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SPlaza综合能源服务网讯:7月27日,国家电投在京举行“新兴向荣,融汇电投”新兴产业推介会,国家电投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出席会议并讲话。
此前,国家电投于6月9日召开“稳经济、保供应、保安全”部署会,提出首批以绿能零碳交通、绿电转化、大用户合作、分布式智能电网、清洁供暖(供热)、能源生态融合发展六个方向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其中,在绿能零碳交通方向,国家电投在港口岸电、充换电站、充电桩等领域已有广泛项目布局。
那么,“港口岸电”是什么?目前,各方对此有怎样的态度,其进展如何呢?
什么是“港口岸电”?
“港口岸电”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将岸上电力供到靠港船舶使用的整体设备,以替代船上自带的燃油辅机,满足船上生产作业、生活设施等电气设备的用电需求,减少船舶在港口停泊时的污染排放,改善港口及所在城市空气质量。
当前,我国港口岸电电源市场规模在政策的推动下稳定增长,岸电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岸电电源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18.80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4.36亿元,复合年化增长率为6.69%。
随着港口智能化进程的加快,船舶岸电系统将会是未来港口建设的方向,岸电电源也将会是未来港口不可或缺的元素。实施船舶岸电系统改造既能节约能源、为企业减轻负担,又能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在日益重视节能环保的大环境下船舶岸电系统的应用是大势所趋。
政策支持
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任重而道远,交通领域作为能源消耗的重点领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积极开展港口岸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例如,7月25日,广东省发布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推进内河船舶液化天然气(LNG)动力改造和港口岸电建设。
上海市近日发布《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加注(气)站、加氢站、港口岸电、机场地面辅助电源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港口泊位配备岸电设备实现全覆盖,集装箱码头岸电设施使用率达到30%,邮轮码头岸电设施使用率和港作船舶岸电使用率力争达到100%,具备接电条件的机场地面辅助电源设施全覆盖。
国电投、国网已涉足
作为综合智慧能源领域的“领头羊”,国家电投集团已实施了位于海南省儋州市洋浦经济开发区的小铲滩储能型岸电综合智慧能源项目。
海南洋浦港口岸电综合智慧能源项目位于海南省儋州市洋浦经济开发区,于2020年10月开工,由国家电投集团海南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对小铲滩码头3个泊位进行岸电系统建设,以满足3个泊位同时供电的需求。2020年12月完成主体安装,2021年3月份完成设备调试,具备连船试运行条件。
此前,港区用电以南网供电为主,变压器占容费、电费较高。为此,国家电投集团提出岸电+储能+换电重卡设计方案,将岸电整流装置与储能共用,降低储能部分投资,提高岸电设备利用率,帮助用户降低电价成本,提高港口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电投集团综合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运用云中心+5G技术,助力这一智慧港口的建设,其与国家电投海南分公司共同出具了一套兼顾港口岸电、绿色交通、智慧储能的港口能源解决方案,为清洁港口、智慧港口、生态港口建设树立了标杆。
此外,国家电网所属公司亦涉足岸电综合智慧能源。例如,国网合肥供电公司实施了巢湖海螺码头港口岸电综合能源项目,国网湖北电力实施了长江首座水上综合能源服务岸电示范项目,国网天津电力公司参与建设绿色智慧天津港,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助力太仓港建设绿色低碳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