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尘、污垢会在继电器的触点上沉积,会使触点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氧化膜,导致继电器接触不良。
因此需要定期要对触点进行清洗,可以采用四氯化碳液体,这样能够保证触点的良好接触性能。
2.触点电蚀
触点切换的负载多是感性的,在断开感性负载的瞬间,它积蓄的磁能会在触点两端产生很高的反电势,击穿触点间的气隙形成火花,产生电蚀,造成接触面凹陷,引起接触不良,或是将两触点粘在一起不能分离,从而造成短路。
防止触点间的电蚀可以采用设置电阻灭火花电路、设置阻容灭火花电路等措施实现。
3.继电器的触点有三种基本形式:
1、动合型(常开)(H型)线圈不通电时两触点是断开的,通电后,两个触点就闭合。以合字的'拼音字头“H”表示。
2、动断型(常闭)(D型)线圈不通电时两触点是闭合的,通电后两个触点就断开。用断字的拼音字头“D”表示。
3、转换型(Z型)这是触点组型。这种触点组共有三个触点,即中间是动触点,上下各一个静触点。
线圈不通电时,动触点和其中一个静触点断开和另一个闭合,线圈通电后,动触点就移动,使原来断开的成闭合,原来闭合的成断开状态,达到转换的目的。
这样的触点组称为转换触点。用“转”字的拼音字头“z”表示。
1.触头故障
①由于触头的机械咬合(触头上形成的针状凸起与凹坑相互咬住)、熔焊或冷焊而产生无法断开的现象。
②由于没有采用熄弧装置或措施,或参数选用不当而造成继电器的触头磨损,或产生不必要的干扰。
③由于负载过大,或触头容量过小,或负载性质变化等引起触头无法分、合电路的故障。
④由于电源频率过高,或触头间隙电容过大而产生无法准确开断电路的故障。
⑤由于电压过高,或触头开距变小而出现触头间隙重新击穿的故障。
⑥由于接触电阻变大和不稳定使电路无法正常接通的现象。
⑦由于各种环境条件不满足要求而造成触头工作的失误。
2.线圈故障
①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超过技术条件规定值)导致继电器的线圈温升超过允许值而引起线圈绝缘的损坏:如潮湿而引起绝缘水平的严重降低,腐蚀而引起内部断线或匝间短路。
②由于线圈电压接错,如额定电压为110V的线圈接到220V的电源电压上,或将交流电压线圈接到同样等级的直流电压上而使线圈立即烧坏。
③交流线圈可能由于线圈电压超过110%额定电压,或操作频率过高,或当电压低于85%额定电压时因衔铁吸合不上而烧坏。
④当交流线圈接上电压时,可能由于传动机构不灵或卡死等原因,使衔铁不能闭合而使线圈烧坏。
⑤在使用维修时,可能由于工具的碰伤而使线圈绝缘损坏,或引起线折断。
⑥由于线圈电压超过110%额定电压而导致线圈损坏。
3.磁路故障
①在有些直流继电器中,由于机械磨损,或非磁性垫片损坏,使衔铁闭合后的最小气隙变小,剩磁过大,导致衔铁不能释放的`故障。
②交流继电器铁心上分磁环断裂,或衔铁和铁心极面生锈或侵入杂质时,将引起衔铁振动,产生噪音。
③交流继电器E型铁心中,由于两侧铁心的磨损而使中柱的气隙消失时,将产生衔铁粘住不放的故障。
④棱角和转轴的磨损,导致衔铁转动不灵或卡死的故障。
4.参数不稳定
电磁继电器的零部件相当部分是铆装配合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铆装处松动或结合强度差。这种毛病会使继电器参数不稳定,高低温下参数变化大,抗机械振动、抗冲击能力差。造成这种毛病的原因主要是被铆件超差、零件放置不当、工摸具质量不合格或安装不准确。因此,在铆焊前要仔细检验工摸具和被铆零件是否符合要求。
5.玻璃绝缘子损伤
玻璃绝缘子是由金属插脚与玻璃烧结而成,在检查、装配、调整、运输、清洗时容易出现的插脚弯曲,玻璃绝缘子掉块、开裂,而造成漏气并时绝缘及耐压性能下降,插脚转动还会造成接触簧片移位,影响产品可靠通断。这就要求装配的操作者在继电器生产的整个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零部件应整齐排列放在传递盒内,装配或调整时,不允许扳动或扭转引出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