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作为产品业务遍布160多个国家地区的科技型国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走出国门,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索长虹家电业务的“一带一路”之旅。
长虹厨电印尼工厂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一个穿越千年的浪漫理想就此开启。
无数人踌躇满志,远走他乡,祖国繁荣昌盛,一带一路,现代化强国的贸易之船重新起航。
第二站:印尼工厂
长虹是中国首个出海印尼的大家电品牌,于1998年进入印尼市场,深耕25年,已在印尼主要大城市建立分公司和完善的销售、售后服务体系。
目前长虹已成为印尼市场上影响力最大的中国家电品牌之一,是不少印尼消费者所信赖的“老字号”。长虹印尼工厂位于印尼万丹省唐格朗市,2000年开始建厂,工厂面积超10000平方米,累计投资超1000万美元,目前主要生产电视和空调产品。20多年来,印尼长虹生产制造基本实现本地化、现代化,为长虹印尼业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搬迁为契,产能升级
随着印尼品牌业务的快速发展,印尼长虹在2020年实现销量同比翻番,销量的猛增对工厂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订单需求,印尼工厂在2020年10月完成工厂整体搬迁,并顺利完成全新自动化线体的安装调试和试产测试,拥有两条电视机散件组装调试线体,大幅提升了工厂产能和效率。
同年8月,印尼政府对空调进口实行配额政策。配额审批周期长、额度少,空调货源因此变得十分紧缺,严重影响品牌业务发展。经反复论证并报请长美国际决策委员会批准,决定在印尼自建空调工厂,2021年2月空调生产线正式建成投产。
补齐“拼图”,提质增效
2021年,智能电视生产线完成全新升级,引入了全套的背光模组生产工艺,补上了此前缺失的“最后一块拼图”。如今的生产制造流程从发光源、导光片等原材料开始,几乎复刻了总部,基本实现本地化,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本地产业链逐渐完善,如今包装箱、电线电缆等都可以在当地进行采购,有利于减低制造成本,并带动当地产业经济发展。
2022年电视产品单月销量屡创新高,产量同比增长13%,人效增长22%。对于工厂生产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厂根据实际需求,结合库存、以销定产,同时和物流保持联动,部分时候甚至做到了下线即装车发运,有效提升了库房使用效率。与此同时,生产班组合理排班,提高工作效率,单日产量不断刷新纪录。
整合管理,降本增效
为提升工厂生产效率,印尼工厂强化整合管理。过去,印尼工厂使用外租库房,需要额外支出配置库管、保安人员的费用,同时还面临被迫退租风险。经多次沟通协商,今年印尼工厂租下相邻的厂房作为仓库使用,纳入工厂统一管理,有效节省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同时,工厂还加强认证工作的整合管理,将认证方面工作统一纳入到工厂管理,由专人负责,保障了专业性和延续性。
印尼工厂还有许多像Totok这样的本土员工,满怀冲劲,与长虹共同成长。在生产管理效率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印尼工厂培养了一大批业务能力与专业知识兼具的优秀员工。
员工关怀,安全保障
日常除了紧张的生产安排之外,工厂还非常注重对员工的人文关怀。通过一系列活动丰富员工下班之后的生活,比如安排羽毛球赛、足球赛等活动,让大家融入到长虹的大家庭,热爱这个集体。
同时,考虑到海外工厂的安全保障,工厂配备基础的安保力量,并积极做好安全环境的建设,邀请当地政府安全保卫人员身穿制服前往工厂进行巡视,对不法分子起到威慑作用,保障员工及生产的安全。
以厂为家,逐梦前行
印尼工厂负责人王建波,1992年入职长虹,2003年作为技术代表派驻印尼,2008年任印尼工厂厂长,主要负责工厂团队组建、生产、工艺、质量、管理等事项。进厂31年,常驻印尼20年,是印尼工厂不断发展的奠基者、建设者、见证者。
随着长虹品牌电视、空调、冰洗产品在印尼市场的份额逐渐提升,售后管理体系也面临着系列问题,商返机积压导致工厂受损严重。王建波首先梳理业务流程,以管控商返机源头为重点,引进屏COF修复机设备,提高商返机修复率,大幅度减少损失。
20载岁月中,王建波完成工厂整体制造管理模式、工艺流程以及质量体系的升级;不断优化供应链体系,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持续更新产品专业知识,为印尼工厂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通过这些努力,他为工厂的管理和运营带来了显著的改善,为公司在印尼市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长虹在印尼每年的销量增速都保持在25%以上,市场占有率在当地稳居国际家电品牌前五。印尼工厂将在长虹控股集团总部先进智能制造技术的引领下,不断追求更高的生产效率及更优的生产质量,深耕本土,真抓实干,持续提质增效,同心协力、共创未来,为长虹在印尼市场的发展壮大继续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