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用净现值法和动态投资回收期法判断该项目是否可行。假设甲公司设定的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为3年。
计算说明:
折旧/摊销抵税=[8000/20+(4000+2000)/5]×25%=400(万元)
税后资产变现收入=5000+(8000-8000/20×5-5000)×25%=5250(万元)
动态投资回收期=3+(14500-3973.41-4025.86-3594.59)/3209.28=3.91(年)
根据净现值法,因为项目净现值6431.11>0,项目可行;根据动态投资回收期法,甲公司设定的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为3年。动态投资回收期3.91>3,项目不可行。
其他资料:
(1)所有产品按盒售卖,每盒12粒;乙部门目前最大年产能48000万粒。
(2)乙部门年固定制造费用3700万元,年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1650万元。
(3)乙部门年均净经营资产12000万元,公司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10%。
要求:
X产品品牌系列每盒边际贡献=2.4-0.85-0.15=1.4(元/盒)
X产品非品牌系列每盒边际贡献=1.2-0.85-0.05=0.3(元/盒)
Y产品品牌系列每盒边际贡献=8-2.8-0.4=4.8(元/盒)
部门税前经营利润=500×1.4+1500×0.3+1500×4.8-3700-1650=3000(万元)
乙部门的投资报酬率=部门税前经营利润/部门平均净经营资产=3000/12000×100%=25%
乙部门的剩余收益=3000-12000×10%=1800(万元)
①按投资报酬率考核,接受后:
投资报酬率=(3000+270)/(12000+1800)×100%=23.70%
投资报酬率小于25%,乙部门不会接受该项投资。
②按剩余收益考核,接受后:
乙部门的剩余收益=3000+270-(12000+1800)×10%=1890(万元)
乙部门的剩余收益大于1800万元,会接受该项投资。
③采用剩余收益进行考核更符合公司的利益。理由:剩余收益与增加股东财富的目标一致,可以使业绩评价与企业的目标协调一致。
根据(1)计算的边际贡献大小排列,应该首先生产Y产品品牌系列,其次生产X产品品牌系列,最后生产X产品非品牌系。
Y产品品牌系列增加产量=1500×(1+16%)=1740(万盒)
X产品品牌系列增加产量=500×(1+16%)=580(万盒)
X产品非品牌系列增加产量=(48000-1740×12-580×12)/12=1680(万盒)
总税前营业利润=(500+80)×1.4+(1500+180)×0.3+(1500+240)×4.8-3700-1650=4318(万元)。
甲公司是一家小家电制造企业,只产销X产品。公司采用完全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每年按实际产量分配固定制造费用,采用先进先出法进行存货计价。
2022年末,总经理收到会计部门转来的利润表后,比较了2022年和2021年的税前经营利润,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2022年销量比2021年增加24%,但税前经营利润却大幅下降。公司管理层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财务经理建议采用变动成本法重新核算产品成本,然后再作分析。
(1)公司2023年年末总资产2000亿元,负债800亿元,优先股200亿元,普通股1000亿元。公司负债全部为长期银行贷款,利率8%;优先股票面价值100元/股,固定股息率7%,为平价发行,分类为权益工具;普通股200亿股。预计2024年息税前利润360亿元。
(3)公司普通股β系数为1.25,预计发债回购后β系数上升至1.52。
(4)无风险利率为4%,平均风险股票报酬率为12%。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甲艺术中心提供美术艺考一对一授课服务,2023年收费标准为每次课1000元,每次课2小时。艺术中心按照授课教师资历和授课水平发放薪酬,每小时薪酬100~200元,平均薪酬标准每小时150元。艺术中心免费提供画纸、颜料等材料,平均耗材标准每小时15元。艺术中心月固定成本90000元。2023年7月预计有800学习人次,实际有840学习人次。
2023年7月会计部门提供的业绩报告如下:
甲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企业,主要生产和销售A产品。根据客户要求,公司也承接将A产品继续加工成B产品的订单。A产品市场售价210元/件,B产品市场售价350元/件。
公司设有两个分部,第一分部生产A产品,按品种法计算成本。直接材料在开工时一次性投入,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随加工进度陆续发生。月末采用约当产量法(先进先出法)分配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A产品完工后,转入产成品库,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销货成本。
