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法晚联合报道在日前进行的中国充电桩创新峰会上,北京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牛近明介绍,目前北京市的充电桩总数超过5万个,其中个人充电桩超过2万个。而社会为普通车主提供的公共充电桩则超过6000个。
在调查报告中的300个样本中,63%的电动汽车车主使用过公共充电桩,只是满意度不高。多数被调查者希望,公共充电桩能多安装在公园商超、写字楼等地的停车场。
车主们还希望,公共充电桩能多一些快充。
尴尬
四个充电点
最后一个能用
陆先生刚买了一辆比亚迪秦EV300,准备第二天到石景山国电营业厅去办充电卡顺便充一下电。未想到营业厅的路口在施工,把充电桩的位置给堵上了。如果想充电,必须把车横着停在马路上,这样会影响其他车辆通行。于是陆先生只是办了国电充电卡,但并没有充电。
接着,陆先生又找到石景山体育馆有公用充电桩。但当他到了石景山体育馆却发现,体育馆大门紧锁无法进入。
陆先生只能在附近继续寻找充电点,发现在2公里内的一个小区里有公共充电桩,赶到小区果然找到了三个快充桩,其中一个在充电中。但令陆先生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准备启动充电的时候,电桩居然没有反应。他又按照说明重新再来一遍,结果还是重复错误。没办法,陆先生换了另一个电桩,但结果一样。
这几趟折腾陆先生车里的电也消耗了不少,眼看回去家附近的东升科技园充电没希望了,陆先生当即决定去五环去学院路附近的汇智大厦充电。正在他准备进入匝道驶出五环的时候,车里的剩余电量和里程都双双归零。
好在车里的余电坚持到了汇智大厦的停车场,顺利地停在了充电桩前面。这里有两个充电桩,其中坏了一个。但令人郁闷的是,两个车位都被燃油车霸占着。陆先生拿出充电线使劲拉了拉却发现自己的车怎么也够不着。
但这时候,陆先生又发现了问题,该公共充电桩只支持刷卡。而陆先生手里只有其他充电桩运营商的卡,没有该类型充电桩的卡。没办法,陆先生只得向购车销售求助,对方给他送来了一张充电卡,他才顺利充上电。
现状站点排队得一两个小时
不得不说,陆先生先后经过四个充电点,数量不少,然而不能扫码充电、充电卡不通用、电桩损坏、充电车位被占用等问题却影响着车主充电的体验。
7月30日,记者来到位于四惠东地铁站对面一家宝马4S店内的充电点,5个充电桩中有2个是对社会公用的国电充电桩。
北汽新能源的车主张先生正在这里充电。张先生说,由于没有固定的停车位,家里建不了充电桩,只能到外面来充。“现在充电需要一个小时,但排队就得俩小时,运气好也得排一个小时。”
有的地方充电还要收停车费、卫生费、服务费等。“比如地坛附近停车费每小时10元,每次充电停车费就得20元钱,我一般就得找这种不要停车费的地方。”张先生称。
记者通过e充网APP查询发现,显示的充电点中,189个在五环内,292个在五环外。此外,在城六区内的充电点数量比较少。而城区以外的很多充电点,不少处于旅游景点、高速服务区等地方,充电桩数量比城区内的还多。
调查报告显示,受访车主希望公共充电桩能够安装在公园商超、写字楼等地的停车场。
这也是因为车主们希望充电时能有其他事可做。35.4%的车主会在充电时去附近商超购物,28%的车主会在充电桩附近休闲。
车主希望快充桩能再多一些
目前,充电桩存在城区少郊区多、慢充桩和快充桩配比不合理等问题。
8月2日,记者来到距离首都机场T3航站楼最近的一个国电的充电点,这里距3号航站楼步行只有几十米,开车绕过航站楼也只需要2公里左右的路程。这个充电点有多达50个充电桩。
闫先生说,自己是网约车司机,主要是接送机场旅客,这里能充电,又不收停车费,所以几乎天天来。“这个充电站经常有司机给别人占车位”。
除了占车位问题外,车主集中抱怨的是充电桩快慢充分配不合理,这里50个充电桩,快、慢充各占一半。记者探访时快充全部满员,慢充桩虽然停着车,但并非在充电,而是在排队等候快充。
“我们不会在这里花2个小时以上慢充,希望能提高快充数量。”一位开出租车的司机说。
而充电点中的快充桩更受欢迎,省钱也是主要原因。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是在三环附近的充电点充电,停车费大约为每小时10元,一辆市面上常见的北汽EV200,从50%充到80%,慢充需要大约1.5个小时以上,停车费就要20元。而快充则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完成,慢充要比快充多花不少钱。
说法
充电点规划合理
运维管理是关键
调查报告显示,受访者对于公共充电桩的首要不满因素是充电桩少,其次是对公共充电桩网点少,且管理不好的抱怨。在充电桩问题中,经常坏维修不及时是主要问题,占29.9%。在网点问题中,网点少和车位被占是主要问题,分别占用户反馈的44.3%和18%。
公共充电点应该是解决车主在路上遇到电量不足时的应急之选,为何还会安装那么多的慢充桩呢?
目前,北汽特来电的充电桩在公共电桩中快慢充的比例是55:45,快充略高于慢充。
此外,因为停车位紧张,部分地区之前根本就没考虑车位的配置,以至于建设充电站面临无地可用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