%和62.71%,惠而浦期内涨幅为9.68%。

海信家电股价暴涨,其核心原因在于业绩的高增长。

2022年,海信家电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9.7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大幅增长47.54%。而同期,美的、格力的营收增速分别为0.68%、0.2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速则分别为3.43%、6.26%。

更重要的是,进入2023年,海信家电的高增长态势仍在延续。今年一季度,海信家电营收增速为6.15%,并不出彩,反而落后于美的集团的6.27%,但其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速则高达131.11%,远高于美的12%左右的同比增速。

而近期公布的半年度业绩预告中,海信家电上半年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03-14.9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0%-140%。

可以看到,在国内家电市场整体触及天花板的情况下,海信家电反而取得了不俗的增长表现。而从整体营收和净利润规模上来看,高增长后的海信家电已经具备了成长为新的白电巨头的潜力。

2022年,海信家电营收规模为741.15亿元,是格力电器营收规模的四成,是美的集团的二成左右。而其他二线白电企业中,长虹美菱营收202.15亿,奥马电器营收78.43亿,惠而浦营收仅42.64亿元。

在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上,2022年海信家电净利润为14.35亿元,仅为三巨头净利润规模的5%-10%。但是其他二线白电企业中,长虹美菱、奥马电器、惠而浦净利润分别为2.45、4.24和0.28亿元。

从数字中可以看到,海信家电在营收和净利润上与三巨头仍有着极大的差距,但是已经遥遥领先于其他二线白电企业。

难怪有人会说,海信家电能成为继格力、美的之后的第四大白电巨头吗?

第四大白电巨头的故事虽好,但纵观白电产业发展,想成为行业巨头,仍然需要极高的条件。

纵览白电产业发展史,每一个白电巨头的诞生,都是时代机遇和企业奋斗融合于一体的结果。格力、美的、海尔的崛起,都有着相似的逻辑:每个企业都有着自身稳固的基本盘,都成长于一条长坡厚雪的赛道。

格力电器专注于空调赛道,这也是过去三十年间最具价值的白电赛道。而格力的基本盘则在于稳固的线下渠道体系。

1995年,格力推出“淡季返利”制度,平稳渠道库存。当年,格力空调销量已经位居中国首位。1997年,格力电器为防止压价、窜货等问题,成立了由经销商共同参股的区域性销售公司,推动渠道重塑。2003年,格力电器对各地股份制销售公司进行增资控股,使其成为格力电器分公司,直接与二三级市场的经销商合作,解决了企业、销售公司及经销商的利益关系,形成了稳固的线下渠道体系。

美的起家于风扇产品,随后涉足空调市场。与格力不同,美的并不专注于空调,而是布局整个家用电器市场。早在2000年左右,美的就有了空调、风扇、微波炉、电饭煲、抽油烟机等多个品类产品。到2022年,美的在家用空调市场排名第一,在洗衣机、冰箱、电饭煲、微波炉、电磁炉等近20个品类均位列前三名。进入电商时代,美的也是最早布局电商平台的白电企业,获得了丰厚的线上发展红利。

对于美的来说,其选择的赛道是空间更为广阔的家用电器市场,将品牌和渠道资源应用于全品类。

至于海尔,早已是冰箱和洗衣机领域的霸主,这是其稳固的基本盘,海尔选择的方向则是面向全球范围内家庭场景的电器解决方案。近年来,海尔智家抓住消费升级带来的发展机遇,迎来高端化升级,主打三翼鸟场景方案和高端成套产品,实现了快速发展。

可以说,在集团战略不出现重大错误的情况下,稳固的发展基本盘和具有足够成长空间的赛道,是白电企业成长为巨头的必要条件。那么,现在的海信家电还有条件成长为行业巨头吗?

回过头来看海信家电这一轮的暴涨,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是:这一轮高增长到底能否持续?

