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上有林林总总的家电,但有些电器未必是适合老人使用的,老年人应该留个神。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什么是要特别的注意的呢还有就是吃什么比较的好呢老人家的养生方法有很多,接下来一起看看。
1中医怎么帮助老人祛湿养脾
祛湿养脾常按3大养生穴位
立秋后,天地阳气渐收、阴寒渐长、早晚温差大。此时,天上有烈日,地上多水湿,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黄帝内经》言“湿气通于脾”。因脾喜燥恶湿,湿邪留滞,最易困脾。为适应自然界由“夏长”到“秋收”的阴阳变化,人体之气血也随之内收。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肠胃功能加强,人们食欲随之旺盛,可以从食物中吸收更多营养滋养身体。
立秋过后终伏期间按摩丰隆、足三里、脾俞等3大养生穴位,可让脾胃变得强壮起来。其中,丰隆穴是化湿要穴;脾俞可健脾和胃;而足三里能补中益气、通经活络。以上3大养生穴位每天按100次,也不失为一种祛湿养脾胃的好办法。
除了按摩祛湿养脾外,还可食疗
忌食生冷食物。刚入秋天气还很热,但阳气已变少,消暑水果都不宜再食用。如寒性的西瓜,老人和儿童在入秋后食用,极易使肠胃受寒而拉肚子。
多吃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此外,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也可多吃。自古以来,猴头菇就被推崇为“养胃山珍”,能滋养肠胃,使其获得充分的能量在秋季运作而不至于受损。
选择清淡的食物。肉食相比,叶类、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补功效更为突出。因此选择一些清淡食物,适当多吃,远远胜过补药的作用。如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湿的功效。中医养生理论还提倡立秋后每天早晨喝粥。粥利于健脾,可助脾胃滋阴,平衡健旺的阳气。
以淡补为主。立秋之时不宜进食羊肉和狗肉等大热食物,应“淡补”,指补而不腻,要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物。一方面可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遗症;另一方面能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础。除了鸭肉外,兔肉、甲鱼、海参等凉性食物都非常适宜在立秋之后食用,以达到滋阴养肺、润燥止干、清心安神的效果。
另外,小编提醒人们,还可吃祛湿热的药物。如暑湿偏重,可用些祛湿热的药物。《本草纲目》称:“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可见,祛湿药物最常用的莫过于香薷。
2最常见的老年病源于青年期
青年期人体机能最旺盛
18~35岁是人体生理机能最为旺盛的时期,是人一生机能的顶峰阶段。从人体各个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角度来看,青年期是最优良的结构与功能表现时期。这个时期,人的机体已经发育完善,尤其是大脑已经到了最丰满的时期,性器官也到了发育完备的阶段。青年期的人肌肉发达、皮肤光亮、神经反应灵敏、思维运作快捷,心理素质明显提高。人们常形容的词语是姑娘一枝花,小伙人人夸。青年人散发着朝气,表现出活力,充满着希望,是最活跃、最有创造精神的优势人群。
青年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但是在健康问题上,人们往往只看到了青年人活力四射的灿烂一面,忽略了此时也是最容易发生问题的时期。实际上,人体在此阶段发生的任何不起眼的纰漏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一生的健康,并留下终身遗憾。归纳起来,在青年阶段从身体保健角度来看需要重视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青年时期易得的病,二是青年时期已经损伤而拖到几年、几十年以后表现出来的病。
老年病要从青年期预防
青年人的身体是人生中最佳状态,本身不会出现太多、太大的毛病。这期间值得重视并可以避免的病是性传播性疾病。性传播性疾病中主要有细菌和病毒两大类。细菌引起的主要是梅毒与淋病。这两种病都是有药可治并能够治愈的,所以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尤其是梅毒,不及时治疗,就会从一期发展到二期再到三期,那就后患无穷了。另一类性传播疾病是病毒引起的,包括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导致的湿疣、疱疹病毒引起的疱疹、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艾滋病等。湿疣和疱疹是可以治愈的,唯有艾滋病目前还不能治愈。对于性传播性疾病,最好的控制办法是预防。
