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理由:俗话说人有旦夕祸福,谁也不能预料到明天会发生什么。以前觉得灾难离我们很远,当看到地震、洪水和火灾近在咫尺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家里有一个急救包是多么重要。当朋友安利了我蓝帆家庭急救包之后,马上就给家里买了一个,之前看新闻上说的那些急救用品真的是一个不落。虽说现在不能预知灾害,但是有备而无患!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今年初,美国纽约一栋19层居民楼着火这件事吗?火势持续3小时,造成19人遇难,63人受伤。
▲疫情背景下更是雪上加霜
据事后媒体披露,造成多人遇难的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响,纽约消防队人手不够,最早出警的只有4人,因为火势凶猛,出于安全考虑,他们并没有立刻投入救援,而是原地待命,等大部队集结。
一多个小时后,消防队才正式开始灭火救援,但为时已晚,大楼已经被火焰和浓烟吞没,每个楼梯间都有被浓烟熏死的遇难者。
▲报道称,这是纽约继911之后最严重的火灾
这场事故令人震惊,但要是发生在中国,就算是一个消防员,也要往火场里冲啊!实在不了解美国人的操作。
▲无论多么困难中国消防员也是赴汤蹈火
其实过去几十年,中国城市的楼也越盖越高,高楼失火造成人员伤亡的新闻,屡见不鲜。
▲深圳一座高层居民楼着火
失去生命的惨状,令人揪心。因为很多困在火灾里的人,最后都是被活活熏死的。但凡有个防护面罩和灭火毯,都能自救成功,或者等到救援。
▲楼道口被烧后惨不忍睹
咱们身边就有个活生生的例子,一位记者朋友的大伯住在广州,楼层一共19楼,他家住18楼,有一天楼下忽然着火了。幸亏夫妻俩安全意识到位,家中常备防护面罩。两人戴好防护面罩,抱起孩子就从消防通道往下跑。
跑到楼下后,防护面罩的边缘都熏黑了。幸好防护面罩质量过硬,大人小孩逃过一劫。据消防部门统计,很多火灾中,遇难者并不是被烧死的,而是被熏死的。
▲火的破坏能力超出想象
火什么都烧,能侵吞一切,并且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氰化物、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只要吸入一定量,整个人就会晕晕乎乎的,逃跑的力气都没了。
▲大部分火灾的伤亡都源于浓烟的窒息
因此,家里准备一个家庭急救包,有防火逃生、日常一些伤口的处理、地震灾害避难等急救措施,极其重要。
▲外国的急救包
在不少发达国家,譬如美国、德国、日本都立法要求强制配置充足的急救包。尤其是日本,处于地震带,又临海,灾害频发,在这方面的要求颇高。
▲日本厚生劳动省颁布的条例
日本的规定法国也有立法规定,在法国驾驶任何车辆时,都必须携带急救包。家里也要常备急救包。
其实,国家也鼓励大家必备「家庭急救包」,每次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官媒都会呼吁,强调急救包的重要性。
▲北京市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清单
最最基础的几样,一定要有,应急物品的手摇电筒、救生哨等;应急工具里的呼吸面罩、逃生绳、防火毯等;以及急救包里必备碘伏棉棒、医用药品......
▲消防、急救救援包
扭到脚、割伤手、烫伤、发烧这些小伤小病自己在家处理,避免去医院减少排队、挂号等麻烦。
▲掌握急救知识的人少之又少
确实,作为普通人,别说应急包,不少应急知识大家都没接触过,更别提如何判断一款应急包是否质量过硬?里面的东西是否齐全?
大家一直在找靠谱的家庭急救包,但现在市面上不少急救包,都是小厂家东拼西凑的,小小一个塑料盒子,里面放点碘酒和棉签,就可以夸它是急救箱了。可等到真正割到手,流了血,又或者骨折扭伤,里面有冷敷袋吗?有三角急救绷带吗?
更别提那些大的自然灾害,像是突然的暴雨、台风、地震等,这几年极端灾害太频繁了,都需要急救包来处理措施。
▲自然灾害无情
平时能救急、关键时刻能救命的才叫急救包,里面的产品一定要齐全,质量不能有一点马虎,既要处理好小伤小病,更要帮我们在火灾天灾中保命逃生。
绝对不是小厂家能搞定的。美国、日本、欧盟都立法强制配备急救包,审核标准严格,我一度想海外代购,但是路途遥远价格又贵,还怕携带病毒。
直到和一个朋友聊天,
他给我安利,
【应急防疫】蓝帆家用、
车载急救包(旗舰版)
蓝帆是亚洲排名前列的急救包企业
急救包内单品生产商GAUKE,
高德是蓝帆旗下生产急救包的子公司
点击下方小程序进入专区购买
根据使用功能进行了分类,可以根据是实际场景需要快速寻找所需用品
完全遵守国家应急管理部发布的家庭应急储备建议清单进行的配置
每一款医疗急救产品都在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了医疗器械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