这一轮家电行业的行情起源于2021年以来的保交楼政策,房地产销售和竣工面积高增长,带动家电行业的高景气度,随之而来的高温天气,进一步引爆了空调行业的行情。

而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钢材、铜、铝、塑料等家电核心原材料价格暴涨,空调三巨头们选择了保利润,纷纷涨价。相对而言,二三线空调品牌涨价幅度更低,性价比更高,因此带来了这一轮二线空调品牌们的集体高增长。

但是,房地产保交楼的刺激是短期的,高温天气带来的销售红利也不可持续,海信们还有机会吗?

从行业层面讲,白电市场依然有机会。以空调为例,近年来,三巨头的市场份额合计在68%-80%之间,波动较大。这个集中度与其价格成反比,即当头部品牌推动高端化升级时,三巨头的累计份额占比将下降,反而更利于二三线品牌的发展。

目前来看,随着增长逐步见顶,高端化已经成为三巨头的重要方向,这也给二三线品牌留下了一定的发展空间。2022年,选择涨价的三巨头份额累计为74.08%,其他品牌则占据了整个空调市场约四分之一的空间。这是海信的机会。

于自身层面,海信家电和海信视像共用同一品牌,而海信视像是国内市场份额最高的彩电品牌,两者间存在一定协同优势。如海信视像通过国际营销进行海外销售,将有利于增强海信全品类家电类产品的协同和共享效应,有利于减少重复投入,降低费用率。

