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电投2022社会责任报告》发布。
《报告》中提出:“由传统发电企业向综合智慧能源企业转型”是国家电投“四个转型”重要内容之一。在此愿景下,国家电投积极开展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实践。
2022年9月,国家电投成立综合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国家电投集团综合智慧能源产业创新中心进行一体化运作,持续探索综合智慧融合发展,不断夯实绿色能源供给能力。截至2022年底,国家电投综合智慧能源项目覆盖县域近500个,在运项目突破700个,同时启动了10个试点区域引领推进“三网融合”落地实施。
综合智慧能源典型项目
国家电投大力推进综合智慧能源,在促进低碳发展中积极作为,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
▌综合智慧零碳电厂创新示范
截至2022年底,国家电投已完成21个省级综合智慧零碳电厂方案及30个市县级开发方案制定,保定、苏州、湖州、兰考等25个示范项目实现开工,可实现顶峰能力95万千瓦、调峰能力131万千瓦、年新增绿电16亿千瓦时、减排总量相当于减少49万吨标煤燃烧。
●家电投首个综合智慧零碳电厂建成投运
2022年12月29日,国家电投首个综合智慧零碳电厂在保定唐县并网发电。
保定综合智慧零碳电厂(一期)项目,建设分布式储能设施350kW/700kWh,分布式光伏46MW,挖掘可调节负荷5MW,实现农村“太阳能集热+户用储能+空气源热泵+三网融合”场景首次应用。项目每年可提供绿色电力5520万kWh,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9万吨、二氧化硫9.43吨、氮氧化物10.5吨,同时优化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益。
▌红海综合智慧能源
沙特红海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是国家电投黄河公司在中东区域开发的首个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是沙特“2030愿景”下三个“千兆计划”之一“红海计划”国际旅游区的专项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在建储能电站之一。
项目建设和运营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开展环境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高峰期提供就业岗位超6000个,开展技能和安全培训;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6.7万吨;以低碳循环经济促进沙特旅游业增收,可让旅游区用上100%的可再生能源。
▌中电长兴零碳数字蒋巷乡村振兴项目
中电长兴零碳数字蒋巷乡村振兴项目是江苏省首个零碳乡村示范项目,通过建设综合智慧能源体系、数字化升级改造和乡村文旅项目,实现第一产业升级改造、第二产业节能减排、第三产业效益提升,打造零碳、数字、幸福蒋巷村。
该项目清洁能源装机规模3.2兆瓦,年发电307.2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921.58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75.87吨,具有良好的生态环保效应
天枢系统:综合智慧能源的“大脑”
综合智慧能源项目的顺利落地离不开天枢系统。
天枢体系定位在以用户为中心,通过数字技术,针对综合智慧能源、屋顶光伏、电动汽车、储能等,有序地构建能源和设备信息泛在感知、监视控制、精准分析、协同优化的智慧物联体系(工业互联网),促进应用场景内多能互补、供需互动,“物联网”与“务联网”无缝衔接。
天枢体系包括“天枢云”“天枢一号”,“天枢云”是物联管理平台,“天枢一号”是综合智慧能源管控与服务系统,“天枢云”和“天枢一号”通过网络实现云边协同、上下交互。
▌天枢云
“天枢云”采用工业物联网云平台架构,部署在集团侧,主要功能是汇聚天枢一号数据,提供专业化、定制化的管控与服务项目运营功能,实现大数据分析、用户用能潜在价值挖掘、远程运维、需求响应、虚拟电厂等需求。
●浙江公司湖州“综合智慧零碳电厂”(一期)项目并网投运
浙江公司湖州“综合智慧零碳电厂”依托国家电投“天枢云”平台,以储能为桥梁,通过数字化智慧控制系统,聚合分布式能源、用户侧储能以及可调负荷等多种元素,实现平抑负荷波动、补充尖峰缺口、降低客户用能成本等功能。12月31日,一期项目正式并网投运,为电网提供顶峰能力5万千瓦。
该项目实现三项突破:首次全方位多要素多场景展示国家电投套娃式多层级智慧控制系统架构和源网荷储一体化聚合、在浙江省首次实现储能资源的共享、实现整村户用储能试点突破。
▌天枢一号
“天枢一号”部署在智慧能源项目侧,是国家电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智慧能源管控与服务平台,基于云、大、物、移、智、链等技术构建,集能源监视、预测、调控、分析、运维和服务等9类功能于一体,实现综合能源智慧化管理,多能源品种优化配置、协同互补运行,为用户提供专业化、市场化服务,是能源“物联网”与“服务互联网”无缝衔接的能源生态体系。
截至2022年底,“天枢一号”已经赋能安徽小岗村、河南兰考、北京平谷、辽宁朝阳县、黑龙江密山、保定安国、江西棉船岛、湖南邵阳、广东江门、宁夏银川兴庆区等地区的320多个项目,链接能源生产侧与消费侧,助力能源网、政务网与社群网“三网融合”。
▌昆明阳宗海绿色铝产业园绿色智慧能源示范项目
昆明阳宗海绿色铝产业园绿色智慧能源示范项目是国家电投与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智慧能源样板房示范项目。
该项目利用云铝阳宗海场区厂房屋顶及部分空地,建设分布式光伏51.6MW+用户侧储能250kW/500kWh+充电桩系统+地面景观风机+智慧设施+天枢一号智慧管控与服务平台,实现“源-网-荷-储-控-用”能源多供应环节之间的生产协同、管廊协同、需求协同以及生产和消费间的互动,形成了国内首例光伏直流电直供铝冶炼技术应用,为国内绿电转化和新型电力系统提供经验和示范,推动传统电解铝产业从“高耗能”“高碳排放”向“高光伏”“绿色铝”产业转型升级。
2022年4月,二期工程正式开工。项目全部投产后,每年可为云铝提供绿色清洁电力约6000万千瓦时,有效降低铝产品碳排放指标。
▌三网融合
国家电投通过天枢体系,汇聚能量流、信息流、价值流,以构建“能源网”为基础,融合“社群网”,联通“政务网”,提质加速“三网融合”,实现综合智慧能源的广泛连接、系统共享,构建多类要素主体参与的产业新生态,赋能千行百业、服务千家万户,实现跨界融合互促、协同共生。
7月5日、6日,国家电投分别与阿里巴巴、京东签署战略合作暨三网融合全面合作协议,携手打造三网融合新态势。
▌河南公司三网融合项目——北京平谷示范项目“2035e站”
2022年12月27日,河南公司三网融合项目——北京平谷示范项目“2035e站”正式挂牌运营,标志着国家电投首个线下“三网融合体验中心”正式落地。
项目以“天枢一号”为基础,通过“微网格+积分制”等基层精细化治理新模式,提高乡镇的数字化管理水平;以健康医疗、物流配送、政务服务、V2G充电桩等配套服务设施,实现光伏报装、农产品上行、快递寄存、求医购药等线上便民服务新体验,提升广大群众生活品质;建成源网荷储交直流智慧微网,实现绿电就地消纳和孤网运行,打造“综合零碳智慧电厂”乡村应用微场景。
北京平谷“三网融合”项目全面建成后,将覆盖全区80%以上人口,创造近千个就业岗位,预计为农民增收创效2亿元。
国家电投积极探索新能源与各种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以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为主转型,由传统发电企业向综合智慧能源企业转型,以“新能源+”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态势,推动“2035一流战略”进入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在未来,国家电投将积极探索“光伏+”融合应用,大力发展“综合智慧能源”,推动三网融合,打造综合智慧能源发展新高地。