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走过最冤的路,是维修“刺客”的套路。还没开始服务,先收“上门费”;洗衣机换排水管收费600元,油烟机清洗收费1500元,空调加氟收费2000元……动辄数百元、上千元的维修收费让消费者直呼“修不起”。生活中,由于对家电维修“内幕”知之甚少,很多人都曾遭遇“维修刺客”,但又不得不照单全收。
家电维修何以“刺客”频出?行业门槛低,是很多业内人士普遍共识。许多家电品牌出于成本考虑,大多都将维修服务进行外包。这些外包企业的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加上缺乏有效监管,家电咋修全凭师傅“一张嘴”。尤其是如今家电维修互联网化快速发展,倘若平台对家电维修人员的管理和审查不到位,就会导致大量滥竽充数者混迹其中。此外,家电维修的纠纷,维权举证难,维权成本高,消费者往往自认倒霉,也给了不良商家可乘之机。
民生无小事,尤其是家电家具维修关系千家万户,不可小觑。实际上,除了此次湖北省家电与网络信息产品服务协会和媒体联合推出家电维修“放心网点地图”,此前已有多地多部门从不同层面展开探索。比如,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家用电器维修服务明码标价规定》,明确家电维修服务项目、内容、价格及计价方法都应明码标价。此前,上海市物业中心开通了第三方特约维修服务热线,也让居民有了靠谱选择。这些因地制宜的创新做法,值得更多地方参考借鉴。
以维修正规军击退维修“刺客”,任重道远。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舒心、修得省心,除了需要创新方式方法,还需要多方形成合力。例如,家电企业要提供更加完善、规范的售后服务;平台应完善投诉渠道,提高维修人员违规成本以及规范行业准入;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掌握基本的家用电器维修常识,避免当了“大冤种”。如此,家电“维修刺客”自然也就没了市场。
寻常日子的烟火味儿,就在不起眼的细节中。放眼全国,许多地方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都会为“小修小补”留下一席之地,完善社区便民生活圈。也期待各地能推出更多务实举措,助力质优价廉、诚信可靠的维修服务走进寻常百姓家,乐享更高品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