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到购物车时一个价,领了补贴券后却大幅涨价,“优惠”后的价格与此前并无太大差别——人们不禁要问,国家给的补贴去哪儿了?优惠了谁?虽然一些商家声称临时涨价是市场行为、国家发放补贴没有规定不允许价格波动,但众多品类商品同时突击涨价,耐人寻味。有地方针对骗补行为开出罚单,也证实了部分商家“薅国家政策羊毛”确有其事。
今年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要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让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惠及广大企业和消费者。此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在各地加速推进落实。这几天,适逢“双11”网购热潮,以旧换新补贴进一步激活了消费市场,拓展了消费空间。数据显示,诸多品牌的成交量、成交额都相当可观,消费者、商家、电商平台都获得了不少实惠。
消费品以旧换新,既惠企又利民。给消费者的优惠被商家“截胡”,提振消费信心、刺激消费的预期就可能被打折扣,如此挖国家政策的墙脚,某种角度上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眼前的进账只是“吃了上顿”,那下顿呢?只有真正将实惠送到消费者手中,让真金白银的补贴落袋为安,才能从消费端激活更多需求。
总之,惠民补贴绝不能被“中间商赚差价”,每一笔优惠都应实实在在送到消费者手中。(吴迪)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