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实施不过3个月的家电“国补”政策,带给产业、市场和消费的影响,除了出货增长、市场反弹和大中型厂商“赚到钱”之外,还必须要看到:这也在加速家电渠道内部的新一轮商家生死之战,让强者是更强了,但弱者不是更弱,是活不下去的困境。
自今年10月以来,到12月初,一大批多年来征战于四五级市场上的家电经销商告诉家电圈,没想到生意真的会这么差,基本上没办法出货,即使是低于进货价抢单,也卖不动货了。
背后的原因,也令人意想不到:京东、天猫等电商巨头等平台,借助“国补”政策抢走了大量的用户订单和需求,让其它同行们没有完全应对之策;周边不少的渠道商家同行,纷纷获得家电“国补”政策加码后,又分走了“所剩不多”的用户需求,市场进一步向大中型的商家手中聚焦和集中。
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四五级乡镇村市场上的家电经销商,至少有三成左右因为营收、税收及规模实力等原因,未能获得家电“国补”的参与资格。这些乡镇村一级的经销商,过去多年来,完全凭借一些三四线小品牌,或者杂牌、傍名牌的家电商品,以低价优势抢夺市场订单,至少日子还能过下去。现在的市场就是:消费者都会选择“国补”资格的门店和品牌,都会盯着20%国家补贴的产品,总想着“有便宜就得占”,很多用户需求被转移、被抢夺和被透支。
同时,一批拥有家电“国补”资格,但是门店产品线不全、品牌数量不多的乡镇经销商,生意也并不好。家电圈了解到,这一轮家电“国补”政策,并不是拥有参与资格的商家,就能“坐享其成”在市场上分到蛋糕,还是需要在一线市场上参与抢夺。但是,商家之间拼的不是价格便宜,而是品类全、品牌多,以及中高端的产品线丰富。渠道商家手中没有足够的品牌产品,是很难赢得“国补”用户的。
很多家电经销商直言:在2025年家电“国补”政策继续推动并实施的背景下,大家的日子并不会好过,出路也很明显,就是在等待中绝望,在绝望中退出。显然,没有其它更好的机会、可能和空间了。一大批的乡镇经销商们,是时候做好心理准备,不是退休就是放权或者主动退出了。
可以预见,接下来家电渠道商阵营和格局,将会出现新的变化和走势:一是,京东、天猫为代表的龙头商家,全域市场的抢夺,占比、份额不用多说,短期肯定强势领跑,成为“国补”政策的受益者;
三是,深耕各地线下市场的地方连锁卖场和家电大商场,凭借多年的人脉和资源扎根市场,生存没问题;当然,还有一些轻资产运营,要么依附京东等龙头商家,要么依靠海尔、美的等龙头企业的带货达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