在青年时期受到损伤而拖到几年、几十年以后表现出来的病有很多。现在影响中老人健康的主要疾病,排在前两位的是心脑血管病与癌症。恰恰是这两种威胁生命的大病,起始于青年阶段。就心脑血管疾病而言,青年时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起因。简单地说,要想中老年以后远离心脑血管病,就要从青年时期开始预防“三高”。到了中老年,再想预防就来不及了。因为心脑血管病是长期多年缓慢血管损伤的结果,一旦发病,任何灵丹妙药都不可能让病变的血管系统恢复到健康的状态。至于癌症,更是长期慢性损伤的结果,更要从青年期开始预防才能见效。比如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子宫颈,要10年以后才可能发生宫颈癌;乙肝病毒在肝脏活动10年以后才可能出现肝癌;幽门螺杆菌也要感染10年以后才可能发生胃癌。由此可见,癌症虽然在中老年发病,但根子在青年期。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中老年人多见的腰腿痛,也都是在青年时期过度劳累、过度透支骨骼肌肉健康、过度运动留下的病根。人体任何部位的肌肉,都是由一根根的肌肉纤维组成的,它的拉力、弹力、张力都是有限的。青年人如果凭一时之勇而过度用力,超出了肌肉所能承受的限度,引起损伤,后果可想而知。
3什么好习惯让老人长寿
经常吃香蕉
香蕉含丰富的钾,有防中风、降血压、防心脏病的效果,还有助于抵消饮食中过量盐分对身体的损害。专家建议,要想达到降血压的效果,每天需要摄入4.7克钾,正好是一根香蕉的含钾量。
不要碰公厕门把手
公厕的门把手是细菌及病毒的温床,增加患病几率,英国阿伯丁大学细菌学荣誉教授休·彭宁顿建议:开公厕门时最好用指尖碰门把手下端,或是用纸巾包住手。
用吸管练习呼吸
每天花几分钟用嘴叼着吸管,练习深度、缓慢的呼吸,能提高肺功能和肺活量,可放缓心率,降低血压,延缓衰老。
把家里收拾的干净整洁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弗里德曼博士和莱斯利·马丁博士研究发现:长寿的人多数认真尽责,把家收拾得整洁干净,因为这类人大脑中血清素含量较高,有助于调节饮食及睡眠习惯。
练习深蹲
运动生理学家认为,深蹲能让全身肌肉群都得到锻炼,老年人练习深蹲是预防摔倒的最佳运动。
生病时可喝酸奶
生病时,体内菌群会失调,增加感染几率,要是多喝酸奶,其中的益生菌不仅能保持肠胃健康,还可以增强免疫力。
每天用牙线
口腔健康状况差会减寿6.4年,并为心脏病埋下隐患。而每天用牙线清理牙齿具有预防糖尿病和认知障碍症的作用。
夫妻间适当拌嘴
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发现,夫妇要是强行压制怒气,早逝的可能性会增加25%,还会引发失眠、高血压、心脏病和癌症。适当的拌嘴反而能释放感情、舒解压力。
每口饭要嚼20次
国际内分泌大会上公布一项研究显示,咀嚼少会让人们吃下更多食物,使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翻倍,而充分咀嚼有助于消化吸收。
做菜要少放盐
多数人每天会摄入9克食盐,超出健康标准3克,如果每顿饭少放些盐,会使患中风的几率下降13%,患心脏病的风险下降10%。
爱种花草
园艺劳动可以保护心血管、锻炼肌肉的柔韧性和力量等,1小时的园艺劳动相当于散步5英里(约8千米)。要是身体不适合体育锻炼或者天气不好,不妨种种花草。
每天吃洋葱
每天吃80克左右的洋葱,能降低患直肠癌、结肠癌、喉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其中的抗氧化成分能防止炎症反应,还可以提高免疫力。
晒太阳
专家建议,60岁以上的老人每日应服用10微克的维生素D,并晒太阳20分钟,可提高免疫力和骨骼健康。
咧嘴笑
美国马里兰大学神经科学与心理学教授罗伯特·普罗文认为,幽默能增加人体免疫细胞数量。捧腹大笑能让血流量增加20%,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即使假装咧嘴笑,身体也可释放出愉悦的化学物质,有助于身心健康。
带孩子
带孩子会让人们改掉抽烟、喝酒等恶习,养成健康的生活好习惯。
4老人爬楼梯有哪些注意事项
据专家介绍,爬楼梯上楼相当于做有氧运动,可以锻炼心肺功能,同时还能够锻炼腿部肌肉群,能起到一定的锻炼功效。但下楼梯时,膝关节、踝关节要承受整个身体的重量,不断重复这个动作,会人为加大这些关节的活动量,受压的强度会急剧增加,关节受到磨损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对身体不利。
年轻人可以将爬楼梯作为一种健身方法,一种有氧运动,但是老年人爬楼梯要适度。够爬楼梯时,膝关节要负担体重的3—4倍,容易损伤膝关节,爬楼梯时膝关节弯曲度增加,髌骨与股骨之间的压力也相应增加,会加重膝关节疼痛。小编建议老年人尽量少走楼梯,尤其不要提重物。
5老人小心远离三种家用电器
甩脂减肥机切莫进家门
甩脂减肥机不利于身体健康,估计这早就听说了。其实不少以振动、抖动方式达到减肥效果的电器都不太适合上年纪的人使用。减肥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您自身的运动产生能量的需求,再通过身体分解脂肪来满足这种需求。
随身听最好别用耳机
喜爱音乐、戏剧的老人不少。早年间不少老人喜欢拎个“话匣子”,晨练的时候往旁边一摆,锻炼身体外带艺术欣赏,一举两得。现在视听设备变高级了,很多随身听、手机、MP3不但能播放音乐,还可以收听调频广播,但耳机这东西最好还是慎用。
浴霸不如暖风机
天气冷了,老年人洗澡之前不敢脱衣服,洗完澡又不敢穿衣服,就一个原因――怕冷啊!还好,现在有很多浴室的保暖电器。浴霸和暖风机就是其中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