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无人机的操作也趋于专业化。以前大学生会赶在毕业前把汽车驾照考到手,这“届”年轻人,似乎开始扎堆报考无人机飞行执照。8月15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南京一家无人机培训基地发现,虽然天气炎热,但仍有多组学员在空旷的草地上排队练习操作无人机。只见一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围着桩子呈“8字形”回环绕圈,手持遥控器的学员额头上布满汗珠,不敢有丝毫懈怠。
记者现场采访发现,想要考取无人机飞行执照的学员呈现年轻化的态势,在场的几乎都是“00后”,且以在校大学生居多。基地教练称,他从业以来带的学员大多数都是大学生。记者了解到,这些“00后”考无人机飞行执照基本都是因为“艺多不压身”,为将来就业增加“砝码”。基地负责人王先生也提醒道,由于无人机培训属于新兴行业,市面上机构良莠不齐,年轻人选择时需谨慎。
记者实探无人机培训基地
学员几乎都是“00后”年轻人
8月15日下午,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驱车来到南京江心洲的一家无人机培训基地,这是一片占地近100亩的场地。里面搭建了一座两层小楼,一楼一侧是个“机库”,里面摆放着多旋翼、固定翼、垂直起降固定翼等各种样式的无人机,体型要比常见的航拍无人机大好几倍。在旁边空旷的草地上,多组学员在遮阳棚下排队等待着练习操作无人机,像极了驾校里等待练车的场景。随着“嗡嗡嗡”的声音响起,一架多旋翼无人机在烈日下缓缓升起,周边幽绿泛黄的长草,因为螺旋桨腾空产生的巨大风力倒伏。数米开外,一名学员用遥控器推动油门杆操控着无人机,教练员在旁指导。
负责人王先生告诉记者,培训基地他们已经开了3年,今年3月刚搬到江心洲来,“我们这个基地,不光承接学员培训,还承担着物流、测绘和勘探等任务。”王先生说,搬迁后的第一期开班他们就接收了二三十名学员,“最多的时候是今年6月份,一天来培训的学员能达到60多人,现在天气很热,但每天也有20多人来训练。”
无人机训练场
王先生介绍,目前他们培训的无人机飞行执照分两种,视距内(飞手执照)和超视距(机长执照),飞手执照的培训费用在八九千元左右,机长执照的价格则略微贵一些。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机长执照有资格向上级主管单位申请空域或航线,而且无人机的通航企业需要有机长执照的资质。大部分学员考的都是机长执照。”
基地的袁教练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他在大学的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无人机方向),毕业后自己慢慢考了教练证,目前已经从业3年,“这3年来我带过几百名学员,学员的数量逐年递增。”袁教练说,他带过的这些学员中以大学生居多,或者是应届毕业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传媒学院,包括一些专科院校的学生都有。学员还是以男生居多。”
年轻人中在校大学生占比较大
多为就业途径多元化考虑
在学习无人机飞行的学员里,记者还发现了两名女生。今年20岁的肖雯就读于无锡的一家本科院校,开学念大二,“我的专业是测绘工程,有一次在学校上课的时候,老师提到我们可以去考无人机执照,对专业有帮助,以后可以操作无人机进行勘测。”肖雯说,目前班上就她自己在考这个执照,但是大二大三的学长学姐基本都会去考,“至于这个证对于未来就业的帮助,我现在还没有比较明确的方向,就觉得技多不压身。”
大学生学员接受紫牛新闻采访
肖雯告诉记者,自己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无人机,学习了之后觉得还挺有意思的,一开始上手稍微有点难,不过熟悉了就好,“我学完之后也会考虑买一个无人机玩玩,我还把考无人机飞行执照的经历告诉了同学们,他们都挺感兴趣的,说也想等放假找基地训练。”
王先生表示,专门为了学习航拍来考无人机飞行执照的学员不多,来考无人机飞行执照的基本上都是想要从事消防、物流、测绘、农业植保等职业的人群。有的摄影工作者为了获得更好的航拍高度也会报名。有证上天后,飞手所申请的飞行空域权限将扩大,飞行高度可以达300米以上。
低空经济下无人机培训行业兴起
培训机构良莠不齐需鉴别
无人机送快递、喷洒农药、送外卖......近年来,低空经济的形态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今年起,《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开始实施,操控小型、中型、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的人员应当申请取得相应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也就是说,和开汽车一样,部分无人机飞手也需要通过规范的培训考取执照。
记者了解到,位于江心洲的无人机培训基地自3月以来已经培训300多人,未来这里也会成为南京新增的一个无人机飞行执照考试点。位于江北新区的江苏首个民航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培训与考试中心,今年已接待来自全省各地3000多名学员。
无人机培训基地
根据王先生向记者提供的官方资料显示,目前南京具有培训无人机执照的正规机构只有3家。“之前就有几家不正规的机构把我们的资质PS之后,拿过来自己用,甚至还拿去交通局申请其他材料,交通局的工作人员还以为我要开分支机构。但其实这个资质是有编码的,在民航局的官网是可以检索到的,所以学员在选择培训机构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
紫牛新闻记者|徐韶达笪越
编辑|徐韶达
剪辑|万惠娟
主编|陈迪晨
图片和视频素材:记者拍摄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邮编:210092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