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六小发电集团,作为我国央企的中坚力量以及电力装机领域的核心支柱,承载着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保障电力稳定供应、积极贯彻“双碳”目标、促进投资增长、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等多重时代重任,是我国能源经济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五大六小”11家央企旗下已有60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开发、发电、售电、电气装备、电力工程、综合能源服务等。
截至目前,五大六小旗下多数上市公司2023年业绩报告出炉。总体来看各家企业财报,2023年,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装机量、汇率、海运价格等因素,共同影响各企业营收和净利。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6.42亿元,同比下降5.57%,实现归母净利润62.49亿元,同比增长22.27%;销售毛利率为36.36%,同比上升1.93个百分点。
在风电光伏方面,因平价项目以及市场交易电量增加等因素影响,2023风电平均上网电价同比下降2.4分/千瓦时至0.457元/千瓦时,降幅5.0%;电价下行导致公司风电板块实现营收(不含特许权服务收入)273.61亿元,同比增长2.1%,低于同期电量增速。光伏平均上网电价人民币308元╱兆瓦时(不含增值税),较2022年光伏平均上网电价人民币403元╱兆瓦时(不含增值税)减少人民币95元╱兆瓦时。主要是由于新投产的光伏项目均为平价项目。
公司储备资源充足,光伏延续增势。截至2023年末,公司其他可再生能源(主要为光伏)发电装机达到596.43万千瓦,其中光伏新增294.73万千瓦;全年公司其他可再生能源业务(主要为光伏)完成发电量45.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9.8%;同期其他可再生能源业务(主要为光伏)实现营收14.08亿元,同比增长114.4%。2023年公司取得新能源开发指标19.84GW(风电5.07GW,光伏14.77GW);新增风电资源储备24.65GW、光伏资源储备23.95GW,重组的资源储备提升公司增长潜力。
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
国电电力亦是国家能源集团旗下发电龙头,通过水火风光协同发展。公司采用自主投产和集团注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扩张。
按照公司规划,2025年清洁能源控股装机量占比将达到40%。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最大的上市发电公司之一,是中国境内第一个实现在纽约、香港、上海三地上市的发电公司。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43.97亿元,同比增长3.11%;实现归母净利润84.46亿元,同比增长214.33%,扭亏为盈。
2023年公司累计完成上网电量4478.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3%;实现上网电价508.74元/兆瓦时,同比-0.23%。分电源品种来看,公司煤机实现上网电量3758.04亿度,同比增长3.27%;燃机实现上网电量277.06亿度,同比增长5.15%;风电实现上网电量318.35亿度,同比增长16.14%;光伏实现上网电量109.11亿度,同比增长81.67%。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是第一家同时在香港、伦敦、上海三地上市的中国企业。
公司扭亏为盈主要是因为煤电业绩大幅减亏。2023年煤电/燃机利润总额-1.3/3.9亿元,2022年为-60.5/-0.9亿元;风电/光伏/水电利润总额分别为25.6/4.8/13.8亿元,同比变化+11.8%/+8.1%/-15%。
2023年,本集团实现净利润人民币3,093.70百万元,较2022年的3,891.23百万元减少797.53百万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2,753.23百万元。
全年完成发电量31,607,760兆瓦时,获取建设指标3,580兆瓦;装机容量达到15,418.72兆瓦,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在建项目容量1,833.00兆瓦,分布在云南、山东、内蒙古、重庆、新疆、贵州等多个区域。
国家电投——上海电力
上海电力是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旗下最主要的上市公司之一和重要的国际化发展平台,是上海市主要的综合能源供应商和服务商之一,是上海市最大的热能供应商。