尽管坐拥着品牌优势和巨头高端化的空隙,但海信想要拿到四方之一的份额并不容易。海信不仅需要面对其他品牌的激烈竞争,也要防止家电巨头重新打回来。

商业世界变幻莫测,存量市场的博弈更是刀光剑影,海信家电能否进一步成长为白电巨头,仍有待后续市场验证。

THE END
1.海信家电(000921)股票行情,行情首页中财网提供海信家电(000921)实时行情动态分析,全面报道海信家电(000921)基本资料及重大新闻、行业资讯,浏览海信家电(000921)财务数据、行情数据,公司公告,重大事件。https://quote.cfi.cn/quote_000921.html
2.白电基本盘乏力,海信家电大而不强知识库相比白电三巨头,海信家电三季度业绩表现不俗,尤其是公司净利润增速可谓鹤立鸡群,这主要得益于公司毛利率的回升、海信日立热泵销量翻番以及三电减亏。 一方面,受益于原材料价格回落,海信家电第三季度毛利率回升至22.98%,同比提升了1.35个百分点,这也是自2021年四季度以来,公司净利润连续第四个季度环比提升。 https://www.shichangbu.com/index.php/know_info/64637.html
3.海信家电增收不增利2021年净利润同比下降38.4%在家电行业专家刘步尘看来, 2021年对于家电行业来说依然是形势严峻的一年,能在这一年实现营收近40%的增长,海信家电2021年业绩依然有亮点,“其盈利之所以出现大幅下降,可能由两大原因所致,一是上游原材料大幅涨价,蚕食掉不少整机企业利润。二是当年格力、美的两大空调巨头为争夺老大位置,不断降价促销,带动二三线品牌被动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203312330091330.html
4.海信家电(000921):央空表现优异冰箱外销高增业绩超预期事件描述:海信家电披露2020 年度报告。公司2020 年实现营收483.9 亿元,YoY+29.2%,受海信日立并表影响,营收同比非可比口径,若按可比口径,营收同比增长5.3%;实现归母净利15.8 亿元,YoY-12.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11.0 亿元,YoY-10.6%。其中,单Q4 实现营收135.3 亿元,YoY+29.5%,实现归母净利5.8 亿元,YoY+29.7%,公司https://www.gelonghui.com/news/564455
5.推总数据,2021年,国内家用空调累计零售量同比下滑8.7根据奥维云网推总数据,2021年,国内家用空调累计零售量同比下滑8.7%,冰箱累计零售量同比下降2.1%,洗衣机累计零售量同比微幅增长0.8%。在低迷的市场大环境下,海信空调及冰洗业务均实现了逆势增长。 “其他主营业务”营收的大幅增长是因为合并了日本三电的业绩。2021年5月,海信家电完成收购日本三电控股株式会社(以下简称“https://xueqiu.com/8806901933/240552868
6.天风证券海信家电0009211、预计核心业务增长向好,白电外销降幅收窄分业务看:根据产业在线23M1-2数据,央空方面,海信日立央空销额同比+276%(央空行业+101%);白电内销方面,海信家电空调出货量同比+642%(空调行业内销+186%),冰箱出货量同比-13%(冰箱行业内销-41海信家电-000921-业绩大超预期%);白电外销方面,海信家电空调出货量同比-221http://huiyunyan.com/doc-2ad9e4714a5a7dd4bab14eaa8891e30a.html
7.海信家电最新消息,股票行情,分析,走势15、中联重科:2021年净利同比降13.88%,拟10派3.2元。 16、海信家电:2021年净利同比降38.4%,拟10派2.14元。 17、顺丰控股:2021年净利同比降41.73%,拟10派1.8元。 18、华晨汽车:进一步延迟发表2020年年度业绩和2021年中期业绩。 19、盘龙药业:公司监事亲属在窗口期买卖公司股票、短线交易并致歉。 金山农民 发布https://www.moer.cn/stockcode.htm?code=sz000921
8.2023年家电行业22年及Q1财报总结22年家电板分化加剧23Q1,白电空调内 销需求明显向好,二三线品牌增长更为突出,同时在龙头形成默契追求 盈利恢复的过程中,价格竞争明显弱化,行业整体享受均价提升,因此 二三线品牌在前期极低基数情况下实现扭亏或爆发极大的业绩弹性。 (海信家电净利率从 1.5%提升至 3.2%,长虹美菱从 0.1%提升至 2.4%) 奥马电器也受益互联网金融业务的https://m.vzkoo.com/read/20230523e26f74b8dc1a5267f32e4d26.html
9.海信家电去年净利下滑近四成去年,国内白电企业在原材料涨价、疫情反复、海运成本大幅升高等情况下负重前行。3月30日,海信家电发布的2021年业绩报告显示,去年,海信家电实现营收675.6亿元,同比增长近四成;但9.7亿元的归属净利润同比下滑38.4%,这也是它在2020年之后第二次净利润下滑。https://www.ennews.com/news-10205.html
10.海信大跌,跌懵了!老实说,海信家电的业绩相当不错。2023年,海信家电营业收入856亿元,同比增长15.5%;净利润28.37亿元,同比大增97.73%。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分别是20.87%和59.48%。 这种出色的业绩在反映在了股价上。 2023年年初,海信家电的开盘价在13元左右,到2023年底,这个数字增长到了20元附近;进入2024年后,继续一路飙http://3g.cnfol.com/news/chanyejingji/20240815/30873626.shtml
11.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信家电集团)是一家家电企业,最早可追溯为1984年创立的广东珠江冰箱厂。1992年1月29日,邓小平视察企业,有感于“工厂成立7年,产量翻了16倍”,发表“发展才是硬道理”著名论断,当年企业率先实施完成股份制改造,股票于1996年和1999https://baike.sogou.com/v750218.htm
12.30家家用电器行业公司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近九成预喜(19.92~29.07)数据来源:Choice数据预增幅度方面,截至4月15日,开能健康、顺威股份、盾安环境、奥佳华、海信家电、浙江美大、ST禾盛、四川九洲、\*ST康盛、汉宇集团、兆驰股份、格力电器、毅昌股份、创维数字预计2021年一季度净利润有望增幅翻倍,其中增幅最大的是开能健康,该公司预计实现净利润2000万元至3000万元,同比http://guba.sina.cn/view_830_176995.html
13.海信家电:2023年年度报告.PDF我们挥别了充满挑战的2023年,迎来了满载希望的2024年。2023年,是 海信家电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全球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和家电行业的激烈竞争,公司坚持 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全球56,000余名员工同心协力,攻坚克难,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持续 强劲增长,收入同比增长15.5%,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97.7%,业绩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411/7144064031006064.shtm
14.海信家电:2023年年度报告股票频道海信家电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全球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和家电行业的激烈竞争,公司坚持 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全球?56,000?余名员工同心协力,攻坚克难,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持续 强劲增长,收入同比增长?15.5%,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97.7%,业绩持续领跑行业,国内外市场份额再 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SN20240329000379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