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高、不及时、屡修不好……”家电维修的服务质量向来都是消费投诉中的重灾区,而由于行业准入门槛较低所导致的山寨维修店的存在,更是令消费者苦不堪言。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平均每个家庭拥有七种以上家电,消费者总免不了与家电维修网点打交道。那么面对行业乱象以及众多滥竽充数的山寨维修点,消费者当如何选择呢?
记者日前从中国家电服务维修协会了解到,7月中旬以后,市民可以在专门网站查找到正规家电品牌的维修网点,山寨家电维修点将被清查追踪,由来已久的家电维修行业乱象有望得到根治。
维修投诉率居高不下
众所周知,家电维修市场乱象屡遭诟病,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公布的质量消费投诉维权分析数据显示,在其2011年受理的9809件次消费者投诉中,家电维修占据5.14%,所占投诉比例居高不下。
除此以外,维修费用的居高不下也让消费者怨声载道,一些不合理的维修费用导致家电产品“修不如买”的现象屡见不鲜。家住北京市来广营社区的付松最近就在为自家冰箱的维修而烦心,据他介绍,由于已经过了三包期限,所以只能自掏腰包请维修公司上门服务,但是由于维修费用没有明码标价,修完之后,维修人员列出了上门费、开机费、工时费、材料费等一长串名目复杂的账单,让原本1000多元的冰箱光维修费就花掉了500元。
其实,早在2005年底,国家发改委就发布了《家用电器维修服务明码标价规定》,明确要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家电维修服务经营者必须按规定实行明码标价。但这只是规定家电维修经营者必须实行明码标价,而经营者可以“自主定价”,由于价格标准是多少在《规定》中并没有明确界限,所以就给家电维修店收费标准“自己说了算”留下了可乘之机。
“山寨军”扰乱市场
国内家电维修行业之所以深陷丛丛乱象之中,除了市场发育尚不成熟以及相应标准体系仍不健全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山寨维修店的混淆视听。王岩表示,非正规的服务网点上门服务的时候,采取乱收费的同时,维修水平和更换配件也难以保证规范标准。
中投顾问家电行业研究员任敏琪认为,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低,对于维修店的准入条件没有明确规定,导致了许多山寨维修店混迹品牌指定维修点。
“正规军”网上公示
王岩表示,中国家用电器服务维修协会还联合北京市消协等等单位组成北京市家电维修市场规范工作协调小组,依据《家用电器维修服务部等级评定规范》、《微型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维修服务部等级评定规范》,对家电维修网点企业等级资质进行综合评定。同时,利用电子商务监控系统,组织查处在京登记注册企业假冒知名家电品牌生产和销售企业维修服务点、特约维修服务点的违法行为,规范家电维修企业的经营行为。
建议使用IE6.0以上版本浏览本站显示器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像素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