截至2023年底,公司控股装机容量为2244.52万千瓦,清洁能源占装机规模的56.12%,风电装机规模386.6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规模511.10万千瓦。
2023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24.02亿元,同比增长8.03%;归母净利润15.93亿元,同比增长376.56%;基本每股收益0.4954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14%。
国家电投——中国电力
中国电力是国家电投的旗舰子企业,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口径发电装机规模6325.4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73.22%。2023年度,公司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23%。
因受公司水电所在流域2023年呈现历史性偏枯,全年水电发电量同比减少35.49%的影响,公司全年亏损8.26亿元。另外,公司煤电业绩超预期,老旧机组剥离效果显著。2023年公司煤电板块实现盈利13.15亿元,超过市场预期。
而在风光方面,光伏装机1201.6万千瓦,较2022年底分别增长794.2和482.7万千瓦。全年风电板块实现净利润31.16亿元(2022年为17.07亿元),光伏板块实现净利润15.04亿元(2022年为10.24亿元),装机规模增速与利润增速基本匹配,反映出新增项目较强的盈利能力。
公司规划2024年新增风电装机约450万千瓦,光伏装机约250万千瓦,新增装机以风电为主,有利于保障项目收益率。
2023年,公司营业额为1033.34亿港元,公司净利润为110.03亿港元,较2022年增加39.61亿港元或56.2%。可再生能源业务核心利润贡献为97.26亿港元,同比增加12.5%;火电业务核心利润贡献为36.11亿港元,扭亏为盈,较2022年增加61.93亿港元。
公司持续推进能源转型,2023年新投产风电和光伏权益装机容量分别为3.1GW和2.2GW。截至2023年底,公司风电运营权益装机容量18.6GW,在建7.3GW;光伏运营权益装机容量3.4GW,在建6.1GW。
从2023年运营情况来看,公司风资源较好,风电利用小时同比增长2.2%,而光伏利用小时下降2%,叠加装机的增长,公司风光售电量分别同比增长12.4%、112%。2023年公司可再生能源业务核心利润贡献为97.26亿港元,同比增长12%。展望2024年,公司计划新增风电和光伏项目装机容量10GW。
为实现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50%目标,公司规划2024年新增风光装机为10GW,全年资本开支599亿港元,其中约446亿港元用于风电、光伏电站的建设。
2023年公司新增装机规模突破13.5GW,总装机规模突破40GW,累计完成总发电量551.79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增长14.12%。其中,风电389.56亿千瓦时(同比+14.75%),陆上风电263.5亿千瓦时(同比+16.53%),海上风电126.06亿千瓦时(+11.21%);太阳能153.54亿千瓦时(+14.23%);水电7.71亿千瓦时(-16.2%);独立储能0.98亿千瓦时(+139.02%)。4Q23公司完成总发电量151.46亿千瓦时,较22年同期+16.19%。
2023年,本集团的收入为2,193.0百万美元,较上年度下降9.8%。2023年,本集团的经营溢利为552.5百万美元,较上年度下降6.3%。
2023年12月31日,本集团权益装机容量达9,622.8兆瓦,同比增加7.1%,其中风电及太阳能合共新增权益装机容量599.8兆瓦、燃气新增权益装机容量45.0兆瓦。风电权益装机容量4,437.8兆瓦,同比增加18.7兆瓦或0.4%;太阳能权益装机容量1,759.4兆瓦,同比增加572.6兆瓦或48.2%。风电、太阳能占本集团权益装机容量的64.4%。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发电厂的控股装机容量达到8,906.7兆瓦。
中国核电
中节能
中节能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以太阳能发电为主、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为辅的上市公司。
太阳能预计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亿元~16.5亿元,同比增长8.18%~19%;基本每股收益0.3837元~0.4221元。
公司2023年全年业绩较上年同期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公司电站装机规模增加,公司加强运维管理,发电量对比上年同期增加;二是公司通过发行低成本绿色公司债,降低存量贷款利率等方式加强资金管理,财务费用下降。
2023年末公司风电累计装机5.67GW,全年新增342MW;运营装机5.35GW,全年新增123MW;在建1.21GW,全年新增核准150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