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大修、层层加价、借机“宰客”……近年来,家电维修领域的诸多乱象让消费者叫苦不迭。为进一步规范家电维修乱收费行为,日前,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北京市家用电器维修服务明码标价规定》,明确要求经营者履行明码标价义务,收“上门费”必须提前主动告知消费者,不明码标价最高可罚5000元。
众所周知,家电维修服务是很多家庭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的一项服务,但由于绝大部分消费者对家电维修服务的“内幕”知之甚少,因而在家电维修时屡屡挨宰,不是遭遇“虚构故障”“巧立名目”,就是遭遇“小病大修”“坐地起价”,“家修服务”乱收费现象饱受消费者的诟病,成了消费投诉的热点。
笔者以为,要让家电维修“明码标价”,除了出台“规定”予以规制之外,还需多方发力。
平台要“尽职”。一方面,互联网家电维修平台应尽到事先审核义务,比如维修厂家是否具备资质、维修水平是否达标。若是因审核把关不严给消费者造成损失,平台就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另一方面,应加大对维修资质、维修水平等指标的审核力度,同时对零部件费用及上门维修费用时长进行明码标价,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监管要“到位”。政府监管部门作为市场监管主体,对家电维修服务行业应当多一些突击检查,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建规立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逐步完善行业标准,提高维修行业准入门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