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围绕各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家电无疑是这场绿色低碳转型当中的主角。
家电回收
据报道,为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落实家电领域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信部、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了第二批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目前,第二批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申报工作已结束,共有海尔、格力、TCL、美的、长虹、海信、志高、新飞8家企业参与行动,申报废旧家电目标回收总量超过2000万台。
下一步,三部门将持续推进第二批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为家电生产企业、电商零售企业、拆解企业、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所等机构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不断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做法,推动家电更新消费和绿色低碳发展。
据了解,第二批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延续了首批行动的原则,申报企业需要就本年度废旧家电回收目标以及回收体系建设、家电拆解处理、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和措施。鼓励更多的家电生产企业开展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
在此前第一批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当中,海尔、格力、TCL、长虹、美的、海信六家责任制生产企业获得了评估组专家的一致称赞。资料显示,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确定了六家企业开展2022年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目标回收量分别为600万台、512万台、441万台、85万台、40万台和18万台,目标回收总量达到1696万台。
家电网主编李韬认为,我国作为家电产销大国,每年都会生产和消费大量家电产品,作为家电产业生产的主体,家电企业在家电回收环节有着责无旁贷的任务。另一方面,通过家电回收,创造一套完整的回收体系,还能为多元化业务创造营收,推进加速产品研发革新,可以说是多赢。从近两年的行业实践和政策引导方向来看,可以预见,废旧家电回收处理将成为家电企业绿色发展的“必修课”,未来将会有更多企业,参与到这场行动当中。
绿色转型
在“绿色低碳转型”大潮下,除了家电回收再利用,通过绿色制造促进节能减排,一直是家电与消费电子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11月,工信部发布《2023年度绿色制造公示名单》,1291家绿色工厂、104个工业园区、205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成为工业制造绿色转型的榜样,其中,海尔、康佳、美的,联想、立讯电子等众多电子和家电企业入选。
康佳年度ESG(环境、社会责任及公司治理)报告显示,近年来,康佳始终践行低碳“智造”的环保理念,不断构筑共生共融的绿色生产模式,进一步降低生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报告显示,康佳集团2022年化学需氧量、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排放量较去年显著下降。
绿色产品
一直以来,家电产品都是家中的“碳排放大户”,创新出高效节能且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的家电产品成为了低碳绿色的关键。日前,欧盟公布了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过渡期实施细则,并于2023年10月1日正式生效,标志着欧盟积极推动限制碳排放的进程,虽然CBAM目前涉及的六个行业不包括家电,但从更广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家电产品无疑有了新的要求。
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印发《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25年,通过统筹推进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进一步提升高效节能产品设备市场占有率。其中,与2021年相比,在用主要家用电器中高效节能产品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7月,商务部等13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家居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支持家居企业开展绿色制造,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绿色制造示范企业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促进企业加大绿色家居产品研发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居民购买绿色家电、绿色家具、绿色建材等绿色家居产品给予支持。可以预见,绿色节能家电产品将成为未来家电市场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