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端午假期经济火热,但“端午档”电影票房却迎来“腰斩”。据电影数据平台猫眼专业版6月11日公布的数据,中国内地端午档(6月8日至10日)总票房为3.83亿元人民币,为近十年来同档期的第三低,仅高于2022年和2020年。与去年端午档相比,犯罪题材电影《消失的她》单片票房超5亿元,带动整个档期总票房突破9亿元,这个数据比今年端午档全票房还超出5亿元。
对此,猫眼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张彤指出,“缺乏能带热大盘的商业大片,所有新片的档期票房均未过亿元,总体票房表现低于预期。”当前,人们将希望寄托在即将上映的影片上。根据电影数据平台猫眼专业版和灯塔专业版的数据显示,暑期档已经定档的影片类型多样。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在电影产业链中,发行上承制片方,下连院线播映方,是将影片全国推广的渠道,整个电影产业链的参与者众多。
电影制作方主要包括国内外文学与剧本等原始作品方,如国外的漫威、迪士尼,国内的华策影视、腾讯文学等;内容出品方包括海外的华纳兄弟、环球影业,国内的万达影视、华谊兄弟等专业影视公司;宣传发行方包括华纳兄弟、环球影业等传统影视公司发行方,以及淘票票、爱奇艺与猫眼电影等网络发行方;电影产业链终端的院线平台代表公司有海外的AMC与国内的万达影院、大地影院、横店影视等。
2024年中国十大电影公司汇总如下(注:排名不分先后):
综合来看,中国电影产业头部企业主要有万达电影、中国电影、上海电影、光线传媒、华谊兄弟等。
万达电影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在国内拥有开业影院905家,银幕7546块,其中直营影院709家,银幕6,156块。市场份额16.7%。在特效厅方面,公司拥有387个IMAX影厅、21个杜比影院影厅和49个CINITY影厅,IMAX银幕数量全球领先。到2019年,万达电影观影人次已突破2.3亿,打破国内电影市场纪录。
万达电影主投主控的《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拿下今年“端午档”票房冠军。
据企查猫股权穿透图显示,万达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投资企业共294家,包括杭州拱墅万达电影城有限公司、深圳华夏天泓影业投资有限公司、西安万达国际电影城有限公司、大连奥纳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郑州万达电影城有限公司等。其中,公司投资企业布局主要分布在杭州、深圳、西安、大连、郑州等。
2024年,公司将继续加强和万达广场及市场优秀商业地产开发商合作,加大项目拓展力度,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重点打造旗舰影院。截至2024年4月,公司主投主控的4部电影已在2024年定档,部分电影按照计划拍摄和制作,公司将根据题材类型、受众群体、制作周期等多方面因素选择重点档期上映。
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影”)成立于2010年,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联合7家战略投资单位共同发起设立。2016年8月9日,中国电影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第一家登陆A股市场的电影国企。2024年5月23日,入选“2024·全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
2023年,中国电影全年出品并投放市场的影片共37部,累计实现票房268.89亿元,占同期全国国产影片票房的58.45%。出品影片在国产影片票房前十中占据6位,并斩获华表奖、金鸡奖、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麒麟奖等129个奖项,其中电影《满江红》《人生路不熟》《孤注一掷》分别取得春节档、五一档、暑期档的票房冠军。中国电影主导出品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2》成为国内评分最高的科幻电影,在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全球总票房达6亿美元。
据企查猫显示,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09日,注册资本186,700万元,法定代表人傅若清,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电影摄制;电影发行;电视剧制作;影院、院线的投资、经营、管理;影视器材生产、销售、租赁;影视设备、车辆的租赁;美术置景;影视作品、节目的后期制作;影视技术服务;电影新媒体的开发等。
上海电影
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影股份”)为国内首批实现A股主板上市的国有电影企业之一,上海电影汇集“上影发行”“联和院线”“SFC上影影城”等几大行业知名品牌,通过构建“影院+”的多功能复合业态,实现“电影+”的产业生态布局,致力于成为中国影视文化产业中最具核心竞争力与持续创新力的优质上市公司之一,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多元化的电影文化娱乐生活需求。