第二分部根据客户订单将A产品继续加工成B产品,一件B产品消耗一件A产品,按订单法计算成本。第二分部可从产成品库领用A产品,也可以外购。A产品在开工时一次性投入,其他直接材料于本车间加工程度达50%时一次性投入。A产品和其他直接材料按订单分别领用,可直接计入订单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变动制造费用按直接人工工时分配,固定制造费用按机器工时分配,计入订单成本。
甲公司为了激励第一、二分部对企业利润作出的贡献,将其分别设定为“利润中心”。为评价各利润中心的经营业绩,第二分部领用A产品按内部转移价格200元/件计价。
(1)月初在产品成本数据。
(2)A产品月初在产品15000件,平均加工程度40%;本月投产81000件,完工80000件;月末在产品16000件,平均加工程度50%。订单#601B月初在产品10000件,平均加工程度55%,月末全部完工;订单#701B本月投产8000件,领用A产品8000件,本月全部完工;订单#702B本月投产12000件,领用A产品12000件,月末均未完工,平均加工程度30%。
(3)本月生产费用。
(4)本月第二分部工时与间接生产费用。
(5)本月第一分部对外销售A产品62000件,转入下一车间继续加工20000件。A产品完工产品月初库存10000件,成本l500000元。第一分部对外销售A产品,每件销售佣金提成17.3元。
假设全年固定成本是月固定成本的12倍。2023年机修车间预计提供1200小时机修服务,根据该模型测算,最接近预计机修总成本的是()元。
2022年10月底,甲企业短期借款余额8000万元。月利率为1%,企业没有长期负债。该企业正在编制11月的现金预算,在确保月末保留最低现金余额1000万元但未考虑借款利息的情况下,预计11月现金短缺6000万元。现金不足时,通过向银行借款解决,银行借款金额要求是100万元的整数倍;借款本金在借款当月月初借入、在还款当月月末归还,利息每月月末支付一次。该企业11月向银行借款的最低金额是()万元。
甲公司产销一种产品,有两个基本生产车间,第一车间半成品直接转入第二车间,第二车间继续加工成产成品,每生产1件产成品耗用2件半成品。第一车间原材料随加工进度陆续投入,投料程度与加工进度一致,加工费用陆续均匀发生。第二车间耗用的半成品与其他材料均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加工费用陆续均匀发生。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留存的月末在产品相对于本车间的完工程度均为50%。公司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采用约当产量法(加权平均法)在产成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
甲公司设有机修、供电辅助生产车间,分别为第一、二基本生产车间提供机修和电力服务,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也相互提供服务。公司采用一次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甲公司2022年7月成本资料如下:
资料一:甲公司考核指标及其目标值。
乙集团采用税后经营净利润和净经营资产净利率两个关键绩效指标,对子公司进行业绩考核,实施指标逐年递增且“一票否决”的考评制度,即任何一项未满足要求,该子公司考核结果为不合格。乙集团对甲公司2022年和2023年设定的考核目标如下:
注:财务指标涉及平均值的,均以年末余额代替全年平均水平。
甲公司管理用财务报表中列示,2022年末净经营资产8000万元,净负债4000万元,2022年税前经营利润3400万元。
新生产线年销售收入2800万元,经营期付现成本前两年为每年1600万元,后三年可降至每年1400万元。2022年末需一次性投入营运资本400万元,经营期满全部收回。假设各年营业现金流量均发生在当年年末。
新项目投产不影响甲公司原项目的正常运营,原项目创造的税前经营利润在未来5年保持2022年水平不变。
甲公司目前资本结构为目标资本结构,乙集团继续按该资本结构进行项目融资(净经营资产/净负债=2/1),预计债务税后资本成本保持5.6%不变。
为确定股权资本成本,乙集团将处于同行业的丙上市公司作为项目可比公司。2022年末,丙公司净经营资产50000万元,股东权益30000万元;股权资本成本为11%,β系数为2.1。市场风险溢价为4%。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1)乙公司投资项目。
乙公司按目标资本结构(净负债/股东权益=2)进行项目融资。税前债务资本成本为6%。该项目可比公司的资本结构(净负债/股东权益)为4/3、普通股β系数为2.6。
(2)丙公司投资项目。
丙公司按目标资本结构(净负债/股东权益=3)进行项目融资。
(3)丁公司投资项目。
2023年年末投资9600万元,项目净现值1632万元。丁公司按目标资本结构(净负债/股东权益=2)进行项目融资。
(4)无风险利率为2%,市场风险溢价为4%;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假设投资项目相互独立,均不可重置,且仅能在2023年年末投资,所有现金流量均在当年年末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