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7---2021.6湖南省电子学会第七届理事
2017.10—至今湖南省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推广协会会员
2017.9--2020.9湖南省中职电工电子类专业委员会委员
已取得
的标志
性成果
2007年12月湖南省中等学校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师竞赛电子CAD项目二等奖
2009年4月指导学生获省职业技能大赛制冷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项目一等奖
2010年指导学生获湖南省职业技能大赛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二等奖
2011年中职电子电工类专业教师技能竞赛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省三等奖
2011年参与的省级课题中职“大专业小工种”课程开发研究
2012参与了省重点课题能力递进课程实证研究
2014年主编出版了湖南省新课标规划教材《电工技术应用》,参编了《汽车空调原理与检修》教材
2016年论文《电力电子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
2017年参与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标准制定
在项目中
拟承担的
主要工作
制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队伍建设方案及成员发展规划,完善师德师风考核激励机制,提升成员育人本领;
对接行业企业,带领团队成员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建设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带领团队成员进行专业教育教学研究,联合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和服务;
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岗位需求,完善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设施,培养德技兼备的现代职业人。
团队骨干成员
序号
职务/职称
类别
(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企业兼职教师)
专业/学科
任教课程
工作部门(单位)
是否为“双师型”教师
是否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
团队分工(课程模块)
1
中学
一级
专业课教师
电子
制冷技术
岳阳县职业中专
是
电冰箱空调器课程
2
余扬忠
电子电器
电子技术与技能
电子技术课程
3
胡钉
高级
单片机
单片机技术课程
4
李晔
中教
专业教师
电子技术应用
电工技术
电工技术课程
5
秦伟
电器
PLC
技术
PLC技术课程
6
李震
电子技术
电子产品装调
7
李明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8
陶林源
应用电子技术
电工技术基础
9
唐威
工程师
兼职教师
电子电工
电子产品工艺
艾德迅电气公司
否
10
李零
二级
二、学校已有标志性成果
年份
项目名称
项目
负责人
授予部门
获批文件
文号
师德
师风
团队及成员所获市级以上师德师风荣誉或奖励
2020
省优秀指导教师奖
省教育厅
2019
2018
省先进班集体班主任
湘教通[2019]289号
2016
市级优秀班主任
市教体局
2009
岳阳市优秀共青团干部
共青团岳阳市委员会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建设”知识竞赛三等奖
湖南省委教育工委
湖南省教育厅
湖南省教育工会
2017
岳阳市团市委
新时代好少年主题读书活动优秀个人
教育部关工委
岳阳市五四奖章(团体)
岳阳市先进基层团组织
湖南省文明风采大赛优秀指导老师
湖南教育厅
“阳光校园我们是好伙伴”演讲比赛全国二等奖
教育部
关工委
2010
岳阳市优秀班主任
岳阳市教育局
团队
成员
水平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和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入选对象、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湘智库专家、二级教授、芙蓉学者、芙蓉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中职正高级讲师、市级以上学科(专业)带头人、市级以上党委政府及行业认定的专家等
省级专业学科带头人
湘教通〔2010〕304号
2012、6
湘教通[2012]491号文件
牵头建有市级以上名师工作室、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
2013
电工电子技术专业名师工作室成员
岳市教通〔2013〕144号
教学
改革
主持国家和省级“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含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名师空间课堂等)建设项目
2012
专递课堂教学资源
2014
同步课堂教学资源
团队成员获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参加省级以上教学竞赛活动(教学能力比赛、说专业竞赛等)获奖
2007
湖南省中等学校信息技术类专业教师竞赛电子CAD项目二等奖
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
2011
省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类专业教师技能竞赛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三等奖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成果获湖南省中职加工制造类专业建设成果二等奖
教学团队成员
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说课比赛二等奖
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建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015年以来,成员主持市级以上教研科研课题或技术开发(服务)项目
参与《中职“大专业、小工种”课程开发研究》课题
省“十一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
参与《能力递进课程实证研究-----以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课堂研究项目
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专业特色
是“双高计划”入选的学校、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省级卓越院校
2015
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省级卓越院校
是“双高计划”入选的专业群内专业;教育部认定的示范专业点和骨干专业;是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是省级卓越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群、省级一流(示范性)特色专业群核心专业
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
省级卓越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群
主持国家和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牵头组建市级以上职业教育集团
参与岳阳职业教育集团
牵头建立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
承接国家或地方、企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或研究课题,建有市级以上协同创新中心
2015-2020
湖南艾德讯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开发支持
2015年以来,学生在国家和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科竞赛中获奖(含世界技能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
单片机赛项
省一等奖
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组织委员会
邹雄省二等奖
陈镔镔省一等奖
彭俊涛省二等奖
杨赓省二等奖
陈镔镔省二等奖