2023年,上海电影直营影院累计实现票房6.32亿元(含服务费),同比2022年增长129.71%,同比2021年增长19.87%;市占率为1.17%,较2022年同期提升0.25个百分点,较2021年同期提升0.05个百分点;累计实现观影人次1,224.76万,同比2022年上升127.34%,同比2021年上升13.72%。截至2023年末,公司共拥有已开业直营影院“SFC上影影城”51家,银幕总数为375块。
猫眼娱乐
3月21日,猫眼娱乐发布了2023年全年业绩公告。在娱乐内容服务板块,猫眼娱乐持续在项目开发、出品和发行等方面助力国产影片,在报告期内,猫眼娱乐参与宣发国产影片52部、其中主控发行国产影片共30部,影片数量和累计票房均创历史同期新高。此外,猫眼娱乐对头部影片的参与数量和深度有明显提升,2023年中国电影票房前十的影片中,其中4部由猫眼娱乐主控宣发,5部由猫眼娱乐作为主出品方,参与出品的影片更是高达8部,所涉影片票房覆盖率亦创历史同期新高。
光线传媒
光线传媒成立于1998年,2000年成立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一直是中国传媒娱乐业的先锋和领袖。2011年8月在国内创业板上市,现在是国内领先的传媒影视娱乐集团,e标是光线的标志。主营业务包括电视节目制作与发行,电影投资、制作、宣发,电视剧投资、发行,艺人经纪等。2012、2013年投资制作发行影片20部,总票房超过40亿。
光线传媒2023年年报显示,电影业务方面,2023年光线传媒电影的上映数量票房表现及电影业务收入、利润较上年同期均实现大幅提升。公司投资、制作、发行并计入本报告期票房的影片包括《深海》《满江红》《交换人生》《茶啊二中》《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这么多伞》等11部影片。这些影片每部票房均过亿元,总票房约为84.60亿元,品控十分稳定。报告显示,系列动画电影《茶啊二中2》已进入前期策划阶段,《哪吒之魔童闹海》等动画电影将陆续上映。
金逸影视
广州金逸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逸影视”)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的院线发行和电影放映企业,其拥有的金逸院线处于中国电影院线五强的地位。公司一直坚持“展现电影魅力?传播电影文化”的经营理念,不断为观众创造的电影享受空间。
金逸影视发布2023年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院线票房收入22.52亿元,位居全国第八位。公司旗下直营影城实现票房收入13.03亿元,位居全国影投公司第6名。报告期内,公司参投上映的院线电影共8部,包括《满江红》、《孤注一掷》等重要黄金档期头部作品。未来,公司将会持续提升存量影城盈利能力,加大优质影视剧投资。
据企查猫显示,广州金逸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03月01日,注册资本37,632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李晓文,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票务代理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企业总部管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代理销售(仅限分支机构经营);眼镜销售(不含隐形眼镜)(仅限分支机构经营);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非居住房地产租赁(仅限分支机构经营)等。
华谊兄弟
华谊华谊兄弟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56.43万元,亏损同比收窄91.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680.36万元,较上年同期收窄85.09%。当被问及公司将运用哪些措施实现业绩扭亏时,华谊兄弟回应称,一方面,公司继续深耕影视业务,持续产出高质量的优秀影视作品,并致力于完善及打通IP上下游全产业链,拓宽优质IP的可变现渠道。另一方面,公司积极探索“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以创新科技助力IP多元化开发。
此外,公司持续开发和储备优秀的影视项目,电影方面,由管虎执导,彭于晏、佟丽娅主演的《狗阵》已定档2024年6月15日,由刘博文执导,黄轩、柳岩主演的电影《来福大酒店》已定档2024年6月28日。陆川导演的《749局》、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2》、由陈凯歌执导,朱一龙、张子枫、辛柏青主演的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2》均进入了后期制作阶段,《特殊的礼物》、《网中人》、《平行任务》、《少年火箭》、《分手清单》、《意外的告别》等多个电影项目也正在加紧筹备开机。
