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储能侠”来袭!看他们如何“蓄”势待发
在能源革新的澎湃浪潮里,电也有了“超级存钱罐”,它就是新型储能。
告别“电荒”焦虑,驯服风电、光伏的“暴脾气”,在电网累了、工厂断电时“秒上线”,就像靠谱的能量管家,悄无声息间,让每一度电都恰到好处,新型储能,正温柔改写我们的用电日常。
今天,新质生产力看北京走进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蓝新能源”)、新源智储能源发展(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源智储”),带你打开新型储能这个“魔法盒”。
安全储能技术来袭喂你吃下“定心丸”
在新源智储,众人被“智储·银河”系列超分子全浸没式工商业储能一体机吸引。“这款产品我们在其安全性上进行了技术创新和严格把控,它就像一个安全系数高的‘大充电宝’。”新源智储总经理连湛伟介绍。
“这套系统藏着诸多革新性技术‘彩蛋’,就是全球首创的超分子全浸没技术,里面的电池被特殊超分子液体全方位包裹,好似给电芯穿上坚不可摧的‘防火铠甲’。一旦电池遭遇过充、短路等异常引发热失控,液体迅速吸热、降温,将热量扼杀在摇篮,彻底隔绝火灾隐患,我们测试过最高燃点达1200°C时仍没有引发火情。”连湛伟介绍。
同时,“智储·银河”系列超分子全浸没式工商业储能一体机搭配超分子液体导热特性打造的新型温控技术,同样精妙。它可以精准把控每一寸空间的温度,使整个系统温差小于3°C,单层温差小于1.5°C,营造出恒温25°C“舒适圈”,让电池时刻处于最佳工况,寿命跃至10年以上,大幅降低设备更迭成本,为企业储能投资吃下“定心丸”。
在AIOPS-2000储能大集控智慧运营平台,连湛伟针对安全监测方面介绍:“我们的平台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只需要在这间办公室坐几个人,全国各地就可做到无人值守,提前预警,防患于未然。”目前,AIOPS2000储能大集控智慧运营平台已接入国内外30余座储能电站,并率先在山东沂水储能电站试点无人值守运维模式,保障关键设备电力无间断,安全生产“不掉链”。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统计,2023年新源智储在国内市场储能系统出货量位居第三,占到全国新增装机的10.3%。新源智储作为房山园区的“黑马”,正一步一个脚印,推动着双碳目标从蓝图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牢牢护航国家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半固态储能赛道上他们不断追赶超越
早在2023年12月,蔚来ET7就宣布搭载了150KWH半固态电池,充一次电实测续航超1000公里。这款车的半固态电池就是由卫蓝新能源提供,电芯能量密度高达360Wh/kg,电池包密度260Wh/kg。
“我们日常见到的像手机内的电池都是液态电池,不同的应用场景对电池的各种性能指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当电池中的电解液含量越来越低,那么安全性会逐步提升。蔚来的这款半固态电池在续航、安全等问题上都做到了进阶。这不仅是卫蓝新能源发展中的关键里程碑事件,也推动了新能源电池领域的技术进步。”卫蓝新能源董事长助理陈丽叶介绍。
“我们以‘让人类享受绿色能源’为使命,融合了电池材料、电芯、系统、工艺、装备等领域的高精尖人才,聚焦高能量密度、高安全、高功率、宽温区、长寿命的混合固液、全固态电池等产品,目前产品已应用覆盖车船动力、新型储能、低空动力等多个领域。”陈丽叶说。
此外,卫蓝新能源携半固态储能方案“出海”。在德国慕尼黑国际电子展、美国国际太阳能展等国际盛会上,卫蓝新能源展位人头攒动,外国客商惊叹于中国半固态储能技术突破,签下一笔笔意向订单。
从技术创新前沿到产业纵深拓展,从国内市场深耕到国际舞台崭露头角,卫蓝新能源以开拓者之姿,引领半固态储能潮流,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力量。
领航能源征途新型储能“蓄”势待发
像新源智储、卫蓝新能源这样的新型储能企业在中关村房山园的舞台上还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
于行业而言,这两家“储能侠”是货真价实的新型储能“开拓者”。从材料供应到设备集成,集群效应凸显,区域经济跟着活力满满。放眼能源大局,面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靠天吃饭”、波动大,新型储能“站出来”削峰填谷,让风电、光电稳稳入网。
新型储能企业还有很多,它们正一步步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从蓝图迈向现实,为国家能源安全筑牢根基。未来,且看新型储能这个“魔法盒”持续发力,引领我们奔赴零碳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