许粤军省二等奖
晏文滔省二等奖
周艳毛文制冷项目省
一等奖
鲁立军电子产品装配
二等奖
李隆平电子产品装配
三等奖
开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三、团队建设方案
(一)建设基础
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创办于1996年,是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省示范特色专业、省精品专业,是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是省级卓越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群的核心专业。
办学24年来,专业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达490人,配置了较完善的实训室,对接区域电磁铁产业,与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形成了家用电器维修、制冷与空调设备维修、维修电工等专业培养方向。专业教学团队参与了省专递课堂、同步课堂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用,市专业技能抽测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生参加省市技能大赛多次获得省级一等奖。
学校历来重视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建有专业团队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订和完善教师聘任与考核管理办法、工作绩效考评办法,将师德表现、教学水平、应用技术研发推广成果与社会服务成效作为重要内容,定期表彰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和教学团队。多次邀请职教专家到学校进行教师的培训工作,团队成员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明显,学生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娴熟,对口就业率高。
(二)建设目标
将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成为拥有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德技兼备的省级一流教学团队。进行教法改革,提升专业教学能力,为企业输送更多技术技能型人才;进行教学研究,将教学经验成果进行提炼总结与推广;进行深度校企合作,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开展专业社会培训与技术咨询,服务区域产业升级。
(三)建设任务
1.加强团队师德师风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教师创先争优主题活动,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强化师德教育,履行师德规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努力铸就一支忠诚于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让学生尊重、家长信赖、社会满意的教学团队。
加强“三观”教育,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每学年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专题讲座2次,举行1次师德楷模报告会,让团队成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崇高的人生追求影响和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团队职业道德水平。认真学习《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把师德教育工作作为团队成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提升团队成员素质,使教学团队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规范的职业素养。
营造良好氛围,健全工作长效机制。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师德师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修订《岳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行为规范》,规范教师的职业言行;细化师德标准,量化考核指标,建立个人师德档案,形成长效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师德作为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建立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制度。开展推优推先及评优表彰活动,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建立依法治教、廉洁从教、以德育人、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2.提升团队教师能力素质
优化人员结构,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提升团队教师教育教学教改水平,加大实践锻炼工作的力度。安排团队成员李震、胡钉、秦伟分别到中科电气、艾德讯电气、美的集团企业顶岗实践6个月,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深入企业学习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参与岗位实践,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产品升级。安排李月朗、李晔、余扬忠到对口的高职院校进行1个月的专业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学习。每年邀请职业教育专家来校开展教学教研专题培训2次,强化成员的职业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让成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及技能考核标准开发的全过程。从行业企业聘请2名高素质的兼职教师或专家,承担实践技能课程教学。
3.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聘请企业专家、职教专家和课程开发专家来校讲座、培训,使团队成员树立需求导向、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课程观,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整合和开发能力。
建立“引厂入校、订单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开办中科、美的、艾德讯订单班,使学生“订单”培养率达到85%。
深入合作企业,分析与归纳企业典型工作岗位的职业活动和能力素质要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础通用、能力主线、多层共享”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
专业课程体系图
组建校企共同参与的课程开发团队,按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开发基于企业真实产品的项目化校本教材《电子CAD》和《PLC技术》,并将行业技术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企业典型案例融入教学中,建设《电子产品装配工艺》为省级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电热电动器具维修》和《单片机技术》为市级优质课程资源,把《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建成网络自主学习课程。同时,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际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构建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实现中高职无缝链接。
建设“教培一体,开放共享”的数字化、网络化专业教学资源库,依托职教中心,面向学校、企业和社会开放,实现专业教学、员工培训和社会服务三大服务功能,实现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库见图:
专业教学资源库示意图