横店影视
横店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横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的跨省院线,由特大型民营企业横店集团投资组建。“横店影视”自2009年运作以来,抓住国家产业政策和电影市场发展机遇,依托横店影视文化产业的品牌效应,在全国兴建了一大批影城,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国院线前列。
横店影视称,2023年,公司影视投资、制作及发行业务营业收入1.50亿元。参与出品的影片《流浪地球2》《熊出没·伴我“熊芯”》《人生路不熟》进入年度全国票房前10位。同时,报告期内,院线放映板块营业收入21.99亿元,同比上升73.70%,公司实现票房收入20.85亿元,同比增长81.30%。公告显示,截至2023年年末,横店影视旗下共拥有514家已开业影院,银幕3225块:其中资产联结型影院432家,银幕2757块,2023年新开23家影院,新增银幕149块,关停影院6家,银幕数33块。
华策影视
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策影视”)是一家致力于制作、发行影视产品的文化创意企业。2010年10月26日,公司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以电视剧为主营业务的上市企业。拥有近20家控股子公司、20余家参股子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民营影视企业之一。
华策影视称,2024年公司计划开机的电影项目有《刺杀小说家2》、《狂野时代》等S级项目,其中《狂野时代》已经在2024年一季度开机,《刺杀小说家2》已经完成项目立项。
幸福蓝海
电影制作方面,公司投资制作了《让子弹飞》《十月围城》《武侠》《血滴子》《白日焰火》《无问西东》《一步之遥》《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西游记女儿国》《秋之白华》《栀子花开》《三城记》《一切都好》《命中注定》等多部电影,票房口碑俱佳。其中集团主控电影《白日焰火》荣获第六十四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和“最佳男演员银熊奖”、第五十一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奖”、第九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男主角”“最佳编剧”等多个奖项。
电影产业发展情况
——中国电影产业处于“互联网+时代”
从1950年发展至今,我国电影行业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为“国有资本时代”、“民营资本时代”、“商业大片时代”和目前所处的“互联网+时代”。
——中国电影市场收入规模
从电影票房收入来看,从电影票房收入来看,2016-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持续增长,并成功突破600亿大关。2019年,我国票房收入达641亿元,较2018年增长5.4%,增速整体呈现下滑态势。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电影票房收入仅为203亿元,不到2019年票房收入的三成。2023年中国电影票房相比2020-2022年三年大幅上涨,已经恢复至2017年水平。。
——中国电影观影人次情况
从观影人次的变动情况看,2016-2019年,国内观影人次不断增长,但增速逐渐放缓。2019年全国电影观影人次为17.3亿人,与2018年基本持平。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国观影人次出现断崖式下跌,仅为5.5亿人,较2019年下降近68.21%。2023年中国电影观影人次大幅上涨六成,人均观影频次上升至2.58次。
——中国电影企业竞争格局
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统计,2023年,2023年,万达影投票房77.85亿元,同比增加88.18%,市场占有率15.60%;横店影投票房18.04亿元,同比增加90.50%,市场占有率3.61%;CGV影投票房13.46亿元,同比增加109.66%,市场占有率2.70%。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基于互联网与电影产业融合的现状,展望未来,用户线上观影行为更加主流化,观影体验升级,观影场景泛在化。在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推动下,电影产业从单点优化步入全面数字化。创新的内容形态、商业模式涌现,创意为先、创作者为本的行业生态繁荣发展,创制体系更加与国际接轨,推动中国电影的全球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步入互联网和电影产业深度融合的下个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