4.积极推进教法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专业教学团队结合学校和专业的实际,对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变重视知识传授为重视能力培养;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变重教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推行基于真实产品的项目教学方法,借鉴基于工作过程的先进职教理念,遴选典型产品作为教学项目载体为基本思路,实施项目教学的OPTAE五步操作程序,化大班为若干“小组”。学生即生产员工,老师即技术主管,实训教学过程即车间生产、管理过程。教学管理按照企业班组管理方式进行;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做真实的项目、真实的产品,干真活。
充分运用专递课堂和同步课堂建设的信息化课程资源,应用到专业教学,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和丰富专业教学资源;联合优秀职业学校共同开发专业教学资源,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对接企业生产流程,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仿真实训车间,模拟企业工作环境,让学生感受企业工作氛围,熟悉企业文化,提前当“员工”。
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学习教学理论为基础,加强专业教学团队成员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一是组织专业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定期交流心得,互相提高教学能力;二是邀请优秀的职教专家来校进行教学的指导,加强先进教学方法的学习;三是组织专业教师到高职院校和先进的中职学校学习,拓宽教师视野,学习先进经验;四是组织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项的教学竞赛,以赛促学,努力专业教学团队整体教学水平,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5.强化技术技能创新服务
面向电子行业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形成行业、区域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技术工人和高素质劳动者,形成以教育培训与技能鉴定、技术服务、扶贫、对口支援四个项目为主体的立体社会服务网络。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通力合作,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建立2个产品研发中心,利用教学团队成员专业理论优势,结合企业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解决企业的生产技术问题和技术升级创新;根据区域电磁铁产业升级需求,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工作,帮助企业员工进行技术更新,提高员工专业理论水平和专项操作能力。
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社区,一是进行家用电器维修学雷锋活动,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广大人民。同时提高学生专业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定期进行电子电器产品的技术咨询服务,电子电器更新换代快,各种新颖的产品不断涌现,各种名词术语令老百姓眼花缭乱,专业教师运用专业理论,对电子电器产品的各种参数进行咨询解说,进行科学技术普及。
积极参加创业创新大赛,发挥团队成员的集体智慧,对学生的创业创新方案进行指导,同时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6.突出专业育人成效
全面提升专业基础能力、学生职业能力、服务经济能力。推行“学生—徒弟—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校企共育的现代学徒制,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进行全面实施。与合作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招生与招工同步进行,进行订单培养。培养过程中,实施企业班组化管理模式,1个师傅带4至5个徒弟,形成学习小组,实现“学校与企业、基地与车间、专业与产业、教师与师傅”的四个对接,提高专业群人才培养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成以团队为核心力量的科研团队,主持市级以上科研课题一项。增强团队的社会服务能力,形成以教育培训与技能鉴定、技术服务、扶贫、对口支援四个项目为主体的立体社会服务网络。建设期内,实现专业技能抽测市级第一,省市技能大赛一等奖5人次,使学生“订单”培养率达到85%。学生对口就业率95%以上,企业满意度90%以上。
(四)保障措施
1、机构保障
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责任体系,明晰工作标准,明确项目实施的责任人,制定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层层落实责任,确保项目的各个环节的建设能够按照建设方案的要求落实到位。
学校成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学校各处室负责人任成员,负责本项目的建设的协调工作与日常管理工作。
设立建设工作小组。由教学副校长担任组长,专业教学团员成员任组员,承担申报和创建工作。
2、制度保障
依据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岳阳县职业中专学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总体规划》。实行中期检查和验收自评的管理办法,分阶段对团队建设任务检查,监督和协调。确保建设方案顺利实施。
3、过程保障
(1)建立健全监控机制
建立信息采集和绩效监控系统,实行项目建设的目标管理。为确保项目建设方案的顺利实施,实现预期建设目标,领导小组对项目计划进行检测和考核,实现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2)建立质量信息反馈体系
及时的接受社会评价、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价、企业评价、行业评价与学校内部教学督导与评估、各部门的检查与考核、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等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等信息,对团队成员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性的考核,并及时改进提高。
(3)实施团队建设绩效考核
建立团队成员绩效考核机制。实行个人激励机制,对建设成绩显著、效益突出的成员,将安排一定资金予以奖励,奖励和调动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并通过持续改进提高持续改进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
4、经费保障
学校设立专账,确保资金的使用科学合理,并每半年接受一次领导小组的专项检查。
(1)多渠道、多途径筹措经费,保证项目建设资金需要充分利用团队的品牌效应,积极争取学校增加投入、企业行业捐赠,通过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及合作办学、与政府有关部门及行业协会共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与技术咨询服务、深化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增强自我造血能力,积极筹集部分项目建设经费用于团队建设。
(2)开展预算管理,保证项目资金产生最大效用
建立严格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和监控制度,开展预算管理,保证项目资金完全用于团队建设,并产生最大效用。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合理使用每项投入资金,设立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纳入学校总体财务预算,加强对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
四、申请单位意见
申报单位
意见
请申报单位对完成本项目所需的基本条件与组织保障等做出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